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三年(公元198年)二月,袁術稱帝于壽春,建號仲氏(又稱仲家),以九江太守為淮南尹,置公卿百官,郊祀天地。(原本歷史上袁術是建安二年二月稱帝的,這里因為曹鑠和任瀠的穿越,產生了一絲蝴蝶效應,導致袁術稱帝稱的遲了一年,不過這不影響什么)
別人也許曹操還沒有非滅了不可的心思,可是對袁術卻有,畢竟曹操奉迎漢獻帝,在許都重建了漢室朝廷。曹操以漢獻帝為旗號,挾天子以令諸侯,擁有了大義的名分。而袁術公然稱帝,就是對曹操的挑戰(zhàn)。如果曹操不對此進行討伐,甚至是不消滅袁術,曹操和漢獻帝都會威風掃地,成為天下的笑柄。而曹操也會失去得到漢獻帝的政治優(yōu)勢,因此曹操勢必是要滅了袁術的。
曹操直接以天子名義對孫策和呂布等諸侯下詔,敦促他們對袁術展開攻勢。并且自己也整軍準備整討袁術。這次征討袁術,曹操將帶著大將夏侯兄弟,樂毅,許褚,于禁等人,謀士帶的是程昱,荀攸,郭嘉,賈詡四人,當然,除此之外,這次出征,曹操的長子曹昂,三子曹丕和四子曹彰都會參加。曹鑠這次不去前線,被留在后方同荀彧一起守衛(wèi)許都,穩(wěn)定后方,管理糧草調動事宜??傊?,這次攻打袁術,曹操這邊的陣營可謂是華麗得很,人才濟濟。看來,曹操不把袁術滅了,是不會罷手的。
另一邊,得了曹操下的詔書的孫策,同自己手下的謀士商量了一番后,覺得跟著袁術干沒前途,還會讓他們失了大義,背上亂臣賊子的名聲,不利于自己以后的發(fā)展,因此孫策寫信給袁術帳下的舅父廣陵太守吳景和堂兄袁術部將孫賁,要他們和袁術決裂。吳景、孫賁響應孫策并倒戈投靠之。袁術因此失去了廣陵和孫策攻占的江東地區(qū),對華南的影響力驟降。
孫策這里雖然袁術是自己的老東家,他在袁術手里干過,不過孫策覺得在他將傳國玉璽給了袁術,換得三千兵后,他和袁術之間就兩不相欠了。因此他對于反袁術反得毫不猶豫。
而劉備,在半年前,同呂布在徐州小沛打了一場后,被呂布打敗了,無法,就跑來投靠曹操了,曹鑠知道歷史,而曹操手下的謀士程昱等人,也看出劉備這家伙不安分,將來早晚會成為曹操的勁敵,因此曹鑠和程昱是主張直接殺掉劉備的,而郭嘉,荀彧,荀攸叔侄倆,對劉備也有忌憚,不過兩人沒主張殺人,卻也是勸曹操對劉備要有所防備。 而賈詡,這家伙擅于明哲保身,他順著幾人的話和稀泥,只說劉備這人不是池中之物,總之,不能任由其趁勢做大,曹操在眾人五花八門的意見中,曹操最后沒殺劉備。而是將其困在了許都。
曹操沒殺劉備,一是惜才,畢竟劉備的兩個好兄弟張飛,關羽都是勇武非常的武將,尤其是關羽,曹操可是眼饞很久了,一直想要挖墻腳的,二是由于劉備乃天下名士,名聲好,劉備,當時雖然勢力不大,但是人家的名氣響亮啊!而且,人家可是主動來投奔的!如果輕易就把劉備殺掉,而且還沒有什么正當?shù)睦碛傻脑?,你讓天下人誰還敢投奔你。殺一人而亡天下人之心,不可!一旦殺了劉備給天下留下口實,曹操未來的發(fā)展就會困難重重!三是英雄惜英雄,就算沒有張飛,關羽,劉備本人也是一個英雄人物,曹操是英雄,但是,曹操能看上眼的英雄可沒幾個!因此出于這個心思,曹操自然舍不得輕易把劉備殺掉!
劉備是漢室宗親,如今袁術稱帝,他自然是要反對的,畢竟若是人人都像袁術一般稱帝,漢帝失去了大義,那他這劉皇叔的名號就沒用了,也不利于他的發(fā)展,因此劉備也是堅決反對的,他親自跑來尋曹操,希望曹操讓他也參與討伐袁術之事,曹操同意了此事,讓劉備帶著關羽,張飛還有他的殘部又撥給了其一些人手,讓其對付袁術,不過劉備對付袁術,曹操也是對他有所限制的,不會讓其坐大,而是讓其為作為一把沖鋒的刀,畢竟劉備的兩個兄弟都是勇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