翹首以盼中,姚爺爺和堂弟姚青松終于來京了。
接到他們的時候,只見姚爺爺淡定的四處張望,表情里頗有些故事無法用言語表達的表情,
姚青松則是頭一次見識到大宋的首府,心情激蕩不已,感慨道 :
“哇,這就是東京呀!”
旁邊的人見他們這副鄉(xiāng)巴佬進城的樣子,忍不住鄙視的掃了他一眼后昂首挺胸的遠離他幾步,就怕被人也當成沒見過世面的樣子。
結果姚青松瞪著兩只大眼睛看著人家,感嘆道:
“呀,東京的人頭仰得也比揚州城的高呀。”
那缺心眼的樣子,讓姚青竹忍不住噗嗤一聲笑出聲來,笑聲引起姚爺爺去瞪了一眼姚青松,這小孫子性格有些跳脫,叮囑過不少遍要低調,要穩(wěn)重,可惜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保持不了多久又犯了,愁人!
三人坐在租來的馬車上,后面跟了一輛行李車,姚青竹等不及到家就問道:
“爺爺,路上沒出什么事情吧?”
“沒有,我們有請鏢局的人一起,碼頭上剛分開,安全上沒什么大問題,主要是你弟弟性格活潑,本想趁機路上練練性子,可惜好似效果不大。”
兩人相視一眼想起他剛才的樣子,不禁搖搖頭莞爾一笑。
馬車行程不慢,姚青松迫不及待的撩起窗簾稀罕的看著外面的一切,只見街道兩旁都種有一排大樹,陽光下,為行人撐起了一片綠蔭。
而街道非常寬大,兩邊是行人走路的地方,中間是馬車牛車驢車經過的道路, 除此之外,就是各種各樣的商鋪了。
看著那兩層或三層房子,各式各樣的商鋪招牌和旗幟,還有這川流不息的行人、馬車和牛車,只覺得眼睛都快不夠用了,
這熱鬧繁華街道,帶著京味的吆喝聲,比起揚州繁榮程度有增無減,簡直目不暇接,好似哪里都帶著新鮮。
七拐八拐的就到桂花巷的宅子,方家夫妻早就在大門口等著,看到馬車停穩(wěn),趕緊上前幫助放下車凳,沒等姚青竹行動,就見他弟弟率先第一個蹦下車:
“哥,就是這里么?”
說話間的東張西望,自行猜測哥哥住的房子是哪家,一點沒有陌生和緊張的自來熟,姚青竹頓時忍不住笑開:
“就是這里,那邊是請來幫忙的方管事和方媽媽?!?/p>
話畢姚青竹掀開簾子扶姚爺爺下車,姚青松見狀也連忙迎上去扶住正在下馬車的姚爺爺,畢竟一路上舟車勞頓,爺爺有了年紀,就怕上車下坎的摔跤,老年人可經不起折騰。
老爺子下車剛剛站定,方家夫妻趕緊上來拜見,客套幾句,摸著胡子老爺子開始觀察大孫子租住房子的環(huán)境,中秋將近,鼻尖飄來時有時無的桂花香氣,想著孫子書信里面說的此巷名字,微微頷首道:
“不愧叫做桂花巷!”
姚青竹見兩人風塵仆仆,不敢耽擱,直接領著兩人先進了院子:
“爺爺,你們先洗漱修整,我去給你們準備吃食,帶的行李東西,讓方媽媽他們收拾?!?/p>
不說不覺得,姚爺爺之前一直在船上,還不是非常明顯,誰知道到了目的地,感覺身體格外的疲憊,特別是現在,真是累,真想直接躺下了歇息。
“行行行,真是年紀大了,年輕的時候來京城,下午到達,不用休息,晚上還能出去見識一番,如今是老嘍老嘍!”
“爺爺,您是老當益壯……”
吃過飯食的兩人去早就收拾妥當的廂房休息,宅子又恢復了安靜,
可是奇怪的是明明只多了兩個人,此刻氣氛也不喧囂,偏偏姚青竹莫名覺得,整個宅子都動了起來了,空氣也活躍起來了。
方媽媽收拾東西從涼亭前經過,笑吟吟的說道:
“老太爺和松哥兒來了,竹哥兒很是高興吧?”
姚青竹愣了一下,嘿嘿一笑:
“啊……對,高興。”
可不,是真的高興。
一個人可以享受自由,享受孤獨,可是人是群居動物,家又是心靈的港灣,不管再大的能耐,再多的經歷,好似家和家人永遠有一種溫暖的魅力。
從前老爺子和堂弟沒來,姚青竹也沒覺得孤單寂寞,如今他們一來,好似瞬間給他注入一種活力,整個人活潑了許多,臉上的笑容也燦爛的許多。
這點,方家夫妻最有發(fā)言權。
往日里竹公子上值的時間多,回家多數是吃飯看書睡覺,好似一直都是忙忙碌碌,難得的休沐日也是安排了許多事情,進進出出的不是訪友,又是說什么考察市場,真的很少見到今天的高興的樣子。
也是老太爺來了,方媽媽好似才牟然發(fā)現,他家竹公子其實 年歲不大,都還是沒成家的小伙子呢。
—————————————————————————————————
作者小竹子謝謝各位寶寶們的收藏、評論、點贊、花花、金幣、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