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多力量大,第一個魚塘三天之后挖好了。
楊晴晴去看的時候,主持挖魚塘的據(jù)說家里有人在大戶人家里專門養(yǎng)魚,是個專業(yè)的。
那人大概四十多歲站在楊晴晴身邊一處一處解釋自己的成果。
池塘為長方形,總體長寬比例為二比一,長……反正很長,楊晴晴肉眼估計不出反正三五百米肯定有。
池子的方向,根據(jù)地形和當(dāng)?shù)亟?jīng)常刮風(fēng)的風(fēng)向而定。因夏季多刮西南風(fēng),冬季多刮西北風(fēng),所以設(shè)為南北走向,可使塘埂受到風(fēng)浪沖擊的面積大大縮小,同時池水受風(fēng)面積增大,也有利于魚的存活。
池底略微傾斜,有利于排水。
池邊上,可以種些青料,一是喂魚方便二也固住土壤不容易坍塌。
是個人才?。?/p>
“伯伯,每日平時能掙多少?可夠家里吃喝?”
“也掙不多,有活就干。這一帶守著涇河,養(yǎng)魚的極少,姑娘你這大規(guī)模的養(yǎng)魚可是咱們安定縣頭一份”
“伯伯來我們魚場養(yǎng)魚如何,管吃管住,月薪五百文”
“那就謝謝姑娘了”
中年漢子,一頭躬倒了地上。
五百文,要知道現(xiàn)在米價才五六文一斗,絕對是高薪聘用了。
對于一個后世的人來說,人才永遠(yuǎn)是第一位的。
定的砂鍋居說要八九天才能好,所以在砂鍋到活之前一切都要準(zhǔn)備好才能不誤工期。
于是夜深人靜的時候,楊晴晴和楊晨開始忙碌起來。
至于老楊同志,因為守著一大堆錢,哪里都不敢去,生怕有個什么閃失。吃喝拉撒……除了拉撒出去一下,其余時間是一刻也不敢離開。
所以制鹽的事兒全都落單姐弟兩個多頭上。
用買來的粗鹽碾碎,溶解,攪拌過濾再煮干。
一道道工序下來兩人也筋疲力盡。
楊晨連著請了好幾天的假,才緩過來。
又去租用了幾條魚船,下河的時候,楊晴晴在涇河邊擺了香案,禱告了一番才開始下河捕魚。
畢竟有敖正這個河中外掛,這樣還顯得合理些。
敖正潛在暗處,早就接上了小度的信號。
“敖正,辛苦你了,把魚往他們漁船附近趕趕”
“好說,好說,這點事包在我身上,只要他們不撈我就行”
漁船上的人今天如有神助,每次落網(wǎng)都能撈到不少魚。
“這楊家丫頭真是個命好的,我打魚也有年頭了,從來沒打過這么省事的魚,真是閉著眼睛下網(wǎng)都有貨?!?/p>
“這丫頭不一般啊,別人家這么大的丫頭在干什么,你看這丫頭那指揮起人來,哪像個農(nóng)家丫頭,那比縣太爺?shù)募軇菀膊惠斃?。?/p>
“就說今天也太順了,老哥你聽見那丫頭拜河神的時候說的什么嗎?我覺得這魚跟故意往咱們網(wǎng)里鉆似的,肯定是那丫頭祭拜的時候拜對了門路,我下次打魚的時候也拜拜!”
“你別說,我站在她身后,哈哈真聽見了幾句,說為生計所迫……借涇河水族多少來著……請龍王不棄借敖正之威……后邊記不得了”
“她拜的是龍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