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爺爺的解釋,姚青竹才知道,這位新來上任的揚州通判,還真就是電視劇里面的那個盛纮。
記得劇情開始的時候,明蘭5歲,如蘭6歲,豈不是說他要在任六年,才到達劇情開始的時間。
“爺爺,這盛通判是世家出身還是寒門子弟呀?”
以他從前的經驗,電視劇只有短短幾十集,鏡頭一閃而過,但是身在其中,才能知道這是一個活生生的世界,鏡頭背后的世界,才是真實的世界,他可不敢掉以輕心,特別還是他首次接觸的古代世界,封建社會人微言輕,人命不值錢,他可不想成為活不過三集的炮灰。
記憶里面姚青竹老聽姚爺爺講過,原本姚家也是個小地主,有兩百畝田地,那時剛好有人說爺爺是個讀書苗子,家里也想改換門庭,所以為了供養(yǎng)姚爺爺讀書就賣了一百畝,
結果爺爺接連科考失敗,甚至據說當初爺爺還有一個兒子因為不小心染病,治療不及時幼年夭折,姚爺爺就深刻的領悟了一個道理:再大的功名利祿,人沒了,家沒了,一切都白瞎了,所以他干脆放棄科考歸家教學的。
“聽說是從盛通判的父親開始科舉,他爺爺那輩算是普通商人。”
姚爺爺之所以能從朋友那里打探到這些信息,也是因為讀書人都看重同鄉(xiāng),同窗,同年,那怕他當年殿試落第,還是有些人脈。時不時的和大家聯絡一下,他才能知道朝廷的政策動向。
“明白,原來也是為了改換門庭。”
士農工商嘛,人家商人有了錢,肯定更加迫切的希望改換門庭,不然就是等待被割的韭菜,最終錢也保不住,哪朝哪代不是如此。
“青竹,我了解了一下盛家的發(fā)家史,盛家祖籍宥陽,是盛通判的父親高中探花,娶妻勇毅侯府的千金后,盛家才算是真正發(fā)了家?!?/p>
姚爺爺一輩子的愿望就是改換門庭,所以他特別喜歡打聽人家是怎么成功的,接著他有開口悠悠的說到:
“當年,我要是有盛家那樣雄厚家資,我也會像永叔一樣,拜訪名人名師,說不定還有機會呢,可惜……”
姚爺爺輕輕嘆息,臉上有著淡淡的可惜,還好沒有后悔,沒辦法,姚家是農家出身,家底子薄,人家盛家是商人出身,家底子相對要厚點。
“永叔?”
姚青竹到是對這個新出現在姚爺爺口中的人物有了好奇。
“永叔是他的字,他復姓歐陽,也叫歐陽修,我們曾經一起考過試,一起落過第……”
哇,歐陽修,那個一代文宗,唐宋八大家領軍人物的歐陽修,那個能寫嚴肅的論文,亦能寫婉約愛情的歐陽修么!
姚爺爺似乎回憶起了什么,停頓了一下,又重新開口說道:
“青竹,爺爺告訴你,永叔……”
接下來,姚爺爺用陰陽頓挫的語調講解了,他和歐陽修的交集,簡單描述就是兩人都是科舉坎坷之人,姚爺爺三次落地,歐陽修兩次落地大致原因就是因為個別韻腳超出了官運的規(guī)定范圍,姚爺爺的落第原因是他的文章太過樸實。
“樸實?”
姚爺爺老臉一紅,為了教導孫子,還是詳細解釋到:“就是干癟不優(yōu)美,那時候文壇流行駢文,講究聲律的協(xié)調,用字的綺麗,辭匯的對偶和用典?!?/p>
說著感覺在孫子面前很沒有面子,又喃喃補充到:“那時候,姚家剛剛開始讀書,正經科考書籍都沒幾本,更不要說其他書籍,而且你爺爺我…貌似好像確實沒有詩文方面的天賦。”
“所以,才華橫溢的歐陽先生,文章優(yōu)美卻因為個別韻腳問題名落孫山了?爺爺呢是因為詩文呆板所以屢次不第?”
姚青竹有些不敢置信,這太美了不行,太差了不行,韻律韻腳出點差錯都不行,天啊,聽起來好可怕!
“對啊,永叔讀書天賦特別好,過目不忘,寫的文章也非常好,是那種四方傳頌的那種好,偏偏命運捉弄,科舉之路坎坷,我本來科考失意還抱有怨懟之心,結果看過永叔的經歷,突然就平和了,也不憤恨了,人家永叔那么好的天賦都落第,我才哪兒到哪兒呀,所以干脆收拾收拾包袱回老家了?!?/p>
對于姚爺爺的自我揶揄,姚青竹聽的有點想笑,爺爺這是覺得人家那么好的天賦才華都沒考中,他也就平衡了唄!
姚爺爺端起茶杯喝水潤潤喉,接著繼續(xù)給孫子普及科舉方面是知識:
“爺爺是放棄科考回老家了,可人家永叔是臥薪嘗膽,再三自我檢討準備東山再起,決定出去尋訪名師,專門學習時文(時文,指流行于一個時期、一個時代的文體。時文的一個特定義是指科舉時代稱應試的文章。),后來就拜師時文高手晏偃學習時文,甚至由他老師晏偃保舉,去了最高學府國子監(jiān)讀書,等研究透徹時文的永叔再參加考試,簡直就駕熟就輕的獲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p>
—————————————————————————————————
作者小竹子謝謝各位寶寶們的收藏、評論、點贊、花花、金幣、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