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美综合精品二区,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夜色午夜,亚洲精品无码乱码成人,亚洲精品成人久久久,亚洲av成人午夜电影在线观看

話本小說網 > 歷史小說 > 中國歷史古代篇章
本書標簽: 歷史  中國歷史  架空歷史 

己巳之變 下

中國歷史古代篇章

皇太極班師北上

皇太極從十月開始,攻破長城,直抵北京。然后又轉戰(zhàn)各地,先后征服了遵化、永平、遷安和灤州等地,最終決定班師北上。

于是皇太極下令,將阿巴泰、濟爾哈朗、薩哈廉等貝勒,以及索尼、寧完我喀木圖等文臣率領正白、鑲紅、正藍三旗的留守士兵駐守永平府。而鮑承先、白格等文臣,則率領鑲黃、鑲藍兩旗的留守士兵駐守遷安縣,因為灤州是前線,讓固山額真圖爾格和納穆泰等人作為帥,與庫爾纏、高鴻中等文臣一起,率領正黃、正紅、鑲白三旗的留守士兵駐守該地。同時,察哈喇也被任命為帥,與范文程等文臣一起,率領蒙古和八旗軍的留守士兵駐守遵化。

皇太極駐扎灤河,并下令,駐守各地城市的八旗軍將士,帶著駱駝,抵達大本營,進行論功行賞。表現出勇敢立功的人將得到晉升,而雖然有功但不適合授予職位的人則不會被晉升,但仍會得到獎賞。而在戰(zhàn)斗中退縮的人將被撤職并被懲罰。

皇太極宣布,明朝的臣民如果愿意歸附后金,則是后金的臣民?;侍珮O要求諸貝勒大臣嚴厲管束將士,若殺害歸降的人,兇手則鞭一百,刺耳,并罰錢給被殺之人的家庭。行竊者,勒令賠償所竊之物,并鞭八十二,刺耳。搶掠者,亦按盜竊論罪。對于牛錄額真、章京等官員,如果不了解犯罪情況的話,要按照失職的規(guī)定進行處理。如果知情而不舉報,將與首犯一同受罰。

二月十六日,皇太極駐扎遵化,集結大軍,過長城董家口,班師北上沈陽。

馬世龍等明軍將帥駐扎薊州,打算趁機攻取遵化,并咨詢孫承宗的相關意見。孫承宗表示,當后金軍撤離經過董口、大安,不必阻攔。

后金軍的大部隊已經北上班師,車隊載滿了戰(zhàn)利品和輜重物資。同時還留下了部分殿后的軍隊,而殿后的隊伍則渴望得到更多的戰(zhàn)利品,必然會努力戰(zhàn)斗追求勝利和財富。孫承宗認為,遵化一帶的邊關,道路崎嶇難行,明軍很難補給,主客倒轉,明軍勞饑,后金軍逸飽。明軍如果出動一兩萬軍隊圍攻遵化城,不可能像鷹隼一樣快速破城。同時圍城明軍缺乏足夠糧草供應兵馬,圍攻三天還不破城,明軍就已經耗盡補給了。

明軍內部有的將帥表示,遵化的后金軍很少,可以一舉攻破,立下大功勞。孫承宗批判了這種想法,認為劉策、劉之綸等人都戰(zhàn)敗于遵化,必須承認遵化防守嚴密。

他引用一句格言:“勿遏歸路”,非放棄堵截,而是打擊敵人的漏洞。孫承宗下令各個城市的明軍都繼續(xù)防守,可以派出少量隊伍騷擾后金軍,但明軍不能出動大部隊。孫承宗又表示,山海關的遼軍很缺乏餉銀和糧食,官兵對于饑餓的擔憂,還超過了對敵人的擔憂。官員和商民協(xié)定,官府貸入商民的金錢和糧食,勉強維持軍隊的補給,因此山海關大軍很難出征。[246]

皇太極班師行軍一路上經過了許多蒙古部落的地區(qū)。二十二日,遇到了一股明軍,八旗軍出動圍剿,在山區(qū)斬殺了數十名明軍。二月三十日,皇太極大軍渡過遼河,抵達沈陽城外。

永平雙望伏擊戰(zhàn)

山海關一帶的明軍因為缺乏糧餉,所以孫承宗只計劃作短距離的出征范圍,在永平城外打一次伏擊戰(zhàn)。城外有許多山岡地形可以埋伏,孫承宗計劃以三個隊伍分散埋伏在三個地點,在山崗上設置偵察兵,且以雙望本土人作為向導。先利用一支輕騎兵作為誘餌,吸引后金軍發(fā)起進攻,引入埋伏圈內,再讓明軍伏兵四面夾擊。

三月上旬,山海關官吏準備粸炒干糧約二百石,且官府貸入民間白銀數百兩,賞賜給遼軍內蒙古人官兵。

初十一,祖大壽集結各路騎兵隊伍,以副總兵張弘謨、參將祖大樂、游擊羅景榮、都守刁兒計、靳國臣等將領為伏擊陣地的中路。劉應國率領四名將領,為伏擊陣地的右翼。張存仁率領三名將領,為伏擊陣地的左翼。三路伏兵各帶二千騎兵,合計六千騎兵。祖大壽親統(tǒng)副總兵何可綱、坐營都司吳襄、游擊祖澤洪、都守孟繼孔、梁邦弼等將領,作為大本營在后方準備接應。

初十三,明軍抵達永平城外的雙望山林。祖大壽先發(fā)紅旗守備丁思信、楚計功,領輕騎兵二百,至永平城下挑釁后金軍隊。

永平城很快發(fā)現了明軍輕騎兵,于是后金軍隊出動,貝勒濟爾哈朗、阿巴泰、薩哈廉、令圖魯什等,(各)率兵四十人出擊。又派出巴都禮、屯布祿等,(各)帶領一百士兵跟進。出城的后金軍匯合,以圖魯什帶隊,合計大約數百士兵,一路追擊明軍輕騎兵,奔跑十余里直入山岡密林之內。

明軍在半山腰出動,隊伍彌漫下山,如同雪花云彩在空中飛舞,明軍各路伏兵包圍了后金軍隊。戰(zhàn)斗時大風揚起沙塵,鄉(xiāng)村的義勇也遠遠傳播支援明軍的呼聲。

后金軍的屯布祿隊伍,攜帶軍旗大纛先撤退,其余隊伍且戰(zhàn)且退。巴都禮隊伍陷入苦戰(zhàn),其弟弟課約,戰(zhàn)馬被射中倒下。戰(zhàn)斗從中午打到夜晚,圖魯什帶隊撤退至永平城下東門,明軍中路副總兵張弘謨、參將祖大樂追殺至東門下。圖魯什又帶隊撤至北門,但劉應國右翼也直抵北門,張存仁也抵達南門,圍堵圖魯什隊伍。

永平城的后金將領阿巴泰、濟爾哈朗、薩哈廉等,集結軍隊,出城反擊明軍,并接應城外圖魯什隊伍。明軍各路匯合,且戰(zhàn)且退,收兵返回撫寧城。

戰(zhàn)果結算,明軍斬殺首級為二十三級,都是八旗精銳騎兵。明軍對八旗將領親兵,稱作曰,伯言,或曰,擺彥,此專門負責戰(zhàn)斗。明軍擊殺了一些八旗軍官,其中有一名軍官級別較高,所帶馬匹、盔甲、旗幟和鞭轡都是精良的,還有許多金銀龍鳳等裝飾品。[250]據八旗軍記錄,此戰(zhàn)損失包括一名正藍旗軍官,布爾機,陣亡了。

雙方傷亡大約各數十。

馬世龍攻大安口

崇禎三年四月上旬,馬世龍率數千明軍,會同總兵宋偉、副總兵謝尚政、曹文詔、金日觀等將領,嘗試了進攻大安口,初期奇襲成功并收復了大安口。當時大安口城內并無駐軍,于是城內的漢人開啟城門,迎接了明軍。駐守在遵化的后金軍總兵官烏納格和參將察哈喇,立即率領八旗軍反擊大安口并勝利,繳獲了明軍許多馬匹。馬世龍明軍失利并撤出了大安口。此戰(zhàn)八旗軍損失大約二百五十,明軍損失大約八百。盡管明軍打了敗仗,兵部依然賞賜了參戰(zhàn)將領。

明收復遵永四城

大戰(zhàn)前夕

皇太極下令,讓大貝勒阿敏、貝勒碩托,率領五千士兵。前往關內交接換班,代替貝勒阿巴泰等鎮(zhèn)守關內遵永四城各地。孫承宗得知后金軍隊可能要交接換班,于是趁機讓祖大壽帶兵抵達灤州城,試探攻打。

夜晚,明軍抵達灤州城南門,并繼續(xù)攻擊城西北角,但是城內并無內應給明軍開門。于是祖大壽趁著夜色掩護,帶隊渡過河流撤退。阿巴泰,薩哈廉從永平率領三旗兵出發(fā)支援灤州,但到達灤河岸邊時,明軍已經撤退了,于是后金軍返回永平。祖大壽率軍駐扎撫寧城,繼續(xù)以小隊出擊騷擾為主。

四月上旬,貝勒阿巴泰、濟爾哈朗和薩哈廉率領大軍,班師北上。凱旋隊伍帶有大量俘虜人口、牲畜、金銀財貨等物品。[259]四月底,這批隊伍抵達沈陽城外,皇太極詢問這次俘獲多少,他們回答說這次俘獲了許多漢人。皇太極很高興,認為金銀財寶雖然多了也不足以喜悅,唯獨多得人口才是值得欣喜的。金銀財寶用得完了會消耗盡,但人口可以用之不盡。得到人口加入后金,他們所生的子孫,就屬于八旗軍自己人了。

而此時的關內后金軍,則只有阿敏所率五千多士兵。大貝勒阿敏榜發(fā)聲明,告誡眾人,指責居民們遇到明軍斥候卻不告訴后金軍。阿敏宣布,凡是有居民隱藏明軍行蹤,居民全家將被判處死刑,妻子作奴隸,而異居兄弟將免于罪。若有勇士能捕獲明軍首領,將獎賞十兩銀子并將戰(zhàn)利品交給勇士。明軍斥候經過鄉(xiāng)村時,若民眾無法抵擋,可立即報告后金軍。若居民不報告,后金軍將追查行蹤,找到明軍經過的村莊,將居民一律誅殺。

當時祖大壽多次派遣間諜,前往后金軍駐守的城市,搜集情報。阿敏第一次抓獲明人間諜,寫信并讓他帶給祖大壽。第二次則斬殺了明人間諜,曾幫助間諜的平民則被割掉耳鼻。阿敏又寫信給祖大壽,若有幫助明人間諜的平民,都將會被誅殺。

阿敏交接班次之后,后金軍在出城收集糧草時,多次遇到了明軍小隊的騷擾。其中一次遭遇祖大壽的精兵隊伍,一名正白旗軍官,卓爾糾,陣亡。

阿敏派出間諜前往各地。得知薊州馬世龍在集結軍隊。且得知山海關一帶明軍在集結數萬士兵,以及數千人工匠隊伍,正圖謀進攻永平城、或灤州城。阿敏得知情報,給漢人間諜賞賜了白銀,每人三兩至十兩白銀。

灤州之戰(zhàn)

明軍于山海關一帶打造攻城器具,計劃在四月廿五日完成。孫承宗調兵遣將,集結各地軍隊,攜帶攻城器具和糧草,抵達前線。此外,還下令薊州一帶的明軍,出兵遵化和永平,牽制一部分后金軍隊。山海關一帶明軍,計劃于五月初四日集結誓師,以初六日出師。

明軍將領周文郁,聯絡了灤州城外的鄉(xiāng)紳,請鄉(xiāng)紳集結各地難民組成義勇鄉(xiāng)兵,并教授團練戰(zhàn)法給鄉(xiāng)紳。孫承宗大軍出征灤州之時,郊野鄉(xiāng)兵已經高達數萬,自備干糧,以大棍棒作兵器,且為明軍向導。

五月初四日,祖大壽舉行了誓師儀式,牛酒祭天,士氣高昂。朝廷宣布承諾論功行賞,獎勵大量的戰(zhàn)馬和白銀,于是士兵們都積極踴躍,愿意竭盡全力。

初六日凌晨,大軍出發(fā),經過四十里的撫寧,宿營于昌黎。次日行軍八十里到達**。**知縣李鳳翥為大軍繼續(xù)打造攻城器具,并準備更多糇糧、火藥、鉛子,以典史張可禮督運。

孫承宗下令明軍列陣,出征灤州城。

左翼先鋒,為祖可法、祖澤潤、孟道、蔡可賢。以及左脅營曹恭誠、韓大勲、孫定遼。

右翼先鋒,為黃惟正、張存仁、鄭一麟、于永綬為右哨。以及右脅營羅景榮、孟繼孔、趙國志;

左翼中軍,為鐘宇、劉源清、張弘謨、劉天祿。以及左步營黃龍,

右翼中軍,為劉應選、劉定邦、劉應國、李正蓁。以及右步營汪子靜。

大本營后勁軍,為祖大壽、祖澤洪、儲定邦、于應選、楊汝梅。以及左夷營海參代,劉漢唐,吳襄,竇承武。

張春亦統(tǒng)門下官丁及匡永營黃詩,兵三千。鄉(xiāng)兵都守邵思忠等,鄉(xiāng)兵六七萬余,攜火炮、弓箭。邱禾嘉亦同滿庫等率馬步官兵三千余。共同匯合孫承宗。

大軍云集于灤州城外的汀流河。

初十,中午,大軍抵灤城下。各位將領統(tǒng)帥整頓士兵火器,分配攻城的任務。祖大壽和二十多員遼軍將領進攻南面城墻,丘禾嘉進攻東面城墻,張春進攻西面城墻,留北面為后金軍逃生之路。

且明軍發(fā)副參黃惟正、張存仁、孟道、祖可法、祖澤潤、孫定遼、韓大勲、鄭一麟、于永綬、曹恭誠、蔡可賢十一將領,統(tǒng)一萬精銳騎兵,埋伏于灤州城以北的山地,截殺后金軍逃兵。

黃龍隊伍先以西洋炮射擊城上垛口,而垛口多處墜落。后金軍立即用木板門遮蔽城上,堵塞缺口。到下午,明軍扎營休息。祖大壽親自巡邏軍營,命令立功的總兵竇承武保持警惕,以防止后金軍的夜襲。

十一日,祖大壽督造攻城器具,士兵要每人準備一囊沙土和一束柳梢,而鄉(xiāng)兵要用柳梢和沙土填平城外壕塹。孫承宗傳令各隊伍曰,用榆樹和柳樹來填壕塹,還需要沙土覆蓋防止著火。

明軍大炮開始射擊城上后金軍,同時明軍在城下前進,使用廢屋的磚石、瓦坯、土囊,以及枝梢來建造通道,抵達城下,挖掘墻壁,開出洞口,作剜城戰(zhàn)術。

至中午時分,總理鎮(zhèn)馬世龍、寧夏鎮(zhèn)尤世祿、延綏鎮(zhèn)吳自勉、三屯鎮(zhèn)楊肇基、固原鎮(zhèn)楊麒、臨洮鎮(zhèn)王承恩相繼抵達灤城外。

馬世龍率領標下的副總兵曹文詔,指揮參游王承胤、石柱國、鄭一亨等二百二十五名軍官到達。尤世祿督統(tǒng)寧綏官兵,副總兵高鵬游,都來胤昌、李夢旸等五十九名軍官到達。楊麒督統(tǒng)將領陳邊務、李鴻嗣等八十五名軍官到達。王承恩督統(tǒng)都司馬燮等七十二名軍官到達。吳自勉督統(tǒng)都司高普見等九十二名軍官到達。楊肇基督統(tǒng)中軍參將劉澤清等九十三名軍官到達。這批援軍總共六個鎮(zhèn),合計騎兵上萬。

而總督張鳳翼、巡撫許如蘭、薊鎮(zhèn)賈克忠、監(jiān)軍御史吳阿衡、四川監(jiān)軍道劉可訓指揮總兵宋偉、副總兵謝尚政、鄧玘等將領攻擊遵化,以牽制后金軍。

此時明朝軍隊簇擁在城外郊野,如同白雪覆蓋河岸,云層籠罩山脈。孫承宗的山海關大軍、六鎮(zhèn)援軍、和八九萬的義勇鄉(xiāng)兵,排列在灤河沿岸,更是猶如聚集的蟻群和蜂巢,顯得白云、山脈、草木都到處充滿士兵。就伙夫也覺得明軍強盛可靠,人人歡呼。即使后金軍射擊箭如雨下,明軍卻幾乎沒有人感到恐懼。

這天明軍暫停進攻,回營休息,由鄉(xiāng)兵出動填補壕塹。孫承宗約定各軍,次日全體攻城。以祖大壽,丘禾嘉隊伍攻擊東面城墻,堵截追殺北門后金軍;楊肇基和楊麒攻擊東南角,吳自勉和尤世祿攻擊西南角。張春,王承恩與鄭一亨,攻擊南面城墻。

后金軍守城將領,為固山額真納穆泰、圖爾格、湯古代等,各自設立據點備戰(zhàn)。阿敏、碩托、聽聞明軍圍攻灤州,派出圖賴、阿山、吳拜、邦素、伊勒木等將領率護軍,相機偷襲明軍陣營。又遣大臣巴都禮,率兵數百人,往援灤州。巴都禮等以深夜作掩護,于初十二凌晨進入灤州,參與決戰(zhàn)。

十二日,黎明。馬世龍、尤世祿各布誓詞于軍,以三百兩白銀,招募先登之士。當時軍中有退縮的千總和三名士兵,祖大壽立刻斬殺了退縮的官兵。馬世龍也斬殺了一名逃跑的千總。各大將帥都親自上戰(zhàn)場督戰(zhàn)。

戰(zhàn)斗開始,明軍使用炮火和箭矢射擊城上,隨后布置梯子向城墻進攻。后金軍防守充足,使用滾木和火藥罐防御打擊明軍。明軍攀登梯子的士兵會墜落,但后續(xù)的士兵會繼續(xù)攀登;前面的明軍死亡,后面的士兵仍然勇往直前。

明軍使用西洋大炮,射擊城上垛口,使后金軍無法投擲火藥罐。同時明軍還用鍬鐝鏟子,挖掘城墻下方,并成功挖開了一段缺口。然后明軍將大炮放入墻壁缺口,從城下進行炮擊,還使用西洋炮從中射擊,每一次炮擊后都能聽到建筑倒塌或人的慘叫聲。

后金軍從東門突擊,意圖破壞城下明軍火炮。祖大壽已經嚴陣以待,明軍擺卻月陣型,萬弩齊發(fā),后金軍撤回城內。祖大壽將城下火炮轉移,布置在高阜丘陵和屋頂脊上,以便用更好的射擊角度攻打城墻。

中午,明軍火炮彈藥不足,**的運輸隊到達,令明軍士氣大增,而后金軍的彈藥箭矢則幾乎消耗光了。明軍成功登上城墻,后金軍頑強地殊死抵抗。于是明軍發(fā)動決戰(zhàn)進攻,大量士兵攀爬云梯,登上城墻。云梯中掉落的明軍士兵尤如連貫的珠子,而沒掉落的士兵則和隊友繼續(xù)在城上戰(zhàn)斗。

大將親自上場督戰(zhàn),距離城墻只有五六十步,箭矢射中肩膀和馬匹,或飛過頭頂,都沒退縮怯懦。

還有許多明軍在填補壕溝,利用囊袋裝滿沙土,或拖拽著柴禾,投入壕溝,有成千上萬的士兵云集一起。而附近鄉(xiāng)村的男丁都在幫助明軍,在村莊里搜集物資,取飲用水,取門板作成盾牌,尋覓钁鏟和梯子各色道具,供應給攻城的明軍陣營。

在東門,祖大壽隊伍先摧毀了三座城角樓,三座角腰臺,和數十個城上垛口,曹文詔使用噴筒縱火焚燒城樓。其中一些騎兵步行,與黃龍一同登上城墻,豎起一面旗幟,使用長矛抵擋箭矢,雖然受傷但不退縮,并擊殺城上后金兵,為萬人所喝彩。

東南角,固原隊伍與祖大壽隊伍一起,摧毀了角樓。

南門,由臨洮隊伍鎮(zhèn)守,確保后金軍無法突圍。

西南角,固原隊伍又同寧延隊伍一起,摧毀角樓,和附近樓臺。

在西門,寧延隊伍也摧毀了城樓,和七八十臨個垛口。

當時明軍以噴筒乘著風勢縱火,焚毀城墻懸樓。然而,后金軍也破壞懸樓木材、并用縱火焚燒尸體等手段,以阻止明軍的進攻。

突然大雨猶如傾盆而下,明軍暫時撤退,祖大壽挑選戰(zhàn)力保存較好的隊伍集結,并命令士兵安靜地出發(fā)往城北山麓,下令埋伏的十一名將領檢查兵器,準備戰(zhàn)斗。馬世龍、曹文詔等將領也參與了伏擊戰(zhàn)。明軍伏擊隊等待了相當長的時間,士兵們也感到疲憊不堪。突然間大雨灑落,如同洗滌了士兵們的疲憊和困頓,讓精神煥發(fā)出百倍的力量。

深夜,后金軍趁著大雨北逃,抵達山麓。此時明軍埋伏的士兵四面齊起,甲馬的聲音與風雨聲混雜在一起,使得山谷震撼。其中一名后金兵舉起長槍突擊,但黃惟正應聲射殺此后金兵。后金軍隊大亂,驚慌失措,膽魄跌落,四處亂竄轉轡,被擊殺的尸體互相堆積在一起,后金軍一路崩潰逃入永平城。而明軍一路追殺,直到永平城外才停止了追擊。

后金軍隊的士兵,有的小隊二十人,或小隊三十人,互相結成小隊突圍逃跑。由于士兵中有疾病或受傷,以及缺乏馬匹,大約有四百余人陣亡于逃亡途中,部分士兵逃到了永平城內。期間包括一名正白旗軍官,滕應元,陣亡了。

孫承宗派遣官員犒勞將士,祭祀陣亡忠勇。此戰(zhàn),祖大壽的隊伍傷亡很多。

戰(zhàn)后紀錄功績,祖大壽隊伍斬獲七百五十三首級,擒獲東夷十一偽官、六面旗甲、馬匹一千三百多。而弓刀不計其數。馬世龍總理鎮(zhèn)下斬獲二百三級,器甲馬匹五百有奇,而有偽龍飾旗甲;固原鎮(zhèn)斬獲一百三十九級;臨洮鎮(zhèn)斬獲七十一級;延綏鎮(zhèn)斬獲八十三級;寧夏鎮(zhèn)斬獲二百十二級;永平道斬獲九級,擒活夷四。

各個隊伍繳獲的戰(zhàn)利品,都由本隊自行分配。

孫承宗傳令,除首叛外,不允許隨意殺害人,面目不清的尸體不算戰(zhàn)績,以遏制貪殺剃頭漢人的行為。四門開放,軍隊嚴明紀律,安撫還存活的城市居民,立即修復倒塌的城垣,以便進行駐防。

遷安之戰(zhàn)

阿敏得知灤州危險,下令控制遷安縣的居民,并帶入永平府,且準備從永平離開。

五月初四,朱梅挑選漢夷親兵,又調中前游擊朱國柱,及右部副將,王應暉健丁、奇武營都司張文善官丁、石門路副將張國振騎兵,匯合孫承宗標下驍騎營,以游擊靳國臣、招練營都司冷允登,作為統(tǒng)領。各隊伍在山海關準備騾駝和粸炒干糧,集結出征遷安,以奪回城池為功績。

另外,朱梅派遣駐建昌的劉邦域統(tǒng)領步兵,葉時新的步兵,以坐營游擊王良臣統(tǒng)領,星夜前往燕河,鎮(zhèn)守建昌城。

初八,王維城、馬明英、劉邦域、孫承業(yè)和靳國臣等將領集結在建昌城,以輕騎兵巡邏城東郊外,斬殺后金軍軍的斥候,以切斷交流絕其耳目。

初九,大軍扎營于城外蟒山,深夜時分抵達城下,嘗試了圍攻試探。后金軍表現出不愿大戰(zhàn)的態(tài)勢,于是明軍停止了攻城。建昌隊伍派出輕騎哨丁,在城東不斷靠近城下騷擾,以逼迫后金軍主動撤離。

十三日,再次圍攻城池,以一支隊伍攔截道路,另一支部隊堵住各個城門。午后大雨,后金軍趁大雨掩護,闖出南門,快速奔逃而不交戰(zhàn)。明軍攔截了人口俘虜和牲畜,但由于雨夜和山林的遮蔽,無法追擊。靳國臣帶隊入城,遵循命令,不隨意殺人,不隨意搜刮民間財物,而遷安城中沒有人喪生。但有一些遷安居民已經被帶往永平,并死在了永平城。

永平之戰(zhàn)

五月初七,中軍將領何可綱,領握奇營中軍劉撫民、山海路將申其佑、孫承宗標下將備岳維忠、牛允中、李平東等將領,率大軍前往永平,抵達城外雙望,分布駐扎鞍山各地,同時鄉(xiāng)兵也四散屯駐,形成攻城的態(tài)勢。

何可綱本部有四百騎兵,并收集各類可用的坐騎馬匹,且鄉(xiāng)民也提供了一部分馬匹給明軍,合計一千余馬匹。有騎兵以及大批鄉(xiāng)兵輔助,聲威壯闊,甚至連后金軍偵察兵都不敢靠近明軍陣營了。

一旦明軍靠近城市,后金軍偵察兵就會通過炮擊發(fā)出信號,同時永平城也會以炮火回應信號。然而由于明軍逼近,后金軍越來越頻繁猜疑,就連鄉(xiāng)兵靠近城市也有炮擊信號。

十四日凌晨,何可綱帶隊追擊后金軍偵察兵,抵達城下。后金軍有一部分駐扎在城外東部陣地。何可綱等人擊破此陣地,一路追擊向北,斬二十首級,明軍突破城門進入城內。城南也有一處后金軍陣地,黃惟正帶隊進攻,斬首級五十九,生擒二,并繳獲了大旗、弓刀、甲馬等大量物資。

阿敏將永平城內的歸降漢官者全部處決,包括巡撫白養(yǎng)粹、知府張養(yǎng)初、太仆寺卿陳王庭、行人司崔及第、主事白養(yǎng)元、知縣白珩、掌印官陳清華、王業(yè)弘、陳延美、參將羅墀、都司高攀桂等人,一概殺戮。同時,他們屠殺了城中的百姓,并搜刮其財物。然后趁夜色掩護,放棄了永平城,北上長城冷口,班師沈陽。

此時,邱禾嘉、張春、馬世龍、祖大壽等將領也一同進入永平。隨后,祖大壽派遣精銳騎兵,追擊后金軍,而馬世龍也出兵追擊。一路追擊到達冷口,斬殺了許多后金軍。

孫承宗猜測,白養(yǎng)粹和崔及第等叛徒之所以被處死,是因此明軍多次派間諜在他們的身邊。盡管白養(yǎng)粹等叛徒堅決處死了明人間諜,但是依然引起了懷疑。后金軍將領懷疑白養(yǎng)粹只是在偽裝忠于后金,實際上要和明軍里應外合抓住后金軍,最終猜疑變成了殺戮白養(yǎng)粹等叛徒。

十六日,孫承宗抵達永平,旨在恢復秩序、平息紛爭。許多歸順后金的漢人官員被殺害了,因為后金軍懷疑是漢人官員勾結明軍大舉進攻灤州城。他們家族還有一些人存活,以婦女居多。白養(yǎng)粹的妻妾都被絞殺在屋梁上,崔及第的母親、張養(yǎng)初的妻子和女兒則還存活,而原任太仆卿陳王庭雖然剃發(fā)但未歸順后金也全家存活。

孫承宗宣布安撫難民,各自安居,禁止互相攻擊和追責,禁止士兵掠奪婦女。

遵化之戰(zhàn)

五月初十,張鳳翼、吳阿衡并同順天巡撫許如蘭,以宋偉同關外副將謝尚政、川湖副將鄧玘等將領,前往遵化。

十四,抵達遵化城下扎營。后金軍曾有隊伍從潘家口和洪山口出發(fā),支援遵化,但被明軍擊退。

十六,攻城開始,謝尚政麾下守備,向葵,率先登上城墻。隨后三十多名士兵蜂擁而上,打開城門。

鎮(zhèn)守遵化的察哈喇等將領,放棄遵化,率領后金軍隊從北門逃離,成功突圍北上。[274]

戰(zhàn)后記錄功勞,宋偉隊伍斬獲三百五十四首級,生擒叛逆一、活夷一;謝尚政隊伍斬獲四百一十四首級,生擒叛逆一;鄧玘隊伍斬獲五百三十五首級,生擒叛逆十三;中協(xié)副總兵李秉春隊伍于潘關、龍井、洪山等處,亦有斬獲,并收復了這些關卡。

孫承宗又下令,祖大壽隊伍發(fā)劉天祿、韓大勛和孫定遼等三個營的兵馬出關,前往紅螺山進行埋伏和襲擊。劉天祿等將領剛出征追擊后金軍,斬獲首級十八顆。

戰(zhàn)果結算

孫承宗上奏書,崇禎三年五月以來,灤州、永平、遵化和遷安相繼收復。根據總兵官祖大壽等人的報告,明軍追殺轉戰(zhàn)了三百多里,合計四城斬殺三千余,其中包括偽知府張養(yǎng)初首級一顆,生擒東夷????(犭革)木等二十一名,又生擒其偽都堂馬思恭、偽兵道賈維鑰、偽知州揚熠、偽都督李際春、偽守備呂及第、偽備御張世祿、張克明、石國鼎、勾(虜)叛首柴通,勾結后金為內應的朱運泰、卜文璜,獻俘給皇帝陛下。臣由衷地歡欣慶賀,謹向陛下頓首致敬。臣衷心祝愿陛下萬年長治,威震歷代。臣深信陛下聰慧睿智,文武圣神。

朝廷得知遵永四城大捷,即刻發(fā)白銀十萬兩,犒賞大軍。

戰(zhàn)爭結果

1629年(明崇禎二年、后金天聰三年)十二月一日,崇禎帝逮捕袁崇煥,祖大壽在旁見此情景,戰(zhàn)栗失措,立刻逃回錦州。袁崇煥下獄,遼東兵潰,皇太極所率后金兵繼續(xù)得以在京師附近攻掠。他們見北京不可下,便西趨良鄉(xiāng),克固安,然后返回,過北京近郊時得到消息,原來攻下的十余城皆叛。

1630年(明崇禎三年、后金天聰四年)正月,皇太極親自指揮后金兵攻下永平,遷安不戰(zhàn)而降,灤州也降。二月皇太極率軍北返,所得永平、遷安、灤州、遵化皆令貝勒大臣率滿洲、蒙古八旗駐守。在這四個多月的入口作戰(zhàn)中,皇太極對明朝地方官民發(fā)布了很多招降的“諭令”,并不斷派遣使者要求與明朝政府議和。這里既表現出他對已奪取的土地不肯放棄,也對未得到的地方心向往之。

皇太極得知五月間遵永之戰(zhàn)結果,下令嚴格盤查逃回后金的八旗軍。凡是放棄永平、遷安、灤州而逃回的貝勒大臣,所帶的牲畜和行李,都要沒收入官庫。對于逃回的八旗軍士兵,則對行李進行搜查,金銀、絲綢、綢緞和各類奢侈品都要沒收。至于毛青布衣服,士兵可以保留。

皇太極對結果極為憤怒,召集各貝勒大臣訓斥曰,貝勒阿敏、臺吉碩托和其他大臣們,天賜予后金城池和土地,卻選擇放棄它們而回來。灤州城被攻陷時,灤州的軍官是否帶著全體士兵們回來了?而駐守永平的貝勒阿敏、臺吉碩托和其他大臣,是否守城抵抗過后才失去了永平城?你們就匆忙地返回,沒有收攏軍隊的尾部,結果被明朝襲擊。你們珍視明朝的金銀、華麗綢緞、蟒緞和纏足的殘疾女人,卻對我們的士兵不屑一顧,拋棄他們。隨后阿敏貝勒自認罪過,其他軍官們也無話可說。于是皇太極下令,逃回者總兵官以下,備御以上,其中有職務的軍官都逮捕了。

當時明朝天下各地紛紛派遣援軍勤王,包括關內、寧、薊州、昌平等地的軍隊,總數可達三十萬人。經過七個月的戰(zhàn)斗和防守,先后奪回約四座大城市、四十座關卡堡壘。宣布先后累計斬殺后金軍九千余人,成功守住了許多陣地,在關內有千里范圍,遼東則有四百里防線,堅守住了大城市有二十座,堡壘共有六十座。明朝文武功勛,共有七千九百余人表現出色,有功勞的士兵達到二萬余人。崇禎皇帝對孫承宗說,卿作為綸閣元臣,展現了卓越的功績,朕心悅誠服,輿論都期待著卿的帶領,切勿推辭。

大戰(zhàn)結束,而多數戰(zhàn)功屬于袁崇煥所訓練的遼東軍隊,當時一些大臣和遼軍祖大壽為袁崇煥求情。

1630年(明崇禎三年、后金天聰四年)八月,崇禎帝凌遲處死袁崇煥?!睹魇贰吩u價“邊事益無人,明亡征決矣”。

戰(zhàn)爭后續(xù)

袁崇煥下獄

在廣渠門之戰(zhàn)前后,袁崇煥率領的關寧軍多次要求入城休整,均未獲得允許而滿桂勤王軍卻能入城休整。袁崇煥率遼軍在北京城門下多次戰(zhàn)斗,擊退了后金軍。這時袁崇煥急不可待地要入城“議餉”。袁崇煥來到北京城下。北京這時是九門戒嚴,城門禁閉。城上用繩子吊一個筐子下來,袁崇煥就坐在筐子里被提到城上。袁崇煥到了平臺之后,崇禎皇帝嚴肅地坐在那里,沒有議軍餉,而是下令將袁崇煥逮捕。這件事情,學者張岱在他的《石匱書后集》里面有記載,《崇禎長編》也記載,說:“逮督師袁崇煥于獄。”就是逮捕袁崇煥下獄。計六奇的《明季北略》記述較詳:“著錦衣衛(wèi)拏(ná)擲殿下。校尉十人,褫(chǐ)其朝服,杻(chǒu)押西長安門外錦衣衛(wèi)大堂,發(fā)南鎮(zhèn)撫司監(jiān)候。”袁崇煥被剝掉官服,身受刑具,押送到錦衣衛(wèi)大獄。

1630年(明崇禎三年、后金天聰四年)八月十六日(9月22日),薊遼督師袁崇煥被凌遲處死。

清兵入塞

己巳之變之后,后金軍曾先后五度入長城,其中兩次打到北京城,最遠的一次侵犯到山東濟南,皆大舉劫掠而歸。例如1634年(明崇禎七年、后金天聰八年)五月,皇太極第二次攻入長城,遍蹂京畿,歷時四個多月。1636年(明崇禎九年、清崇德元年),清軍第三次入塞,歷時四個多月,清軍縱兵馳騁京畿地區(qū),大小五十余戰(zhàn)全部告捷,俘獲大批人畜,明軍只有招架之功,毫無還擊之力。明軍完全失去優(yōu)勢,日益走向崩潰。

1638年(明崇禎十一年、清崇德三年),清軍第四次入塞,盧象升拼死奮戰(zhàn),最后陣亡。崇禎年間明廷始終和戰(zhàn)不定,在清軍與流寇之間陷入兩面作戰(zhàn)之困境。1640年(明崇禎十三年、清崇德五年)三月,洪承疇在松山之役戰(zhàn)敗被清軍俘獲。

戰(zhàn)爭評價

李氏朝鮮《仁祖實錄·卷二十二》:“袁軍門(袁崇煥)、祖總兵(祖大壽)等,自午至酉,鏖戰(zhàn)十數合,至于中箭,幸而得捷,賊(后金軍)退兵三十里。賊之得不攻陷京城者,蓋因兩將力戰(zhàn)之功也?!?/p>

《明史·袁崇煥傳》:“我大清舉兵,所向無不摧破,諸將罔敢議戰(zhàn)守。議戰(zhàn)守,自崇煥始?!猿鐭ㄋ?,邊事益無人,明亡征決矣。”

《陽九述略》:又賊臣楊鎬、袁崇煥前后賣國,繼喪遼陽、廣寧,滋蔓難圖。

戰(zhàn)爭影響

第一,廟社震驚,根本動搖?;侍珮O率軍進攻北京,標志著崇禎帝中興之夢的破滅。明朝京畿地區(qū)的防御體系遭到重創(chuàng)或破壞,失去(陣亡或被俘)總兵趙率教、滿桂、孫祖壽、麻登云、黑云龍、朱國彥六員,兵部尚書王洽、工部尚書張鳳翔、薊遼督師袁崇煥、遵化巡撫王元雅、總理薊遼保軍務劉策等或死或下獄。明朝受到巨大震動,元氣大傷。

第二,閹黨余孽,掌控閣部。后金軍撤退之后,明廷沒有認真地總結經驗教訓,而是借機傾軋,進行黨爭。崇禎帝沒有從全局分析北京己巳之役的歷史經驗和教訓,而是以殺袁崇煥出氣、泄憤。閹黨余孽借機翻逆案,打擊東林黨。東林黨內閣大學士韓爌、錢龍錫、成基命、李標等去職,而代之以周延儒、溫體仁等佞臣入主內閣。六部九卿也相應變更。這標志著崇禎新政的結束。

第三,京師城防,守備虛懈。在此戰(zhàn)之前,北京人過了180年的和平生活,戰(zhàn)爭突然降臨,沒有任何實際準備。守城官兵既不知道火器的名稱,也不知道火器的使用。北京城險些喪于皇太極之手。這次戰(zhàn)役在明清易代史上具有極為重大的意義:從宏觀上來說,它標志著雙方戰(zhàn)略形勢的又一次重大轉變。明朝的堡壘推進、經濟封鎖和外交聯盟政策都在此役后逐漸瓦解,永久性地失去了戰(zhàn)略主動。

第四,財富被掠,生民涂炭。京畿、京東地區(qū)遭到后金軍的大肆擄掠。占領永平的后金貝勒阿敏撤退時,進行屠城??傊蠼疖婈犙昙暗牡貐^(qū),生民涂炭,百業(yè)凋零。這些都加劇了明朝的社會矛盾,加速明朝滅亡。

己巳之變又稱后金攻明京畿之戰(zhàn),是1629年(明崇禎二年、后金天聰三年)十月至1630年(明崇禎三年、后金天聰四年)正月,在明朝與后金的戰(zhàn)爭中,后金大汗皇太極率軍突襲北京以及明軍阻擊后金軍的歷史事件。

1629年(明崇禎二年、后金天聰三年)十月,皇太極率軍號稱10余萬,避開寧遠、錦州,分兵三路從龍井關、洪山口、大安口突入關內,攻占遵化(今屬河北),直逼京師(今北京)。明廷急令各地兵馬馳援。督師袁崇煥統(tǒng)領諸路援軍,阻后金軍于廣渠、德勝等門外。皇太極進攻受挫,遂施反間計,中傷袁崇煥。援軍軍心動搖,總兵祖大壽還師寧遠。皇太極乘機夜襲盧溝橋,斬明軍副總兵申甫以下約7000人,繼而擊敗明援軍4萬于永定門外,明總兵滿桂,孫祖壽戰(zhàn)死。1630年(明崇禎三年、后金天聰四年)初,皇太極東進,連克數城,分兵駐守遵化、灤州(今河北灤縣)、永平(今河北盧龍)、遷安(今屬河北),自率主力返回都城沈陽。

上一章 己巳之變 中 中國歷史古代篇章最新章節(jié) 下一章 清兵入塞 丙子之變 戊寅之變 松錦之戰(zhà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