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沁來孟家已經(jīng)三年了,這時候孟明玉15歲,孟宴臣12歲,許沁9歲,孟子義8歲,孟宴君6歲。
這三年來,她的日子過得如履薄冰。養(yǎng)父雖疼愛她,卻也極重規(guī)矩;至于養(yǎng)母,更是嚴苛至極,凡事都要求高水準、高標準,仿佛要將她打造成一位完美的貴族小姐。然而這份“雕琢”帶來的壓迫感,令她對養(yǎng)母心生畏懼,即便是哥哥姐姐一再勸慰,說母親所做的一切皆是為他們好,她依舊無法釋懷那份深埋心底的害怕。三年間,父親和哥哥姐姐沒少開導(dǎo)她,弟弟妹妹們也總想著法子逗她開心,可無論怎樣的關(guān)懷與溫暖,似乎都無法驅(qū)散籠罩在她心頭的陰霾。
她理解不了媽媽為什么要立那么多的規(guī)矩;
例如:
在餐廳吃飯的時候,只有等爸爸媽媽坐下后,他們才能坐下;
吃飯的時候只有等長輩動筷子以后他們才能動;
不能吃除了正常餐飲以外的垃圾食品,如辣條,飲料,油炸食品等;
不能把家里弄得亂七八糟,要時刻保持整潔;
不能在家里大喊大叫弄出噪音;
飯桌上吃菜時不能一道菜連夾三下;
規(guī)矩繁多且嚴苛,她感到一種深沉的無助,仿佛置身于無形的牢籠之中。那種無力感像潮水般涌來,將她淹沒在自我懷疑的深淵里。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似乎總能游刃有余地適應(yīng)這些規(guī)則,他們的表現(xiàn)無可挑剔,頻頻贏得母親的贊賞。而輪到她時,卻只剩下那一句“好好學(xué)習(xí)”,像是一道冰冷的命令,要她將這些規(guī)矩烙印在骨髓深處。她厭惡這種壓迫感,厭惡那種與家人相比格格不入的挫敗,更厭惡自己似乎永遠無法企及那份標準的無奈。
她討厭明玉姐姐,每次都說媽媽是為了她們好,讓我理解,讓我好好學(xué),從來不問她是不是要這種好,適不適應(yīng)這種生活。
不過她喜歡哥哥,因為哥哥會溫柔的給她將故事,會帶著她玩即使是在外面,即使還有兩個小尾巴,她依然很開心。
她也不喜歡妹妹,因為妹妹孟子義生得可愛,又擅長撒嬌,仿佛天生就帶著一種讓人無法抗拒的魅力。家里的每個人,無論是二叔、三叔三嬸,還是姑姑姑父、舅舅舅媽,甚至連平日里對她總是嚴厲有加的媽媽,都會在妹妹面前露出笑容。更不用說那些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們,一個個都圍著她轉(zhuǎn),仿佛她是整個家庭的小太陽。而自己,卻像是被那耀眼光芒遮蔽的影子,始終無人留意。
而弟弟更喜歡妹妹,最聽哥哥姐姐的話,但與自己不甚親近。
至于堂哥堂姐表哥表妹畢竟不是從小一起長大感情不是很親厚。
其實,眾人與她感情疏離的緣由,僅僅是因為她的格格不入。即便是和大家一同玩耍時,她也始終帶著一副怯生生的模樣,仿佛一只受驚的小獸,時刻處于被人欺侮的陰影之中。這樣的姿態(tài),總讓大人不由自主地心生疑慮,以為她因并非親生而遭受了同伴們的排擠。
孟家,付家,成家的家教都不允許他們做出欺負人的事,所以久而久之大家很少和她玩了,再說了大家也只有暑假寒假才聚一起玩了,干嘛找不痛快。
所以她才說大家和她感情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