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高高在上,就很容易會生出傲慢的心態(tài)。
全貴妃的這位大嫂馬佳氏就是如此,她出身于氏族,又嫁入了鈕枯祿這樣的滿蒙世家,內(nèi)心里天然的就有種高高在上,爾等愚民不配對我不敬的想法。
錦瑟穿著打扮都是漢女風(fēng)格,于是馬佳氏就認(rèn)定了她只是個漢人女子。
一個無親無靠的漢人女子,又長得美貌,注定就只能淪為貴族的愛妾。
那些揚(yáng)州瘦馬不就是這么來的嗎?
所以從一開始,馬佳氏就沒把錦瑟放在眼底里。
但完不成任務(wù),馬佳氏自然是要和婆婆鈕枯祿夫人通氣。
“額娘,這小小的漢人之女也太不像話了,竟是拒絕了我送上的拜帖,這般不懂禮數(shù)?!?/p>
她滿臉憤憤不平,認(rèn)定是錦瑟看不起他們家,但鈕枯祿夫人活得比她久,看得也比她多,并不會被這種小事輕易激怒。
“你的拜帖當(dāng)真送進(jìn)去了,可有附上一些禮項(xiàng)盡到該有的禮數(shù)?”
在古代,拜帖是社交禮儀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貴族在送拜帖時通常也會附帶一些小禮物,尤其是初次上門。
這不僅是一種社交禮儀,也是為了表達(dá)友好建立人際關(guān)系。
別以為古人沒有情商,事實(shí)上越是貴族對待禮儀方面的東西就越是慎重,甚至于連禮物的選擇和贈送方式都有嚴(yán)格的規(guī)范,以確保得體和恰當(dāng)?。
只有徹底把自己擺在上位者姿態(tài)的人才會完全不在意這一點(diǎn),但也會顯得有些失禮。
馬佳氏的臉色僵硬了一瞬,好容易才在臉上擠出一抹笑容:“額娘,兒媳只是送了拜帖,可她不過是個小小的漢女……”
鈕枯祿夫人的臉色沉了下來:“你就這么沒有把我交代你的話放在心上?”
她以往就覺得自己的這個兒媳似乎有些拎不清,如今看來何止是“有一些”,簡直就是糊涂。
不管人家姑娘是漢人還是滿人,就那個姿色氣度,迷住任何男人都是手到擒來的事情。
一旦入宮,妥妥的能受寵,而她們現(xiàn)在要做的就是拉攏利誘,同時拿捏住她的命脈。
這些都需要先一步建立關(guān)系,慢慢的靠近對方摸透對方的底。
這不是單純的靠明面上能查出來的東西,尤其是一個人性格里的弱點(diǎn),那是必須要接近對方以后才能細(xì)致觀察出來的。
她以為馬佳氏知道這件事的重要性,結(jié)果沒想到她就辦成了這樣。
馬佳氏看著婆婆的臉色心底里咯噔一下,表情都有些訕訕的。
好在她也知道分寸,立即起身認(rèn)錯:“額娘,是兒媳處事不周,讓您操心了?!?/p>
在這種世間,婆婆對兒媳來說,不單單是婆婆,更是猶如老板一樣,必須要第一時間認(rèn)錯才能表達(dá)誠意。
“坐下吧?!扁o枯祿夫人也知道,這時候責(zé)怪誰都沒有意義。
“不管怎么說,就算你做得不夠妥帖,可這姓玉的漢人姑娘也確實(shí)是無禮了些?!?/p>
只要有點(diǎn)見識的都會知道,他們鈕枯祿家族可不是小門小戶,不知道出了多少個皇后皇貴妃。
便連曾經(jīng)的康熙爺雍正爺,那也是他們家族的女人生下的。
這可是滿門的榮耀,世家大族才有的體面。
“既然送拜帖不成,那你找人收買了他們宅院的下人,或者就是盯緊了她,待她出門時,我親自去和她見見聊一聊?!?/p>
拜帖被拒,再送第二次,就顯得有些上趕著了。
簡言之,就是掉份兒。
鈕枯祿夫人這樣要臉面的人自然是不愿意的,只能靠偶遇了。
她曾經(jīng)遠(yuǎn)遠(yuǎn)的見過幾次錦瑟,遙遙觀察過她,只是自恃身份沒有主動上前攀談而已。
她以為有些事馬佳氏出面就夠了,畢竟她這樣的長輩,哪里需要去親自紓尊降貴遷就討好一個小輩。
但鈕枯祿夫人不知道,她之所以一直顧忌著沒有靠近錦瑟,是因?yàn)樗凉撘庾R里也被錦瑟身上無形中散發(fā)出來的威儀給震懾住了。
這就像是平民見到真正的王公貴族一般,會被天然的壓制。
當(dāng)然,這種緣由她是不會承認(rèn)的,也根本無法理解,只覺得有種說不出的感覺讓她不敢靠近錦瑟。
但現(xiàn)在,自家的兒媳婦掉鏈子,明顯只能靠著她出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