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五個月時,我就基本不去國子監(jiān)了,生怕自己被發(fā)現(xiàn)。
就呆在空間的小宮殿里,好好養(yǎng)胎。
對國子監(jiān)的說法就是自己家中有急事,需要趕快歸家,大概半年回來。
坐在小宮殿的躺椅上,卻并不會荒廢學習,這才是一個備考的狀態(tài),不然等到生完孩子再回去,怕不是連字都不認識了。
在空間里,幾乎感覺不到時間的流逝,她在里面背完了整篇的文選,打算科舉考試的時候用,雖然不知道科舉會考什么,但是策論這方面,還是文選最好用。
這個科舉考試,可比現(xiàn)代的考研難多多了,真的很累。
就這樣,鄭書意背了一篇又一篇,幸好她從小記憶力不錯,這些東西,花個幾年時間,還是背的下來。
最終,科舉考試到來了。
前世的這個時候,她還是個小女史,只聽說過那時候的狀元郎很風格,皇帝為他擺下宴席,舉辦了三天三夜,那時候,我還去服侍過那位狀元郎,他長的很好看,而且宴會上,他文采斐然,少年意氣勃發(fā),又溫文爾雅,是無數(shù)宮女欽慕的對象。
可是,鄭書意并沒有在國子監(jiān)見到他,可惜了,不然她一定會和他暢談三天三夜。
她但是十分追捧他,看了他的很多文章,包括他在科舉考試上的那篇大作,思路清晰,文采飛揚。
就是不知道他的字如何,肯定也是和他本人一樣如暖日般溫和。
這次鄭書意有幸和那位狀元能分到一個區(qū),等考試結(jié)束,定然要和他交個朋友。
可能這就是讀書人之間的惺惺相惜吧!
鄭書意開始奮筆疾書,因為前世的記憶與經(jīng)驗在手,我的書法和文言文都不錯,況且這次考試的考題她早就知道,算是開卷考試了。
加上自己在前世現(xiàn)代館藏里背了不少古代歷代狀元殿試文章,積累了大量素材。
寫這篇文章,也算是得心應手了。
洋洋灑灑三大張紙,中間幾乎沒有錯誤,這文章她早就想好了,反反復復修改數(shù)十次,現(xiàn)在考試直接背誦默寫就行,速度就如同閃電一般,一氣呵成。
奈斯,寫完了!
她的靈感,來自明代萬歷二十六年中狀元的,趙秉忠筆下的文章,《問帝王之政與帝王之心》。
那份狀元卷,她在博物館見到過。
封面和封底都是金裝,一共有19折冊頁,每折通高為47.6厘米,寬度為14.1厘米,卷首有當年皇帝的御筆親書:第一甲第一名。
當時真是震撼了她好久古代人不僅文章寫的好,而且書法也非常好。
他提到:當今皇帝選賢任能,力圖治理好這個國家,逐漸實施了貼合于實際的法令政策,不過現(xiàn)實和皇帝所想的還有很大的差距。
為此,趙秉忠直言不諱地提出了現(xiàn)代吏治當中所存在的8種弊端:越職代厄、恥言過行、吏習尚偷、士風尚詭、侵牟窮民、無勇無謀、不伸民冤、虛支冒領(lǐng)。
她基本運用了他的思想要領(lǐng),反正,文章內(nèi)容不會差,這次會試的題目也不難,也就差不多是對帝王之策和帝王之政提出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