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少年書生和女童,看起來就像是街上最平凡不過的一對兄妹,即便是他們長得出色,很容易引起路上行人的目光,可不知怎么的,總是在片刻驚艷之后,又將他們拋之腦后。
書生和女童完美的融合在人群之中,氣息幾乎完全融入這片地方,以至于監(jiān)視整個天啟城的大龍象力,毫無反應(yīng)。
明德帝十六年。
這段時間的天啟城越發(fā)的緊張,聽聞坐在皇位上的帝王與如今權(quán)勢如日中天的瑯琊王發(fā)生了激烈的爭吵,而這一次的爭吵甚至傳揚的下至天啟城的平頭百姓都知曉。
隱隱傳揚出去,便是那些在這段時間撤出天啟城的江湖中人,都已經(jīng)感覺到了風雨欲來。
三日后,北城門蔓延大火。
西城門卻在警戒的時局被突然打開了,一輛載著瑯琊王的馬車出現(xiàn),那一夜發(fā)生了暴亂,一群不知從哪里來的兵在城中起事。
便在第二日,全城皆知,瑯琊王謀逆!
令人不解的是入獄后的瑯琊王對此罪名一直保持緘默,而那些朝中的權(quán)貴,一部分相信,一部分卻有疑心,雖有人替瑯琊王說話,但在這場謀逆案之中,卻也并未起什么作用。
這一切就好像是被安排好了的一般,包括瑯琊王的沉默。
可若是讓人不相信他謀逆,好似又不真實,畢竟支持瑯琊王的兵將,朝中權(quán)貴,無一不是一直在喊話讓瑯琊王登基。
在這種時候,也有一人再次站出來為瑯琊王不平,便是如今的北離六皇子,被瑯琊王教導(dǎo)的蕭楚河。
闖入朝堂之中,當朝指出瑯琊王案的可疑之處,為此不平。
但也因此,如此被忤逆的明德帝震怒不已,竟直接將他這個最喜歡的兒子貶為庶人,流放青州。如此一來,有了六皇子的下場,其余那些想要為瑯琊王說話的朝堂中人就更不敢開口了。
隱隱的,天啟之中有些聲音流傳,能夠在這件事里出頭的只有幾個人,在雷夢殺死后,就只剩下了四守護,姬若風,司空長風,唐憐月,李心月。
可是姬若風從那一夜之后再沒有出面,司空長風也已經(jīng)離開了天啟城,唐憐月困守唐門,只剩下了青龍使,李心月。
天光亮,大街小巷之中聚集了長長的人流,卻反常的安靜,包括一些已經(jīng)被占滿的酒樓里,全部盯著一個方向。
那個地方圍滿了禁軍,最上首坐著的卻是當朝皇帝,而帶著鐐銬在那臺子上,只一身白衣的卻是三日以前權(quán)勢鼎盛的瑯琊王。
雖要赴死,背脊卻挺直,一臉從容淡然,并未減少他王侯氣勢。
君王在上首,朝臣立兩側(cè)。
有無聲的嘆氣,也有隱忍的群情激奮。
而這些表情與態(tài)度,在上首的明德帝又如何的看不明白,身上的氣息越發(fā)的陰冷,沉沉的目光讓人看不明他究竟在想什么。
法場的對面,亦有兩道身影落在了屋頂之上,周身的氣息完美的融入了四周,靜靜看著。
作者謝謝,抬杠小斯,開通了一個月會員,加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