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美综合精品二区,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夜色午夜,亚洲精品无码乱码成人,亚洲精品成人久久久,亚洲av成人午夜电影在线观看

話本小說網(wǎng) > 歷史小說 > 中國歷史古代篇章
本書標簽: 歷史  中國歷史  架空歷史 

董卓之亂

中國歷史古代篇章

董卓之亂

背景

董卓之亂發(fā)生在東漢末期。東漢末年外戚和宦官交替把持朝政,架空君主。一般早年的是外戚依靠太后趁君主年幼把持朝政;等到君主逐漸年長,不愿意被操控,就依靠宦官等回擊外戚,從而形成外戚和宦官兩大相互對立的政治勢力。

董卓本是隴西豪強,他同羌中豪帥有很多聯(lián)系,曾鎮(zhèn)壓羌人和黃巾的起義斗爭。在鎮(zhèn)壓起義過程中逐漸建立了一支只聽命于自己的軍隊。這支軍隊成員多是籍隸關西的漢族和羌胡人。關西各族人民屢遭戰(zhàn)亂,習性尚武,婦女亦多能挾弓而斗,因此關西軍具有較強的戰(zhàn)斗力。

經(jīng)歷黃巾之亂后,東漢皇室威信受挫。董卓看到東漢政府腐朽無能,逐漸驕傲放縱,不服從上級指揮。東漢朝廷也發(fā)覺董卓跋扈難制,曾試圖解除他的兵權。漢靈帝曾征他回朝任少府,少府位列九卿,但只管理皇家的瑣碎事物,沒有兵權。董卓不愿放棄兵權,以所部羌胡不讓自己離開為借口,上書拒命,朝廷對他也沒有辦法。漢靈帝病重時,詔命董卓為并州牧,這是一個實權很大的官職,但要將他的兵權交給皇甫嵩。董卓再次找借口拒絕,并駐兵河東(今山西運城、永濟一帶)。關于此事還有一種說法,朝廷為了把董卓調(diào)離其根據(jù)地涼州,任命他為并州牧。董卓認識到朝廷用心,遂要求帶上親兵。國家疲弱之際,東漢朝廷無力和強臣討價還價,只好答應董卓的要求。于是董卓帶上三千親兵,前往并州赴任。

中平六年(189年)漢靈帝劉宏死,漢少帝劉辯繼位,外戚何進輔政。何進與貴族官僚袁紹合謀誅殺宦官,不顧朝臣反對,私召涼州軍閥董卓率涼州軍入京,以幫助他們誅殺宦官張讓和段珪。后因謀泄,何進被張讓等所殺。袁紹帶兵入宮,殺盡宦官,控制朝廷。隨后董卓引軍進入洛陽,亂由此始。

過程

廢帝虐民

董卓率軍進入洛陽時,洛陽正經(jīng)歷過十常侍之亂,亂作一團。董卓趁虛而入,控制了漢少帝劉辯和陳留王劉協(xié),并領何進所屬部曲,又使呂布殺執(zhí)金吾丁原,并吞其眾,自己還誅殺大臣。由此勢力大盛,得以據(jù)兵擅政。

董卓到京后,曾同漢少帝劉辯談話,那時劉辯已十四歲,對朝中事說不清楚,陳留王劉協(xié)雖只九歲,講話卻有條理,董卓認為劉協(xié)比少帝劉辯聰明;董卓又說撫養(yǎng)劉協(xié)的董太后與他同族。于是有廢立之意。實際上,董太后是冀州河間人,董卓是涼州臨洮人,彼此相距太遠,無緣同族。董卓骨子里也和歷史上其他權臣一樣,不過欲借廢立以增加自己的威權。于是他廢黜少帝劉辯,立陳留王劉協(xié)為帝,并自任太尉領前將軍事,更封為郿侯。隨后鴆殺了何太后,成為漢室實際控制人,擔任相國。他在洛陽實行恐怖統(tǒng)治,縱容士兵奸淫擄掠,連皇族、公主、宮人也不能幸免,以致人心惶惶,內(nèi)外官僚朝不保夕。百姓對他恨之入骨,也激起各地群雄的痛恨。

不過,董卓受周毖、伍瓊之言,為收納名望和平息反對,重新任用黨人,荀爽、陳紀、韓融都不自愿地受到任用,又以袁紹為渤海太守、韓馥為冀州牧、劉岱為兗州刺史、孔伷為豫州刺史、張邈為陳留太守、張咨為南陽太守等。然而這些舉動也不能平息各地憤恨。在京都的袁術因畏懼董卓而逃到南陽,而曹操認為董卓必定會敗亡,所以亦逃出京都。逃到陳留的曹操,散盡家財,又得到孝廉衛(wèi)茲的幫助,組織約五千義軍準備討伐董卓,終于在中平六年(189年)十二月在己吾起兵。另一方面,橋瑁詐稱京師三公發(fā)信給各州郡,陳述董卓的惡行,希望各地方舉兵,當時韓馥對袁紹有戒心,派人看守袁紹。當韓馥接信后猶豫該是幫袁紹還是幫董卓之時,但被其治中從事劉子惠反說救國又何以是幫袁紹還是幫董卓,認為先看其他人的舉動才作行動,韓馥同意,便寄書信給袁紹陳述董卓的惡行,讓袁紹舉兵。

遷都長安

初平元年(190年),函谷關以東的各州、郡全都起兵討伐董卓,推舉勃海太守袁紹為盟主。袁紹自稱車騎將軍,諸將全都被臨時授予官號。袁紹與河內(nèi)郡太守王匡駐軍河內(nèi),冀州牧韓馥留守鄴城,供應軍糧。豫州刺史孔伷駐軍穎川,兗州刺史劉岱、陳留郡太守張邈、張邈的弟弟廣陵郡太守張超、東郡太守橋瑁、山陽郡太守袁遺、濟北國相鮑信和曹操都駐軍酸棗,后將軍袁術駐軍魯陽。各路軍馬都有數(shù)萬人,組成關東聯(lián)軍。

董卓認為關東聯(lián)軍聲勢浩大,打算把京都由洛陽遷到長安進行躲避。大臣們都不愿意,但沒有人敢說。董卓既怨自己封拜的東方州郡官吏背叛自己,又因大臣反對遷都,十分惱怒,乃殺原來替袁紹等人說話的伍瓊、周毖,并免去楊彪、黃琬的三公職位,還征召屯兵扶風的左將軍皇甫嵩回朝,以防他配合關東聯(lián)軍夾擊自己。

京兆尹蓋勛與皇甫嵩長史梁衍勸皇甫嵩起兵討董卓,皇甫嵩因兵力不足,不肯聽從,還是應征回朝了?;矢︶曰爻院?,洛陽以西再無能夠反抗董卓的人。

初平元年(190年)二月,董卓強令漢獻帝及群臣西行,洛陽城內(nèi)外人民數(shù)百萬口被迫西遷,路上被董卓軍車騎踐踏,加以饑病交迫,死亡相繼,積尸滿路。董卓自己留鎮(zhèn)洛陽畢圭苑內(nèi),縱火焚燒洛陽二百里內(nèi)的宮廟、宮府、居家;又令呂布發(fā)掘諸帝及公卿陵墓,取其珍寶;還遣將四出虜掠:使東漢近二百年來在洛陽的建筑文物毀滅殆盡。

罪孽難逃

董卓西歸以前,他已自為太師,官位居諸王之上。他到長安,公卿迎拜,董卓不還禮。董卓所乘車裝飾極為華麗,同于天子御駕。董卓以弟董旻為左將軍,封鄠侯;兄子董璜為侍中、中軍校尉,分別統(tǒng)率軍隊,董卓的宗族親戚,盤居要津,董卓侍妾懷抱中子亦封侯,未及笄的孫女,則封邑君。董卓府第在長安城東堅固營壘中,尚書以下官員處理政務都要到卓府請示。董卓在郿縣修建了與長安城等高的塢,號稱“萬歲塢”,多積糧谷于內(nèi),夠三十年食。董卓自言:“事成,雄據(jù)天下;不成,守此足以畢老?!?/p>

董卓殘忍嗜殺的習性,至此也充分暴露出來,大臣講話稍不合意,即遭誅戮。被俘虜?shù)年P東士兵和被捕獲的關西人民更遭到慘不忍睹的折磨與屠戮。因之眾叛親離,人心惶惶。當時朝中大臣受董卓倚重的是王允。獻帝西遷后,董卓留鎮(zhèn)洛陽期間,朝政全由王允主持。王允對董卓佯為尊重,得其信任,漢獻帝及大臣也靠王允佑護,得以粗安。

董卓部下將領言語稍有差錯,就被當場處死,致使人人自危。董卓常常讓呂布做自己的隨從侍衛(wèi),對他十分寵信,發(fā)誓說情同父子。但是董卓曾經(jīng)為了一件不合自己心意的小事,拔出手戟擲向呂布。呂布避開手戟,又和言悅色地向董卓道歉,董卓才息怒作罷。呂布從此暗中怨恨董卓。董卓又命呂布守衛(wèi)中,呂布乘機與董卓的一位侍女私通,越發(fā)心中不安。呂布見王允時,主動說出幾乎被董卓所殺的事情,于是王允將誅殺董卓的計劃告訴呂布,并讓他做內(nèi)應。呂布因與董卓有父子之情而猶疑。王允以呂布與董卓不同姓本沒有骨肉關系來說服。呂布于是應允。

初平三年四月辛巳日(192年5月22日),漢獻帝患病初愈,在未央殿大會朝中百官。董卓身穿朝服,乘車入朝。從軍營到皇宮的道路兩側(cè)警衛(wèi)密布,左側(cè)是步兵,右側(cè)是騎兵,戒備森嚴,由呂布等在前后侍衛(wèi)。王允命士孫瑞自己書寫詔書交給呂布。呂布讓同郡人、騎都尉李肅與勇士秦誼、陳衛(wèi)等十余人冒充衛(wèi)士,身穿衛(wèi)士的服裝,埋伏在北掖門等待董卓。董卓一進門,李肅舉戟刺去,董卓內(nèi)穿鐵甲,未能刺入,只傷了他的手臂,跌到車下。董卓回頭大喊:“呂布何在?”呂布說:“有詔討賊臣!”董卓大罵說:“庸狗,敢如是邪!”呂布手持鐵矛應聲將他刺死,并讓士兵砍下他的頭顱。主簿田儀及董卓的奴仆撲到董卓的尸前,又被呂布殺死,共殺了三個人。呂布隨即從懷中取出詔書,向官兵們宣告:“詔討卓耳,余皆不問?!惫俦鴤兟牶蠖剂⒄粍樱吆羧f歲。

董卓已死,百姓大街上唱歌跳舞,以示慶祝。長安城中的士人、婦女賣掉珠寶首飾及衣服,用來買酒買肉,互相慶賀,街市擁擠得水泄不通。董卓的弟弟董璜以及留在郿塢的董氏家族老幼,都被他們的部下用刀砍死,或用箭射死。郿塢中藏有黃金二三萬斤,白銀八九萬斤,綾羅綢緞、奇珍異寶堆積如山。董卓的尸體被拖到市中示眾。當時天氣漸熱,董卓一向身體肥胖,油脂流到地上,看守尸體的官吏便作了一個大燈捻,放在董卓的肚臍上點燃,從晚上燒到天亮,就這樣一連燒了幾天。受過董卓迫害的袁氏家族的門生們,把已被斬碎的董卓尸體收攏起來,焚燒成灰,所撤在大路上。

后續(xù)

初平三年(192年)六月,董卓部將李傕、郭汜聽從謀士賈詡的建議率兵攻入長安,趕走呂布,殺死王允,大肆報復,吏民死者萬余人。隨后李傕劫持獻帝,郭汜扣留公卿大臣。最后獻帝被迫逃出長安,流離失所,最終投靠曹操,漢室名存實亡。

影響

董卓進京剝奪了何太后作為漢帝國最高決策者的地位,并將代漢少帝繼統(tǒng)的漢獻帝,完全控制在自己手中,漢魏之際皇權嬗替的進程,由此而發(fā)軔。

董卓之亂造成了東漢末年政權的極度混亂,加速和促進了東漢政權的滅亡,給國家和社會的穩(wěn)定帶來了巨大的破壞。經(jīng)過這場動亂,關中地區(qū)二三年“無復人跡”,社會生產(chǎn)遭到嚴重摧殘。董卓的暴政引發(fā)的諸侯討伐,為群雄割據(jù)局勢打下了基礎,成為東漢末年軍閥混戰(zhàn)局面的開端。董卓死后,關東聯(lián)盟解體,群雄混戰(zhàn)顛覆、肢解了東漢帝國,衰微的漢獻帝朝廷只是曹操統(tǒng)一北方的工具和幌子。此后,漢室更加衰微,最終傾覆。

從更長時段的歷史背景考察,以羌胡化軍人為主力的董卓之亂不僅是漢末亂世的開端,也是對東漢長期鎮(zhèn)壓羌人一個回光倒影的歷史諷刺,更是日后五胡亂華的前驅(qū)。漢末到西晉中國北方(涼州以及并州、幽州等)地區(qū)的蠻夷化,則是大分裂時代農(nóng)耕漢族與游牧部族融合同化之肇始。

上一章 東漢末年 中國歷史古代篇章最新章節(jié) 下一章 董卓討伐戰(zhà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