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備了一張稍微大了一點的紙,在上面寫著——
本意是徹底廢除貴族“世卿世祿”制(丞相不世襲,也非終身職)。以丞相為首的中央行政體制。所謂三公,是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又曰司馬、司空、司徒也。司馬主天,司空主土,司徒主人。以少師、少傅、少保、冢宰、司徒、宗伯、司馬、司寇、司空為九卿。
丞相,政府最高行政長官,有一個秘書處十三曹,下轄九卿。
太尉,最高軍政長官,負責管理全國軍事事務(wù),掌握軍權(quán),戰(zhàn)時聽從天子的命令,可憑天子的符節(jié)調(diào)動軍隊。
御史大夫,主要管理記事,其地位相當于副丞相,地位低于丞相和太尉,丞相和太尉品秩為一萬石,御史大夫品秩為二千石。主要職責是管理圖籍、奏章,監(jiān)察文武百官。御史大夫下設(shè)御史中丞;侍御史,彈劾中央和宮一切事;監(jiān)御史,中央派到地方各郡負責監(jiān)督郡守的御史。
奉常,掌管宗廟禮儀,地位很高,屬九卿之首;
郎中令,掌管宮殿警衛(wèi);
衛(wèi)尉,掌管宮門警衛(wèi);
太仆,掌管宮廷御馬和國家馬政;
廷尉,掌管司法審判;
典客,掌管外交和民族事務(wù);
宗正,掌管皇族、宗室事務(wù);
治粟內(nèi)史,掌管租稅錢谷和財政收支;
少府,掌管專供皇室需用的山海池澤之稅及官府手工業(yè)
三公和九卿以及列卿等,都各有自己的府寺,以處理日常事務(wù)。大事總匯于丞相,或最后請皇帝裁決。
1.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襲。
2.分工明確,行政效率高。
3.丞相位高權(quán)重
4.新的較完備的官僚制度。
他們二人得到此錦囊妙計,進行了一番激烈的討論,發(fā)現(xiàn)此錦囊妙計甚好!遂決定馬上推行……
李斯在朝堂上提出此三公九卿制度,經(jīng)過眾人的討論,最后嬴政確定了此制度的實行!百官只能選擇接受!
于是朝堂上下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
最重要的是三公的任命!
為了挑選三公的人選,嬴政在宮中三日未出,最終確定了三公的人選!
丞相王綰、御史大夫馮劫。雖然在“三公”里面設(shè)置了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三個職位,太尉是最高軍事長官,嬴政沒有任命任何人擔任太尉,由自己掌握軍事大權(quán)!
九卿——的人選,有丞相王綰、御史大夫馮劫和李斯進行討論……選拔朝廷中有才能的人擔任,李斯并將職位需要做什么告訴他們!
由此改革!
秦朝真正建立了一個新的較完備的官僚制度……也奠定了后世幾千年的官僚制度……
李斯真正得到了重用……一直到嬴政的病逝……
(前221年)統(tǒng)一全國后,三公九卿制度也已經(jīng)定了下來。李斯被任命為廷尉奉命與丞相王綰、御史大夫馮劫等議定“皇帝”之號。
在星兒的鼓勵下!
公元前221年,秦統(tǒng)一六國之后,秦王嬴政認定自己“德兼三皇,功過五帝”,遂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構(gòu)成“皇帝”的稱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使用“皇帝”稱號的君主,所以自稱“始皇帝”。
自此,歷代君主都要可稱為“皇帝”……
一切解決完之后,嬴政帶著我,去看了看給我新建的宮殿——星陽宮!
星陽宮,如星星一般閃耀,如太陽一般火熱溫暖……
宮殿外圍和宮內(nèi),
種了一池荷花
因為荷花清而不妖
種了一片梅花
因為梅花傲雪凌霜
也種了牡丹花
因為牡丹國色天香
我心中雖然感到很感動,但是他不可能是我一人的,他是大秦王朝的天子,是后宮佳麗三千的丈夫,更是天下百姓的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