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試第一場正試,試以兩文一詩,第二場覆試,試以一文一詩。安比槐發(fā)現(xiàn)這次的題目就比縣試的時候深入,劉先生和儒學(xué)署的老師也和他說過,要深入答題,不能像縣試的時候,那么淺顯。所以,安比槐破廢了一番時間,才將題答完。
第一場正試之后,用圓圈揭曉,寫坐號,不寫姓名,稱之草案,與縣試放案相同。第二場覆試后,拆彌封,寫姓名,兩場都通過的童生都被稱為生員,俗稱秀才,算是有了功名。進(jìn)入士大夫階層;有免除差徭,見知縣不跪、不能隨便用刑等特權(quán)。
秀才分三等,成績最好的稱“稟生”,由公家按月發(fā)給糧食;其次稱“增生”,不供給糧食,“稟生”和“增生”是有一定名額的;三是“附生”,即才入學(xué)的附學(xué)生員。而安比槐縣試所請的稟生就是這個,這個稟生、增生、附生也不是一直不變,每年的末考,考試通過者,之前啥樣,之后也啥樣;未通過者,就看考試排名,來確定。
安比槐在縣試中為案首,所以院試一定會通過,但是什么名次就不知曉了。為了可以有個好的名次,安比槐在這幾月里頭懸梁,錐刺股,又仔細(xì)復(fù)習(xí)了之前所學(xué)。終于,在第一場的時候,名字出現(xiàn)在內(nèi)圈。第二場拆彌封,他的名字寫在了第三上。名次出來,安比槐的心也定了下來。他,終于成了秀才,終于邁出了第一步。
這次院試是在處州府內(nèi)舉行。早在院試開始前一月,安父就陪著安比槐來到了處州府張家。一是陪著安比槐科考,二是可以看看嫁過來四年的安雅婷過得如何。
想當(dāng)年安雅婷出嫁時才十五歲,安比槐還想著怎么讓她遲生育。結(jié)果,附近有一戶人家成親一年,沒有懷孕,家中的婆婆就著急的給納了個小妾,女方家還沒有任何不滿。安比槐這才發(fā)現(xiàn)自己是想當(dāng)然了。
不過,張家也算是一個好人家,安雅婷嫁過來兩年,才生出了一個小姑娘,張夫人也從來不曾催過她,張雅婷寄回來的信中也說沒懷孕時,張夫人還常常安慰她是時候未到。
因兩家離得遠(yuǎn),也就小姑娘滿月,周歲的時候見過,知道安比槐要來處州府考試,安母可是收拾了一堆東西讓安父和他帶給安雅婷和小外孫女。
“恭喜比槐,比槐這下可是秀才了,我們的嬌嬌有個秀才舅舅了。”張遠(yuǎn)對著安比槐說道。因著安比槐要考試,所以也就第一天到的時候和張家眾人吃了一頓飯,其余時候都在閉門苦讀。等考試結(jié)束,這才一起說笑。
“嬌嬌?這是囡囡的名字?貌豐盈以莊姝兮,苞溫潤之玉顏,不錯不錯,這才配的上我們的囡囡?!卑脖然睉牙锉е∨?,小女孩才兩歲,眉清目秀,唇紅齒白,水靈靈的大眼睛盯著說話的人,頭上的羊角小辮隨著她的轉(zhuǎn)動,也一蹦一蹦的??粗?,安比槐一下多出來些老父親情懷。
“對,前不久才定下來的,張嬌,既是說囡囡樣貌秀麗,又是說她是我們的嬌嬌女。是父親特意請了城外的大師,根據(jù)囡囡的生辰八字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