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寶十五載的六月,也就是公元756年的六月,有一個白發(fā)蒼蒼的老將軍,面對一紙詔書,痛哭失聲,然后是不情不愿地率領(lǐng)大軍離開了潼關(guān)天險,向東出發(fā)了。那么,這個老將軍是誰呢?他為什么如此不愿意出發(fā)去打仗?這個白發(fā)蒼蒼的老將軍名字叫做哥舒翰,在唐玄宗殺掉高仙芝之后,就由他來接替高仙芝擔任兵馬副元帥駐守潼關(guān)了。我們知道,潼關(guān)可是長安城東邊唯一一道屏障了,它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相當于明清時期的山海關(guān)。哥舒翰是何許人?為什么唐玄宗要讓他來駐守潼關(guān)呢?唐玄宗任命哥舒翰駐守潼關(guān),兩個理由
第一個,哥舒翰是當時的著名軍事將領(lǐng),曾經(jīng)擔任過河西隴右的節(jié)度使,在西北地區(qū)也是威名赫赫,哥舒翰的威名哪來的?那是真打出來的!《舊唐書·哥舒翰傳》記載說,哥舒翰這個人每次打仗都是身先士卒,而且特別擅長使槍,正因為哥舒翰在西北地區(qū)特別有名氣,也特別有貢獻,所以好多詩人像我們所熟知的李白、杜甫、高適都曾經(jīng)給哥舒翰寫過贊美詩。不過在所有的這些詩之中,最有名也流傳也最廣的還是西北地區(qū)的老百姓給他編的一支民歌“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帶刀。至今窺牧馬,不敢過臨洮?!币驗槭敲耖g的歌,所以沒有什么格律。但是把哥舒翰的英雄形象刻畫得是栩栩如生,所以清朝的詩評家認為這個歌可以和北朝民歌《敕勒川》相提并論,那都是天籟之音。天寶年間,每次哥舒翰得勝入朝獻節(jié)的時候,都是騎著一匹白駱駝到長安,你想一個白發(fā)蒼蒼的老將軍騎在一匹充滿西域風情的白駱駝之上,駛?cè)腴L安,那是何等浪漫,真是滿朝仕女圍觀,是一個偶像級將軍。
第二個,因為哥舒翰和安祿山是死對頭。他為什么跟安祿山是對頭呢?因為這兩個人太像了,實力太相當了。怎么一個相當呢?這個安祿山和哥舒翰他們的出身很相似,就是所謂的雜胡,安祿山他父親是胡人,母親是突厥人。而哥舒翰恰好相反,他父親是突厥人,母親是胡人。這不是出身很相似嗎?另外兩個人實力就更相似了。一個是西北王,一個是東北王。那是唐玄宗手里降妖鎮(zhèn)魔的黑風雙煞,所以給他們封爵也特別像,安祿山的時候封為東平郡王,之后哥舒翰就封為西平郡王。從封爵一下子看出來,這兩個人實力太相似了,正因為實力相當,所以這兩個人就難免有一些競爭之心了,唐玄宗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就想讓他們和解一下。正好在天寶十一載這一年,兩個人是一起入朝,都差不多同時到長安了,這個時候唐玄宗就讓高力士做東,請他們倆吃飯,想要在酒席之上讓他們約為兄弟?;实凼呛靡?,將軍得領(lǐng)情,所以酒過三巡之后,當時安祿山就跟哥舒翰講說:“你看咱們兩個人,我爸爸是胡人,媽媽是突厥人。您呢?爸爸是突厥人,媽媽是胡人。咱們倆族類相似,應該相親相愛才對?!卑驳撋街鲃訉Ω缡婧彩竞?,哥舒翰怎么回應他呢?哥舒翰說了這么一句話“古人云:‘狐向窟嗥不祥,為其忘本故也,兄茍見親,翰敢不盡心?!’(《資治通鑒》)”說古人講一個狐貍?cè)绻麑χ约旱亩纯吆拷械脑?,那是不祥之兆,因為他忘了本了,現(xiàn)在如果您不忘本的話,愿意跟我好,那我當然也愿意跟您好。這話說起來像是順著安祿山說的,但是里頭帶點刺,安祿山當然很敏感了,你敢把我比成狐貍,你爸是突厥人,你能比我爸是胡人高明多少?所以馬上勃然大怒,說“突厥敢爾!”你個突厥小子,怎么敢說這樣的話?哥舒翰也不好惹,一看安祿山發(fā)怒了,罵起來了,他也馬上站起來就要回應,高力士一看這種情況,趕緊給哥舒翰使眼色,高力士是有威望的人,再說了,又是代表皇帝,所以哥舒翰只好是強壓怒火,假裝喝醉酒走了。沒打起來,可是從此之后,兩個人就更加勢不兩立?,F(xiàn)在安祿山反叛了,派一個和他勢不兩立,水火不容的哥舒翰去打他,那不是最合適的選擇嗎?是不是那么合適呢?如果真那么合適,唐玄宗肯定早起用哥舒翰了,怎么還等這個時候???所以肯定是有問題。有什么問題呢?這個哥舒翰固然是政治合格,軍事過硬,但是當時他已經(jīng)生病了,中風了。就在天寶十四載的時候,哥舒翰從西北入朝,在路上洗澡的時候不小心得了中風。從此呢,就在長安養(yǎng)病了,現(xiàn)在唐玄宗是因為殺了高仙芝和封常清兩位將軍,手頭實在沒別人了,這才沒辦法,啟用臥病在床的哥舒翰。那么,哥舒翰接到任命,他是什么反應?哥舒翰是百般推辭,說:“我打不了仗了?!笨墒翘菩谑诸^沒別人了。所以就百般不許,沒辦法,哥舒翰只好是走馬上任了??墒且粋€中風的將軍,本來在戰(zhàn)場上也難指揮,怎么辦呢?他又委政于手下兩個將軍,一個是馬軍指揮王思禮,一個是步兵指揮李承光。這兩個人偏偏又互相看不順眼,不和諧,這個潼關(guān)還能不能守得住?其實這個潼關(guān)也可以守得住的,為什么呢?首先,潼關(guān)的地形好,天險,易守難攻。潼關(guān)它的北面是黃河,南面是秦嶺,就中間這么一條小道,絕對可以說是“一夫當關(guān),萬夫莫開”,這本來就是一個易守難攻之地,這次朝廷調(diào)撥給哥舒翰的士兵也還是不錯的。當年高仙芝出去帶什么人呢?那是烏合之眾,這一次,哥舒翰帶兵離開長安,帶的是八萬人。而且這八萬人里還頗有些是趕來勤王的少數(shù)部落民族的兵。戰(zhàn)斗力還是很強的,另外,潼關(guān)不是還有高仙芝和封常清遺留下來的部隊嗎?再有一些新招的兵,所以加起來也是十好幾萬人,當時號稱二十萬。哥舒翰帶軍從長安出發(fā)的時候,光旌旗飄飄,就飄揚了二百里長,可見聲勢非常浩大。以潼關(guān)之險,再加上將士之眾,就算指揮不太得力,守潼關(guān)也應該是不成問題。事實上呢,人家哥舒翰的還是不錯的,他是天寶十四載年底到了潼關(guān),直到天寶十五載的六月初,半年的時間里,唐朝的官兵就牢牢駐扎在潼關(guān),先后三次打敗了安祿山派來的先頭部隊的進攻。那是給唐朝立的大功的,一點都沒有出差錯。
安祿山當時是有點問題了,他不是有點問題的,是有大問題,簡直可以說是四面受敵,怎么回事呢?西邊不是潼關(guān)嗎?他打不進去。他是本人在洛陽,東邊是山東,當時民團活動,再往東就是大海了,即使打過去也沒有什么實際意義。南邊呢,就在河南的南都,當?shù)氐胤焦賻ьI(lǐng)老百姓和叛軍展開殊死搏斗,把安祿山的軍隊牢牢地拖在河南南郡,一步也跨不出江淮。北邊當時河北地區(qū)在顏真卿兄弟的指揮之下,開展了游擊戰(zhàn)爭。安祿山就陷于人民戰(zhàn)爭的汪洋大海之中,所以安祿山當時也是非常著急。原來不是像他的謀士高尚,他們整天勸他謀反嗎?這時候,安祿山就把高尚那一班謀士給叫到面前來,對他們是一通大罵:“你們那時候整天勸我謀反,都跟我說謀反萬無一失,可是現(xiàn)在你看看我是什么情況?我是四面受敵,你們所說的萬無一失在哪里?你們這幫廢物,以后再也不要來見我!”事實上,安祿山當時連最壞的打算都做好了,實在不行就退回范陽去。這樣看來,這潼關(guān)就已經(jīng)成為交戰(zhàn)雙方的命門所在了,對于安祿山來講,只有突破潼關(guān),他才有出路,而對于唐朝方面來講,只要守住潼關(guān),就能掌握主動權(quán),而且說不定還能等來安祿山那方面的內(nèi)亂。那么,對于當時的情況來看,是守潼關(guān)難呢,還是攻潼關(guān)難呢?當然是攻難守易了,所以說唐朝方面還是占有一定優(yōu)勢的,前途也還算是比較樂觀的。
一邊是安祿山進退兩難,一邊是大唐官軍拒險死守,守易攻難,大唐的前途頗為樂觀,但是戰(zhàn)爭從來都不是單純的軍事問題,而是一連串相當復雜的政治問題。從軍事角度上來說,哥舒翰固然不難守住潼關(guān),但是他即將面臨的確不是軍事問題,而是政治難題,那么,政治上出現(xiàn)什么問題呢?
這個難題就是“有人不讓他守潼關(guān)”,那么誰不讓它守潼關(guān)呢?這個人就是唐朝的最高統(tǒng)帥——唐玄宗。那么,唐玄宗為什么不讓哥舒翰守潼關(guān)了?是因為在天寶十五載的六月,他得到了一個情報,這個情報就講“在潼關(guān)的東邊,在陜郡也就是當年高仙芝曾經(jīng)駐軍過的地方。那里是安祿山的先頭部隊崔乾佑駐扎在那,他手里頭沒有多少兵,而且毫無防備,這時候如果出兵去打他的話,一打一個準。就可以收復陜郡?!贝蠹艺f唐玄宗聽到這則情報,他是什么反應?我們就得考慮一下唐玄宗當時的心理狀態(tài)了,要知道唐玄宗當時可是當了近五十年的太平天子了,一向是志得意滿,可是沒想到到了晚年忽然就爆發(fā)了安史之亂,連東都洛陽都給丟了,這對他是一個巨大的打擊。所以他就特別急于迅速結(jié)束戰(zhàn)爭,趕快收復洛陽,好挽回自己的面子,挽回自己的尊嚴。他特別著急,上一篇我們講他殺高仙芝和封常清不就是在這種情緒之下造成了嗎?現(xiàn)在聽到這則情報,他的這個急躁病又犯了,又沉不住氣了,馬上就對前線的哥舒翰發(fā)布命令說:“現(xiàn)在根據(jù)可靠情報,敵人兵少無備,正是我們?nèi)俚拇蠛脮r機,我讓你當元帥,我可不是讓你守關(guān)的,我是讓你消滅敵人的,現(xiàn)在這么有利的時機,你何不利用呢?趕快給我出關(guān)去打,先打陜郡,然后再一舉攻克洛陽!”催著哥舒翰出關(guān)作戰(zhàn)?;实蹃泶吡耍鲙浉缡婧灿质鞘裁捶磻??哥舒翰一聽皇帝這么講,心里真是郁悶“皇帝怎么就這么笨?那么沒有經(jīng)驗,這不明擺著是安祿山的誘敵之計嗎?”總之一句話,哥舒翰不同意。
那么,玄宗要讓打,哥舒翰又不愿意打,這其實就是一比一了。在一比一致意見相左的情況下,關(guān)鍵就看第三方的意見了。最關(guān)鍵的第三方是誰?——宰相楊國忠。唐玄宗一看哥舒翰和自己的意見不一致,馬上就去征求楊國忠的意見,那么楊國忠對這件事是什么看法?此時的楊國忠倒是相當清醒,他知道潼關(guān)是利守不利攻的。他也知道,唐軍只要一出關(guān),那就是兇多吉少。可正是因為如此,楊國忠決定一定要鼓動唐玄宗,讓哥舒翰出兵去打。為什么?他因為他想借機除掉哥舒翰。楊國忠為什么要除掉哥舒翰呢?其實倒是因為他害怕哥舒翰,為什么又害哥舒翰呢?這還得從一個叫安思順的人說起。安思順是誰啊?他是安祿山繼父的侄子,從名分上講,算是安祿山的堂兄弟,可是雖然有這么一點關(guān)系,他倒不是跟安祿山一條心的,就在安祿山反叛之前,他還提醒過唐玄宗要防備安祿山。因為有這樣的表現(xiàn),雖然安祿山造反了,但是唐玄宗并沒有株連到他,還讓他在長安當著官??墒翘菩陴埩税菜柬樍?,哥舒翰可不想饒他,因為在很早以前,安思順就和哥舒翰不和?,F(xiàn)在哥舒翰想,我手握重兵公報私仇得了。怎么公報私仇呢?他就偽造了一封安祿山給安思順的信,然后假裝自己在潼關(guān)截獲了這封信,把這封信就上奏朝廷了。跟唐玄宗講:“安思順有通敵行為,要把他處死。”唐玄宗當時雖然覺得這事好像不太靠譜,但是正倚重人家哥舒翰呢,所以沒辦法,還是把安思順給殺掉了。安思順一死,楊國忠可就害怕了。他想;“原來哥舒翰現(xiàn)在能量那么大,說殺誰就殺誰?還有哪天想殺我怎么辦?”他就起了防范之心。哥舒翰這時候到底想不想殺楊國忠呢?他也確實想,為什么?因為自從楊國忠當政以后,就沒干過什么好事,特別是他一次又一次的激怒安祿山,逼安祿山造反,更是引起了天下人的怨恨,所以就當安祿山打出殺楊國忠的旗號之后,好多人其實還挺同意的。在哥舒翰的隊伍里,有這種普遍的情緒存在,就拿哥舒翰手下的馬軍指揮官王思禮來講,他就特別想殺楊國忠。有一次他就跟哥舒翰說:“將軍,不如你上表朝廷,要求皇帝把楊國忠給殺死算了?!备缡婧舱f:“這哪行,我一個將軍最好不要管政事,這不行。”王思禮一看這招不行,又游說哥舒翰:“要不行索性派十幾個兵去到朝廷,把楊國忠綁架到潼關(guān)來,然后咱們在這兒宰了他算了?!备缡婧惨宦牐骸澳歉恍辛?,我是一個將軍,我要是把宰相綁架過來再殺了他,那就不是安祿山造反了,那是我哥舒翰造反,怎么能干這樣的事呢?”可是雖然說哥舒翰一次又一次地拒絕了手下將領(lǐng)殺楊國忠的請求,但是這件事傳到楊國忠耳朵里,楊國忠還是害怕得不得了。萬一哪天哥舒翰又被人說動了,真想來殺我,那不是像碾死螞蟻一般。怎么辦呢?他得提防著哥舒翰。所以,這時候楊國忠就開始動了心思了,他就跟唐玄宗上奏說:“雖然哥舒翰領(lǐng)二十萬大軍在潼關(guān),但是我們沒有第二道防線,萬一出了問題,朝廷不是措手不及嗎?所以不如讓我訓練一些人駐扎在禁苑之中?!碧菩谟X得挺有道理,就讓他訓練了三千所謂的監(jiān)牧小兒,就是養(yǎng)馬的養(yǎng)馬人。這樣的人在禁苑里駐扎,光有三千人,楊國忠還是不放心,沒過多久,又上奏唐玄宗說:“咱們的實力還是需要加強,這樣吧!我在灞上地區(qū)再訓練一支一萬人的軍隊吧!”唐玄宗一聽,好??!又讓他訓練了一支一萬人的軍隊,駐扎在灞上地區(qū)。灞上在哪兒?就在長安和潼關(guān)之間。而且楊國忠還委任了自己的一個親信將軍,叫做杜乾運,讓他帶領(lǐng)這一萬人。說是防敵,其實我們看得很清楚,明明是在防備哥舒翰。楊國忠做這些小動作,哥舒翰怎么想?哥舒翰他不是傻子,他當然明白楊國忠對他起了防范之心了,他是一個軍人,最看不得這種不清不楚的做法了。他想啊“別人都說要殺你,我還在這護著你,你倒防起我來了。我在前方御敵,你在后方御我。這算怎么回事?”哥舒翰也不好惹,想到這些,他就給唐玄宗上表說:“請把灞上那一萬軍隊,隸于我的麾下算了,這樣便于我統(tǒng)一領(lǐng)導?!碧菩诓幻靼讞顕液透缡婧仓g的矛盾,心想“老將軍有這樣的要求,統(tǒng)一領(lǐng)導也是好事兒。”就把那一萬軍隊真的劃撥給哥舒翰的麾下。哥舒翰一得到唐玄宗這個命令,第一件事就是召杜乾運,說:“來開個會吧!”杜乾運到潼關(guān)了。哥書翰安排人一刀把他剁了,杜乾運這一死,楊國忠更害怕了“他什么時候來殺我?!彼孕募钡牟坏昧税?,政治斗爭就是你死我活的事情,如果不想被哥舒翰殺掉,那就得殺掉他哥舒翰??墒钱敃r朝廷正倚重哥舒翰呢,他也他想殺也沒這能力啊,就在楊國忠著急的時候,唐玄宗居然向他來征求意見,來了問他:“是不是要讓哥出汗出兵?”這一下子,楊國忠可高興了,天助我也,機會來了,一定要攛掇皇帝,讓哥舒翰出關(guān)作戰(zhàn),只要出關(guān)作戰(zhàn),必死無疑。如果他兵敗的話,或者在前線被敵人殺死,或者回來被皇帝殺死,他都沒有好結(jié)果。這不是借刀殺人之計嗎?至于說哥舒翰要是兵敗,國家可能面臨什么樣的困境,那可就不在他楊國忠的考慮范圍之列了。想到這些呢,楊國忠就對唐玄宗講了:“現(xiàn)在敵人沒有防備,正是我們反攻的大好時機。哥舒翰手握重兵逗留潼關(guān),別是有什么其他的想法吧。所以陛下一定要敦促他趕快出關(guān)作戰(zhàn)?!碧菩谝豢矗昧?,二比一,還是主張打的人多,所以派人一波又一波的去催哥舒翰,讓他趕快出關(guān)作戰(zhàn)。去的那些宦官密集到什么程度呢?按照《資治通鑒》的記載,叫做“向背相望”,后面一個人能看到前面一個人的背影。那么在那么頻繁的使者催促之下,哥舒翰終于頂不住了,君命難違,最后是大哭一場,含淚帶著潼關(guān)的那些士兵向東走了。
那么第二天,哥舒翰的大軍就到了靈寶的西原了,這個地方距離潼關(guān)是一百多里,是一個七十里長的狹長地帶,南面靠山,北邊就是黃河。就在這個地方,哥舒翰的大軍和安祿山那邊崔乾佑的先頭部隊遭遇了,兩軍相遇,就打吧!哥舒翰怎么布陣呢?他是讓王思禮帶著五萬精兵沖在最前面,然后再拿十萬雜牌軍殿后。這就是十五萬了,道窄,他不好在正中指揮,所以哥舒翰又帶領(lǐng)三萬士兵渡河到河對岸去,在那兒指揮。他這邊十八萬大軍,這是很嚴整的陣勢,崔乾佑那邊怎么樣???崔乾佑那邊當時看還真不行,就一些游兵散勇,稀稀落落,有地向前,有的向后。唐朝這邊官軍往前沖,崔乾佑那邊的兵呢,他們只往后退,一觸即潰,一潰疾跑。那這邊的官軍可就追得更急了,越追這道就越窄,拐過一道彎去,忽然,這些游兵散勇不見了,眼前就出現(xiàn)了崔乾佑率領(lǐng)的一支精兵。還沒等唐軍明白過來怎么回事兒呢?南邊的山上,大石頭、大木頭可就都滾下來了,唐軍擠在一條窄道,連躲都沒處躲,砸死的,砸傷的,掉進黃河里淹死的,不計其數(shù)。對岸哥舒翰一看這個陣勢,他慌了,他想這個時候,這要是不往前沖,不沖過去的話,那就要被砸死在這里,趕緊往前沖吧!怎么沖呢?哥舒翰想了一個方法,他把那些這種車馬拉的那些車都給調(diào)到前陣來了,上面放上氈子,干什么呢?馬拉氈車有什么好處?就像土坦克一樣,因為氈子輕呢,但是體積大呀,馬拉著他跑得飛快,沖擊力很強,而且氈子還能抵擋住刀劍,這些都不是問題。后面大軍再跟著跑不就得了嗎?他想的是挺好,但是崔乾佑比他想的還要好,他一看馬拉氈車都擺到掙錢了,崔乾佑那邊迅速地布置了幾十輛干草車,堵在前面。干草車是干什么用的?點火用的?;鹁椭饋砹?,要知道當時是六月份,六月份是刮東風的火,借著風是越來越大,而且濃煙滾滾,一會兒,氈車都著火了,一會兒前面士兵的衣服都著火了,死傷不少。而且,因為濃煙蔽日,所以唐軍也看不清前面誰是誰了,總覺得敵人就在前方,有刀的拿刀的亂砍,拿箭的拿箭亂射,戰(zhàn)斗了一下午,濃煙散去了,這才發(fā)現(xiàn),哪有什么崔乾佑的兵,殺的都是自己人,自相殘殺。崔乾佑哪去了?他這時候帶著一支精兵繞到唐軍的后面去了,前后一夾擊,這陣勢可就徹底亂了。哭聲喊聲,震天動地,俗話說“兵敗如山倒”,這邊的士兵亂了套了,河對岸哥舒翰那三萬士兵也都亂了套了,大家都爭先恐后地往回跑。這回往哪去?當然是往潼關(guān)去跑了,一百里路回到潼關(guān)前頭,這又遇到更大的麻煩了。怎么回事呢?當初哥舒翰守潼關(guān)也是費了心思的,挖了三條又深又長了壕溝,每條壕溝都是寬兩丈深一丈,前面的部隊一到,馬上就掉溝里去了,沒一會兒工夫,三條這樣的壕溝都被填平了,后面的官軍就踩著前面官軍的尸體往前走。最后是沖進潼關(guān)了,沖進來多少?十八萬大軍出去,沖回來的只有八千人。這時候,唐軍是驚弓之鳥,人家崔乾佑那邊,可是越戰(zhàn)越勇,在這種情況下,潼關(guān)就守不住了。
就在天寶十五載的六月九日,潼關(guān)失守了,潼關(guān)失守,哥舒翰到哪兒去呢?他這時候已經(jīng)渡過黃河,回到潼關(guān)西面去了,在一座驛站之內(nèi),他就落了腳了。然后就在驛站的墻上貼出了招兵告示,干嗎呀?他想把那些失散的部隊再集中起來,再沖擊一下潼關(guān),奪回來。可是哥舒翰進到這個驛站之后,他手下有一個番將是一個胡人將領(lǐng),叫火拔歸仁,就率領(lǐng)自己的一支騎兵一百多人把這驛站給圍起來了。圍好之后,火拔歸仁就進去了,跟哥舒翰講:“老將軍啊,敵軍過來了,咱們趕緊上馬吧!”哥舒翰一聽,那確實得走。一上馬,他就想往西走,這時候火拔歸仁和他的一些弟兄就整整齊齊地跪倒在哥舒翰面前?;鸢螝w仁就講:“將軍,你率領(lǐng)二十大萬大軍出征,最后一敗涂地,你還有什么臉去見皇上?再說了,當年高仙芝封常清血戰(zhàn)到底,兵敗之后不是照樣被殺嗎?您現(xiàn)在回去又有什么好果子吃呢?還不如咱們撥轉(zhuǎn)馬頭東向,去投降安祿山好了?!备缡婧彩鞘裁捶磻??要知道,哥舒翰雖然是一個武將,但是從小就喜歡讀《漢書》,喜歡讀忠義的故事。再說了,他跟安祿山是死對頭,怎么可能愿意投降呢?所以一聽這個話,他就趕緊想跳下馬來??墒腔鸢蠚w仁他們上去就把他的腿給捆到馬肚子上了。這時候哥舒翰手里就剩下一個馬鞭,他拿起馬鞭地把就往自己喉嚨上刺,他要想自殺。但他畢竟是中過風的人,哪有多少力氣啊?馬鞭也立刻被人搶走了,就這樣不僅潼關(guān)失守,連唐朝的元帥也被自己的手下將領(lǐng)們脅迫著,去投降安祿山了。
我們現(xiàn)在來分析一下潼關(guān)失守的原因到底在哪里?我想除了夸一句人家叛軍里面崔乾佑用兵如神之外,還得說,唐朝方面至少有三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第一個,唐玄宗的決策錯誤。要知道,當時有識之士都看出來了,潼關(guān)是易守不易攻的,可是唐玄宗根本不聽前面將士的意見,一意孤行,逼迫哥舒翰出關(guān)作戰(zhàn)。這就奠定了失敗的基礎,也是失敗的關(guān)鍵因素。唐玄宗為什么做出如此錯誤的決策?除了他自己急躁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楊國忠的挑唆。在這個問題上,楊國忠的心態(tài)和唐玄宗可完全不一樣,如果說唐玄宗還是沒有能夠很好地預料到出關(guān)可能帶來的風險的話,那么楊國忠可是明明知道出關(guān)必敗,但還是為了自己的個人利益,置國家前途命運于不顧,惡意挑唆唐玄宗做出了錯誤的決策。如果說唐玄宗叫無心之過的話,那楊國忠可就是故意犯罪了。
第二個,哥舒翰在指揮方面存在重大失誤。就算是唐朝玄宗督促他作戰(zhàn),他既然知道沒有好處,也至少應該預留一部分軍隊守關(guān),這樣即使前方戰(zhàn)敗,后方也不至于那么狼狽??墒撬麤]有留人,另外他明明已經(jīng)預感到崔乾佑那是在誘敵深入,怎么最后就真的跟著人家跑了呢?他的謹慎又到哪兒去了呢?一個身經(jīng)百戰(zhàn)的將軍,該留的一手的時候沒有留一手,該謹慎的時候沒有謹慎。哥舒翰二十萬軍隊居然不敵崔乾佑的一萬多的士兵,這不也是指揮上的重大失誤嗎?
第三個,潼關(guān)失守還是唐城中當年冤殺高仙芝和封常清的負面效果之一。我們可以想象,就算是潼關(guān)失守了,但是敵人必定人數(shù)不多,而且立足未穩(wěn),如果哥舒翰手下的將領(lǐng)能夠齊心協(xié)力去打的話。未必就不能奪回來??墒牵驗樘菩谠⒏呦芍ズ头獬G逶谇?,就使得很多將領(lǐng)認為只要打了敗仗就沒有好結(jié)果。既然唐玄宗不給出路,他們本能地想要活命的話,就只能是去投奔安祿山。后來火拔歸仁挾持哥舒翰逼迫投降,不正是這種情緒激出的惡果嗎?
但是不管責任在誰?潼關(guān)失守,也就意味著唐朝的整個戰(zhàn)略布局完全被打亂了,曾經(jīng)的優(yōu)勢,蕩然無存。長安此刻就赤裸裸地暴露在敵人面前。那么,唐朝會向何處去呢?唐玄宗本人又將面臨怎樣的險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