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變這種事情,要么一丁點都別摻和,一旦摻和了就沒有其他選擇,只有成功與失??!
這也是姚青竹明明可以截胡好多人的功勞,偏偏因為趙宗全不是個明主,只想平平安安的等結果。
誰知道人算不如天算,陰差陽錯到底還是把姚青竹給牽扯了進去。
既然走到了這一步,千躲萬藏還是身不由己卷入了宮變,姚青竹不管趙宗全嘴里說著怎么不愿意當太子當皇帝,開始默默在心里計算怎么擴大自己提著腦袋參與的戰(zhàn)果。
姚青竹完全顧不得半道回家的念頭,反而趁著顧廷燁他們到西郊大營調兵,悄悄給他唯一認識的武將小鄭將軍送了信,可惜和英國公家沒有交情,不然那可是妥妥的保皇黨,若是有他們家的參與,那怕誅滅九族的宮變贏面應該會更大一些。
一陣調兵譴將,當天晚上,眾人就隨著軍隊摸進了京城,與城內守軍發(fā)生激烈巷戰(zhàn),特別從城門到皇宮王府那一帶,殺聲震天,火光彌眼,血水盈道,許多平民百姓死于亂刀。
面對那血流成河的場景,姚青竹不斷壓抑心中翻涌的不適,不斷催眠自己不能退縮,不能嘔吐,甚至最好不能有任何暈眩暈血的癥狀,對于一個從和平年代走過來的靈魂,這真的是一個巨大的挑戰(zhàn)。
往日各種借口不斷回避面對如此殺人如麻的場景,今天機緣巧合,到底還是讓姚青竹直面他心底最弱處……人命!
要說這天子腳下的百姓,見慣了朝堂的各種變化,有的甚至經歷過改朝換代,代代傳承,讓他們自有一番機敏的領悟,有時候任何的風吹草動他們甚至比在朝的大相公門還要早知道,要起風了。
就如這幾天,剛剛開始戒嚴,大門小戶紛紛緊閉門戶,輕易不會外出,那怕外出打聽消息,也是那些為了重賞之下的“勇士”下人門。
盛如蘭聽著外面的混亂,心里自然驚慌,那怕官人姚青竹已經派人傳遞了消息,那怕心里默默跪拜了道祖佛祖祖宗十八代,依然還是惶恐不安,提心吊膽。
雖然夢中的一世趙宗全救駕成功,父兄都安然無恙,可是那一世她還在盛家,沒有嫁給官人,甚至沒有聽說過姚青竹這個人的名字,她真的怕官人會有任何閃失……
可是,盛如蘭到底多了一世記憶,也不是盛家那個沒嫁人的嬌貴五姑娘,她如今是姚家的當家主母,身后有年老的爺爺奶奶,年幼的小叔子,夫君不在家的時候,她就是這些人的依靠;
所以,她不能慌,不能亂,一定要穩(wěn)住,穩(wěn)住,她是姚家的當家主母!
“嫂子,你不害怕嗎?”
姚青松到底經歷的事情少,聽著外面的廝殺聲,沒有結果的胡思亂想到底讓他心煩意亂的到處踱步。
“怕,怎么會不怕!可是你哥哥早有交代,越亂的時候,越要穩(wěn)住,幸好,不管衣食還是看家護院你哥哥都早有有準備,不然……”
姚奶奶經過的事情太多,明白這個時候只能等待,所以她也不添亂,手拿念珠,一直念叨祖宗保佑,神明保佑。
姚爺爺則是早和孫子姚青竹討論過宮變這一幕,畢竟姚青竹崇尚“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的名言,他經常的外面跑,老爺子就是家里的定海神針,只要不是毀天滅地的災難,只有人在,都有希望。
此刻聽到小孫子和大孫媳婦的談話,不禁摸著胡子點點頭,這個孫媳婦娶的不錯,孩子的品性好壞,只有遇到事情的時候才能知道,如今孫媳婦能夠收斂害怕,穩(wěn)住姚家下人護院,看緊門戶;
作為新入門不久的孫媳婦,已經很不錯了,等將來經歷的事情多了,肯定是一個能耐的姚家婦!
轉頭看到焦躁不安的小孫子姚青松,姚爺爺就覺得沒眼看了,直接輕喝道:
“過來給我坐下!走來走去的像什么樣子,若是當兵的像你一樣惶惶不可終日,還怎么打仗,直接軍心渙散了?!?/p>
老爺子的這一聲斷喝,竟然效果不錯的讓大家心頭一松,姚青松也隨之鎮(zhèn)定下來,摸摸鼻子焉焉的找個椅子坐下來耐心等待。
這場廝殺不是一朝一夕,整整糾纏了一天兩夜,局勢才算徹底扭轉!
顧廷燁帶人直接殺進了福寧殿,將福寧殿的所有叛軍俘虜,終于結束了這場宮變。
姚青竹最初不敢正面沖鋒殺敵,混在隊伍里面當后勤,后來被隊伍裹挾著前進,看過太多的鮮血,萬般忍耐糾結,幾經波折,
最終在看到叛軍肆意的拉著逃命的宮女,光天化日之下行茍且之事,心底突然迸發(fā)的怒氣沖破了內心的籬笆,提刀噶了那個畜生的脖子……
—————————————————————————————————
作者小竹子謝謝各位寶寶們的收藏、評論、點贊、花花、金幣、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