閼與之戰(zhàn)
戰(zhàn)役背景
秦穰侯魏冉,為擴大定陶封地,派客卿灶越韓魏兩國攻占齊國的剛、壽地區(qū),由魏入秦的謀士范雎向秦昭襄王提出,攻齊剛、壽是戰(zhàn)略錯誤,因中隔韓、魏,難以固守。建議采用“遠交近攻”戰(zhàn)略,使攻占土地盡為秦有。又認為地處中原的韓、魏系天下樞紐,欲兼并天下,應(yīng)先用兵韓、魏以“斷山東之脊”(《戰(zhàn)國策·魏策四》)秦昭襄王欣賞范雎的見解,任其為客卿,參與軍事謀劃。但北方強趙的存在,使秦對兼并韓、魏有所顧忌,遂尋機打擊趙國。三十四年(前273年),秦攻取趙地3城后,趙以公子部為質(zhì)于秦,并與秦簽訂以焦、魏、牛狐交換3城的協(xié)議。后又反悔。
戰(zhàn)役經(jīng)過
周赧王四十六年,秦昭襄王以趙不履行協(xié)義為由。派中更胡陽率大軍攻趙閼與。趙惠文王急召名將廉頗、樂乘等,詢問是否可救。兩人均認為閼與距邯鄲(今河北境)甚遠,道路崎嶇險阻,難以救援。唯趙奢認為,兩軍相逢勇者勝。于是,趙惠文王命趙奢率軍救援閼與。
秦軍在圍困閼與的同時,已經(jīng)作了防止趙軍出兵救援的準(zhǔn)備。他們發(fā)兵一支,向東直插武安(今河北武安縣西南),以成犄角之勢,牽制趙軍行動。趙奢偵知秦軍這一部署,從邯鄲出發(fā)才30里就下令安營扎寨,命令軍中加固營壘,在營區(qū)周圍修筑了許多屏障,故意做出毫無進取的姿態(tài)。并且命令部隊說:“有以軍事諫者死?!?《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軍中有一人建議火速去救武安,趙奢立即把他殺掉了。
這樣,一直過了28天,而且再次增筑營壘。秦軍派遣間諜進入趙軍駐地偵察,趙奢以好飯食招待后把他放走。間諜把趙軍的情況報告給秦軍將領(lǐng),秦將非常高興,秦將認為:趙軍“夫去國30里而軍不行,乃增壘,閼與非趙地也?!?《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隨之,放松了警惕。
在送走秦軍間諜以后,趙奢突然作出決定,集合部隊,卷甲而趨,向西急進。僅兩日一夜即抵達距離閼與50里的地方。被拋在武安的秦軍聽說趙奢巳至閼與,如夢方醒,慌忙調(diào)集兵力奔向閼與。由于趙軍遠離后方,孤軍獨進,形勢依然十分危險。這時,趙軍中有一位名叫許歷的軍士,進見趙奢,說:“秦人不意趙師至此,其來氣盛,將軍必厚集其陣以待之。不然,必敗?!壁w奢曰:“請受令。”許歷曰:“請就鈇質(zhì)之誅?!壁w奢曰:“胥后令邯鄲?!痹S歷復(fù)請諫,曰:“先據(jù)北山上者勝,后至者敗?!?《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趙奢采納了許歷的主張,立刻發(fā)兵萬人,搶占了北山制高點。果然,秦軍后至,爭奪北山不得上,擁擠于山下,陷入十分被動地位。趙軍利用有利地勢,居高臨下,俯擊秦軍。秦軍大敗,四散潰逃。閼與之圍隨之解除。
戰(zhàn)役影響
此次戰(zhàn)役,使威行諸侯的強秦遭受了一次最大的挫折,多年后仍不敢輕舉妄動,恐怕重蹈閼與之覆轍。班師回朝后,趙惠文王封趙奢為馬服君,地位與廉頗、藺相如平起平坐,被后人列為山東六國的八大名將之一。又封許歷為國尉。
戰(zhàn)役分析
閼與之戰(zhàn)的過程看上去并不復(fù)雜,然而簡練的語言卻包含著一段出奇制勝的戰(zhàn)爭謀略。趙奢將軍本來是要解閼與之圍,卻在僅離開邯鄲30里之處駐軍28日,并修筑工事,作出畏懼秦軍、無心閼與、僅求保住都城的消極姿態(tài);在利用敵方間諜迷惑敵軍的同時,又以迅雷不及掩耳的行動率軍躍進至離閼與50里之處駐扎下來。此前為了防止部下對看似有悖常理的行軍安排提出異議、干擾了軍政,趙奢嚴令不得議論軍事,這樣就保證了作戰(zhàn)意圖不被泄漏;而在此時則適時地聽取了部下的建議,迅速占據(jù)有利地形。
本來秦軍可以以逸待勞,但當(dāng)趙軍行至閼與五十里之外時,秦軍又希望在趙軍立足未穩(wěn)之時進攻趙軍;但不期趙軍先到一步并占據(jù)有利地形,開始變被動為主動,最終得以戰(zhàn)勝秦軍,閼與之圍也就此解除。
這真像一幕情節(jié)緊張、出乎意外、并且極富節(jié)奏感的短劇。其精妙之處在于,通過超出常規(guī)的行動來調(diào)動對方,從而打破原來的格局,別開生面,使敵來就我,而我不必就敵。古代軍事家的智慧在此真是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爐火純青。
趙奢介紹
人物生平
趙奢,生卒年不詳,趙國人,與趙王室同宗,當(dāng)屆貴族。戰(zhàn)國后期趙國名將。由文官轉(zhuǎn)為武將的趙奢一生所指揮的戰(zhàn)役并不多,最經(jīng)典的一戰(zhàn)就是爆發(fā)于長平之戰(zhàn)九年前(公元前269年)的秦趙閼與之戰(zhàn),閼與之戰(zhàn)是秦趙兩國圍繞著上黨郡的歸屬而爆發(fā)的一場大戰(zhàn),通過這次勝利,趙奢一戰(zhàn)成名,被趙惠文王提拔為與廉頗、藺相如平起平坐的高級官員,閼與之戰(zhàn)是秦國商鞅變法后第一次在大規(guī)模野戰(zhàn)中被擊敗。
趙奢的早期活動不詳。據(jù)《戰(zhàn)國策·趙策》載,他對趙勝說:“奢嘗抵罪居燕,燕以奢為上谷(燕郡,治所在今河北懷來縣,轄今張家門以東,呂平以北)守,燕之通谷要塞,奢習(xí)知之?!睋?jù)此,他可能參與過武靈王胡服騎射的改革,而在惠文王四年(前295年)“沙丘之亂”后,趙成、李兌專權(quán),迫害武靈王近臣,正值燕陽王召賢,趙奢亡命入燕,得信任,被任命為那守。趙惠文王十二年(前287年)李兌失勢,受其迫害者陸續(xù)回國,趙奢可能此時才回到趙國。
趙惠文王時,趙奢初做趙國的田部吏(征收田賦的小官),收租稅,執(zhí)法無私,因平原君家不肯出租,趙奢依法處置,殺平原君家主事者九人。平原君發(fā)怒,要殺趙奢,趙奢說道:“君于趙為貴公子,今縱君家而不奉公則法削,法削則國弱,國弱則諸侯加兵,諸侯加兵是無趙也,君安得有此富乎? 以君之貴,奉公如法則上下平,上下平則國強,國強則趙固,而君為貴戚,豈輕于天下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意思是說:“您是趙國的貴公子,現(xiàn) 在縱容您家不奉行公事,那么國法就會削弱;國法削弱了。國家就會衰弱;國家衰弱,各國就會進兵侵犯;各國進兵侵犯,趙國就不能存在,那您還怎么保持現(xiàn) 在這樣的富貴呢?像您這樣地位高貴的人,如能奉公守法,那么全國上下就會公平合理;上下公平合理,國家就強盛;國家強盛,趙國統(tǒng)治就鞏固了,您作為國君的親族,難道會被天下人輕視嗎?”
平原君聽了這番道理,認為趙奢是位很賢能的人,向趙王介紹舉薦。周赧王四十四年(前271年),趙奢得到平原君的薦擢,被任命為治理全國賦稅的總管。趙奢管理全國的賦稅后,國家賦稅因之公平合理,百姓富裕,國庫充實。后來被任用做將軍,悉心治軍,對下嚴而和,凡有賞賜,必分給部屬?;菸耐跏拍?前280年),趙奢被任命為將軍,跨進軍事行列。他帶兵攻取了齊因的麥丘(今山東商河縣西北),趙王因得城大喜,為之加增進酒,以示權(quán)賀。這以后便開始了他早期的軍事生涯。
周赧王四十六年(趙惠文王三十年,前270年),秦軍派重兵圍困閼與(今山西和順)。趙惠文王急召名將廉頗商議,問閼與“可救不?”廉頗回答:“道遠險狹,難救。”(《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又召問樂乘,樂乘所答與廉頗一樣。趙王又召趙奢商議。趙奢認為:“其道遠險狹,譬之猶兩鼠斗于穴中,將勇者勝?!?《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趙奢此議與趙王不謀而合。于是,趙王任命趙奢為將,率軍往解閼與之圍(參見閼與之戰(zhàn))。
趙奢作為良將,有著高尚的品格。他不循私情,“受分之日,不問家事,”其子趙括少學(xué)兵法,言兵事,聰明強識,自認為“天下莫能當(dāng)”。但僅記書本,并無實踐。趙奢以此“不謂善”,他憂慮地對妻于說;‘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趙不將括而已;若必將之,被趙者必攝也。”這種認識和憂慮,不是常人所能具備的,而他的憂慮,果被其子應(yīng)驗,趙括所率的趙軍在長平之戰(zhàn)中被秦將白起全殲。
趙奢與士卒感情極深,如其夫人所言:“身所食飲而進者十?dāng)?shù),所友者百數(shù),大王及宗室所賞賜者盡與軍吏士大夫?!币虼耍瑧?zhàn)士皆愿為之效命。在作戰(zhàn)中,他執(zhí)法如山,賞罰分明,再加上用兵如神,因此,帶出了一支所向披靡的勁旅。曹操曾說:“古者趙奢、竇嬰為將也,受財千金,一朝散之,故能濟成大功,永世流聲。吾讀其文,未嘗不慕其為人也。”可見其對后世影響之深。
趙奢死后,趙王為追念他為趙國所建立的功績,厚葬于邯鄲附近的西山,時人稱之為“馬服君”。其子孫以馬為姓,東漢名將伏波將軍馬援即為其后。
人物點評
趙奢有豐富的軍事思想。從閼與之戰(zhàn)中“告之不被,示之不能”、“能為敵司命”、“反客為主”、“居高臨下”等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來看,他顯然吸取了孫武、孫臏的軍事思想。
從他于孝成王二年(前264年)與田單論兵法來看他重視對戰(zhàn)爭形勢和特點的研究,最后使田單折服地說:“單不至也?!闭f明他有較高的軍事造詣。
歷史意義
閼與之戰(zhàn),趙奢隱蔽作戰(zhàn)企圖,麻痹敵人,促其驕傲輕敵,爾后出其不意,突然發(fā)動攻擊,以及搶先占領(lǐng)要地,使己方處于有利地位的作戰(zhàn)指導(dǎo),是此戰(zhàn)獲勝的主要原因。秦國向東兼并的兵鋒也因之受到一次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