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色彩是豐富的,絢爛的。從淡綠的嫩葉到五彩斑斕的花朵,各種色彩在春風中輕輕搖曳,為大地增添了一抹抹艷麗的色彩。
獵宮里卻是硝煙彌漫,情景悲壯。蒙摯統(tǒng)計好戰(zhàn)死的守衛(wèi)軍人數(shù),痛心不已的對梅長蘇說起,經(jīng)過三天的戰(zhàn)斗,活下來的不足三成。
靖王過來問候了幾句,然后疾步向大殿而去,梅長蘇望著他的背影,神情沉定。
梅長蘇雖然兇險,但是此役之后,沒有任何人可以阻礙景琰了。
大殿中,靖王沒有絲毫猶豫的上交了兵符,并一一說明了此去經(jīng)過。梁帝驚訝于他的坦誠,現(xiàn)如今,他是一個手攥重兵的皇子,原本可以借此掌握更多權利的。
梁帝欣慰不少,很是關心了一番靖王的安危,在得知已將譽王擒獲關押,怒火,驚懼等情緒重新上涌,決定親自去審問這個逆子。
平原之上,囚禁在木欄牢籠里的譽王,頭發(fā)散亂,形容狼狽,沉默的低頭靠坐。梁帝帶著高湛大步而來,憤怒的質問他為何如此大逆不道。
趙菱歌隱身稍遠的一棵大樹上,闔眼放松身體靠于枝干,聽著反目成仇的父子二人對話。聞得譽王幾句話后,她才明白了譽王突然不顧一切的孤注一擲起兵謀反的原因,原來他的生母竟然是滑族的玲瓏公主。
緊接著父子兩人的互相詰問,大致還原了當年的部分因由。早年,玲瓏公主與還是皇子的梁帝互定終身,且有了譽王。之后梁帝逼宮篡位,玲瓏公主帶領滑族助力,可成功登位的梁帝卻覺得她心思不定,所以并未履行承諾帶她回宮,只是為了安撫她,或者說是安撫她所率領的滑族軍隊,冊封了一個身份迷惑的祥嬪。
而后,玲瓏公主許是心有不甘,亦或有別他原因,率領滑族反叛,梁帝絲毫不顧舊情,當即命林燮領兵剿滅其部從,玲瓏公主不敵赤焰軍,戰(zhàn)死沙場。
趙菱歌聽著梁帝低聲訴說玲瓏公主見證了他上位的經(jīng)過,若是不除去怎能安心,還問譽王如果是他,他也一定會跟自己一樣行事對不對?甚至說出除掉玲瓏公主只不過是解決了手中一顆沒用的棋子,最后還再三告誡他,祥嬪才是他的生母。
譽王低垂著腦袋緊緊抓著木欄,嘴角彎起凄然的苦澀弧度,不得不說,若真的是他,他很可能會做出同樣的選擇。心中的信念在這一瞬間坍塌腐爛,又驟然得知生父的最真面目,譽王徹底崩潰,大叫出聲。
譽王:蕭景桓啊!啊啊!啊啊?。?/p>
梁帝面露痛苦的閉了閉眼睛,轉身緩緩走開幾步,冷肅了表情,吩咐道。
梁帝:蕭選譽王謀逆,罪大惡極,將其單獨關押,任何人不準接近。
聽著疼愛多年兒子的悲涼高喊,梁帝哀痛不已,語氣不免哽咽??墒?,為了穩(wěn)固帝位,為了震懾他人,這個兒子……
承漱苑,靖王在獵宮的二進居住院落,梅長蘇被安置在一進的東廂房,趙菱歌則是暫住西廂房。
西廂房,正間。趙菱歌邁步進來,落座矮桌后,一眼看到了桌上的一本《道德經(jīng)》,秀眉微挑。這是她與衛(wèi)遠的約定,以道家書籍,簡筆字傳遞消息。翻了翻書頁,里面果然夾著的一張紙條。
〔小姐,梁帝對靖王心存疑慮,預尋機試探。對叛軍欲殺之后快,靖王勸阻,終意改?!?/p>
趙菱歌神情淡淡,紙條握進手心,再張開時已是一撮粉末。
趙菱歌果然老了啊。
傍晚的黑幕猶如一幅深邃的畫卷,緩緩展開,將天空渲染成一片神秘的黑色。月亮靜靜地懸掛在半空中,如同一面柔和的鏡子,映照著世間的萬種千變。
東廂房,正間。梅長蘇席地而坐,趙菱歌跪坐他側邊,執(zhí)起茶壺給兩人倒上茶。
趙菱歌蒙大哥先行回返金陵平叛,我已經(jīng)傳信武烈接應。
梅長蘇端起杯子喝了口,點了點頭。
梅長蘇武烈既已探清了禁軍內部,蒙大哥行事也能輕松些。
趙菱歌禁軍跟隨譽王謀逆的人,不知會有何下場?
梅長蘇神情微頓,抬眼看她面容淡然,眼神平靜,沒有絲毫外露情緒。
梅長蘇陛下既然輕判了慶歷軍,自然也不會重罰禁軍。
趙菱歌無視他的目光,表情不變的淡笑。
趙菱歌我實在沒想到,梁帝能如此大度,不知百姓會如何感念圣帝明君呢。
聽著她清淺卻暗藏陰晦的語氣,梅長蘇衣袖掩蓋的手緩緩握起,不著痕跡的出言試探。
梅長蘇枉造殺孽不好嗎?
趙菱歌垂眸,瞅著衣服上的繡紋,低語。
趙菱歌很好啊。
梅長蘇凝睇了她一會兒,視線轉向屋外,眉頭微蹙。兩人莫名的沉默了半晌,趙菱歌端起涼了的茶水一口喝了。
趙菱歌對了,有件事要告知兄長,我已命小六掃尾回京。
梅長蘇被她的聲音喚回思緒,小六?反應了片刻才想起小六是誰。也就是說,謝玉身亡的消息即將傳回了。
梅長蘇嗯,我知道了。
趙菱歌時間不早了,我先回去了,兄長休息吧。
趙菱歌站起身,才要轉身離開,突然想起了什么。
趙菱歌對了,謝玉確實死了,無全尸。
話落便轉身離開了。梅長蘇望著她的背影沉思了頃刻,其實謝玉如何已經(jīng)不重要了,只要保住他留給蒞陽長公主的手書即刻。只是……
放下茶杯,起身來到側間的書案前,提筆寫了封信,待墨汁晾干,邊折疊放入信封邊喚了聲。
梅長蘇甄平。
守在門外的甄平聞聽,連忙快步進來。
江左盟:甄平宗主。
梅長蘇將這封信傳給晏大夫。
甄平雙手接過,也不多問,應道。
江左盟:甄平是。
梅長蘇再給藺晨傳信,火寒之毒已解,預知詳情,速歸。
江左盟:甄平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