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滅宋之戰(zhàn)
簡介
戰(zhàn)國時期,宋擁有工商業(yè)大城陶(今山東定陶西北),引起齊、秦等國的覬覦之心。而宋王偃在殺其君易成自立后,對外滅滕、薛,并楚淮北地,對內(nèi)行暴政,使國內(nèi)動蕩不安,陷于困境,給齊、秦以可乘之機。齊欲滅宋以利于向中原擴張,卻遭到秦的干涉,齊湣王納策士蘇秦之議,去帝號,并與趙會于阿(今陽谷東北),于周赧王二十七年(前288)攻宋,取其淮北地;次年,又與韓、趙、魏、燕合縱攻秦,同時出兵攻宋平陵(今定陶東北)。二十九年,齊以主張聯(lián)秦的韓珉為相,蘇秦又赴秦為齊游說,齊隨即發(fā)動第三次攻宋,宋派臧子向楚求救,楚陽許之而陰欲齊、宋兩敗。宋民久苦于"桀宋"虐政,民心離散,城池不守。齊軍得以迅速攻破宋城,宋王偃逃至魏,死于溫(今河南溫縣西)。齊雖占有宋地,但因連年用兵南方,造成北部防御空虛,國力損耗過大,且諸侯不容齊國之強,以致危機四伏,終于引發(fā)兩年后五國合縱破齊。
背景介紹
前329年,戴偃以武力取得宋國君主之位,其兄宋剔成君逃亡至齊國。前318年,戴偃自立為王。 其後,宋王偃向東討伐齊國,攻取五城。向南擊敗楚軍,拓地三百馀里,向西戰(zhàn)敗魏軍,攻取二城,自始與齊、魏、楚結(jié)怨。宋康王又攻滅滕國、討伐薛國,國力達至頂峰,被稱為「五千乘之勁宋」。但是,宋王偃為人暴虐驕縱,盛血囊而射天以示威服鬼神、為人嗜酒好色,射殺勸諫他的大臣,諸侯皆稱他為「桀宋」。齊湣王欲滅宋國以利於向中原擴張,卻遭到秦國的干涉。
過程
前286年,宋國發(fā)生內(nèi)亂,齊湣王派遣將軍韓聶舉兵攻滅宋國,宋國人民長久苦於"桀宋"的虐政,民心離散,遂至城池不守。齊軍得以迅速攻破宋國都城。宋王偃出亡,死在魏國的溫邑(今河南省溫縣)。
戰(zhàn)役影響
齊滅宋之戰(zhàn)標志著齊國的興盛的頂峯。齊國因亡宋不僅加劇齊同秦、趙的矛盾,也對韓、魏形成嚴重威脅,因此導致齊與各國矛盾異常尖銳。燕國利用這種形勢,積極活動,終於和各國結(jié)成攻齊聯(lián)盟,於前284年燕國上將軍樂毅統(tǒng)率燕、秦、韓、趙、魏五國軍隊攻打齊國,在濟西之戰(zhàn)大敗齊軍主力, 攻取了齊國七十馀城,只剩下莒和即墨,齊國近乎亡國。
信息簡表
滅國戰(zhàn)爭表
滅國戰(zhàn)爭
時間
滅國戰(zhàn)爭
時間
滅國戰(zhàn)爭
時間
鄭滅許
公元前504年
韓滅鄭
公元前375年
秦滅韓
公元前230年
宋滅曹
公元前487年
楚滅越
公元前306年
秦滅趙
公元前228年
楚滅陳
公元前478年
齊滅宋
公元前286年
秦滅魏
公元前225年
越滅吳
公元前473年
秦滅義渠
公元前272年
秦滅楚
公元前224年
楚滅蔡
公元前447年
魏滅衛(wèi)
公元前257年
秦滅燕
公元前222年
魏滅中山
公元前406年
楚滅魯
公元前249年
秦滅齊
公元前22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