東漢時期的天文學家張衡在他寫的《西京賦》中說:“殷人屢遷,前八后五?!?/p>
這是概括了商代在湯建立商王朝前商族有八次遷居,湯建商王朝以后又有五次遷都。
湯滅夏以前的遷徙在第一章里做過介紹,以下將介紹后五次遷都的情況
太戊死后由他的兒子仲丁繼位為商王。
仲丁名莊,甲骨文中稱作中丁,直系先王,祭祀中丁的卜辭主要見于商王祖庚、祖甲和帝乙、帝辛時期的周祭中。
仲丁繼王位后將王都由亳遷到囂,即《史記·殷本紀》中所說的“遷于隞”,隞字音與囂近相通(在今河南滎陽東北)。
仲丁為什么一當上商王就忙于將王都遷到囂呢?這是由于當時的形勢所迫,他不得不變換一個地方。
在商王朝前半期中,太戊是一個比較有才干的商王,能知過則改,又得伊陟、臣扈、巫咸這批“賢臣”輔政,所以在他統(tǒng)治的時期,使商王朝有一個穩(wěn)定的局面,社會生產(chǎn)有了較快的發(fā)展,奴隸主貴族們聚斂的財富比以前更多。
大批奴隸除了為商王和貴族們生產(chǎn)財富外,還為他們淫逸享樂的生活服勞役。
以商王為首的貴族大臣,為了占有更多的奴隸和財富,為了獲得豪華的宮室和更多嬌妻美妾,首先在王室內(nèi)部就發(fā)生了權力之爭,尤其是在龍戊晚年,這種爭權奪利的斗爭就更加多起來。
同時在諸侯、方國中也不同程度地在發(fā)展勢力,伴隨著王朝內(nèi)部矛盾的加速,諸侯、方國中也有企圖進犯或削弱中央王朝的統(tǒng)治。
太戊是否有弟弟,因史料缺乏不得而知,但仲丁繼位是經(jīng)過一番斗爭的。
仲丁一上臺,就采取遷都的辦法,一方面是離開舊王都,擺脫舊居王族奴隸主們的爭奪,另一方面也是找個更合適的地方加強對諸侯、方國的控制。
從甲骨文中看來,商王朝后半期的勁敵是地處西北和北方的諸方國,但是地處東南方的夷人的方國、部落自湯至商末一直是處在時叛時服的狀況中。仲丁遷都以后,就和乘機進犯的東南夷人中的蘭夷(九夷的一種)部落進行了一次戰(zhàn)爭。
這次戰(zhàn)爭只是防御性的,沒有主動打到蘭夷族居的地方,過了不久仲丁也就病死,仲丁從繼位到死時大約只有十年。
仲丁死后,由他的弟弟外壬繼王位。
外壬名癸,甲骨文中稱作卜壬,商王祭祀卜壬的卜辭目前所見只有十多條,都是帝乙、帝辛時期的。
外壬繼位不久,商的兩個諸侯國就叛變。這兩個諸侯國一個叫嫵,一個叫邳。
嫵就是有莘氏的后人,古書中又稱作有院氏,有莘氏與湯有婚姻關系,商王朝建立后世代為諸侯,甲骨文中稱作先或先侯。
在商王朝后半期先侯和商的關系也是時叛時服。
卜辭中有先侯,商王武丁時,先侯曾向商進貢過五十個龜(或龜殼),卜辭有“先致五十”的記載(《綴》137反)。
武丁也曾派一個叫吳的諸侯去先侯管轄的地區(qū)開墾農(nóng)田,又派過一個叫受的諸侯到先侯管轄的地區(qū)去領導農(nóng)田耕種,卜辭中也有這樣的記載:“今一月先截”
說明武丁時先侯侵犯過商,商末征伐過先侯。
邳是夏禹時車正奚仲居住的地方(今江蘇邳洲市西南),湯建國以后,封邳氏為諸侯。
嫵、邳是與商關系比較近的兩個諸侯,在這時期都叛商,是一次很大的震動。古書中說:“在虞舜時代有三苗,夏朝有五觀、有扈氏,商朝有婉、邳、周朝有徐奄?!?《左傳·昭公元年》)這些反叛活動,在當時影響很大。
外壬在位約十年死去,由外壬的弟弟河亶甲繼王位。
河亶甲名整,甲骨文中稱作戔甲。祭祀戔甲,只見于商王祖庚、祖甲和帝乙、帝辛時期的周祭中。
為了緩和王族內(nèi)部日益尖銳的矛盾,改變自嫵、邳反叛后出現(xiàn)的不利情況,河亶甲只得放棄自仲丁、外壬兩王經(jīng)營過的囂,將王都遷到相(今河南內(nèi)黃東南),使王族內(nèi)部矛盾得到了暫時的緩和。
由于嫵、邳同時叛商,在東夷諸部落中引起了連鎖反應,首先起來反叛的是曾被仲丁征伐過的蘭夷部落。
河曹甲就決心再出兵征伐蘭夷。
就在這時候,叛商邳侯也被商的一個方國--大彭(今江蘇徐州市)給打敗,邳侯表示歸商。
河亶甲在彭伯的協(xié)助下,又出兵征服了蘭夷。嫵侯得知邳侯被彭伯打敗歸降、河亶甲又征服了蘭夷,懼怕河亶甲征伐,就投奔了班方(確切地今不詳)。
河亶甲就命彭伯和韋伯(豕韋之后,姓彭,為商的方伯)率兵征伐班方,班方被征服后,嫵侯只得歸降,備辦了方物親自來到王都向河亶甲納貢稱臣,重修舊好。
從甲骨文中祭祀河宦甲的卜辭中來看,他還是受到了隆重祭祀。
他在位的時間里,還是一個有一番作為的商王,首先將王都遷至相,緩和了內(nèi)部矛盾;遷都后又致力于對付反叛商王朝的方國,在彭、韋二方伯的協(xié)助下,不僅征服了蘭夷,還迫使邳、姚歸順來朝。
—————————————
更新匆忙,錯字請糾正,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