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恩到底年輕,哪怕只是朝臣們稍微表露一些,他就會忍不住胡思亂想。
當(dāng)然,這也不能全怪在綿恩頭上,誰讓綿德一直就比綿恩強呢。
哪怕是府邸的額娘,也會勸他要以綿德為中心,聽綿德的話,不要和對方起爭執(zhí)。
甚至宮里的皇祖母對他也沒有綿德用心。
綿恩長期在這樣的情況下生活,心里自然敏感多思。
但同樣都是永鏈的兒子,綿恩與綿德受到相同的教育,他怎么可能對皇位沒有任何動心呢?這完全不符合邏輯。
所以綿恩心里長出來的野心與他本人的思想是扭曲的,甚至可以說他在某一方面比綿德還要偏執(zhí)。
眼下朝堂出現(xiàn)這種情況,朝臣們對他只需要一點特殊,就能勾起綿恩的心思。
年輕人實在是太好上當(dāng)了。
葉赫那拉春奎看著他安排人只需要動動手指就直接上鉤的綿恩,心說這樣的人,如何能當(dāng)一國帝王,倘若真的上位,對國家只會有更壞的影響。
別看他想要換人上位是違背皇命,但實際上,他不過是為了大清江山考量,綿恩不合適罷了。
心里幾句話就將自己的邏輯捋順,葉赫那拉春奎繼續(xù)讓自己的下屬們引誘綿恩調(diào)轉(zhuǎn)矛頭去對準(zhǔn)永琰。
至于為什么是永琰而不是綿德,那當(dāng)然因為要先一致對外,才好反目成仇。
“永琰皇叔,呵,沒有什么威脅能力,皇叔的額娘,應(yīng)當(dāng)是出不來了。”
綿德完全不把永琰放在眼里,主要原因就是因為永琰的身份在他眼里根本沒有威脅。
哪怕永琰是皇祖父的親生兒子,但那又如何?隱形的魏氏和被關(guān)起來的令貴妃,永琰拿什么和他爭。
綿恩也覺得綿德話說的很對,但他不能讓綿德就這么算了。
得讓他們斗起來,兩敗俱傷自己才有上位的可能性。
“大哥,永琰皇叔雖然母族和額娘都有問題,但換一個角度,永琰皇叔沒有外戚問題干擾,皇祖父會更滿意?!?/p>
像他們這些皇子皇孫,在學(xué)習(xí)某些謀算時就有被科普過那些世家爭端,外戚當(dāng)權(quán)時的麻煩。
他們在未登基時,可以說完全不需要考慮這些,甚至他們還要接住母族的權(quán)勢幫自己去爭去搶。
畢竟皇位不會那么好拿,你能拿到手,還得能穩(wěn)住,不然就是給其他人做嫁衣,白白浪費功夫。
但等到皇位到手,自己如愿坐上了那個位置之后,第一個開刀的也將是扶持自己上來的外戚。
原因簡單,就是利益相悖問題。
在新帝沒有上位,還是下位者的時候,他們的目標(biāo)能夠一致,原因便是利益相同。
但等到下位者成功變成上位者,那么他的利益也會發(fā)生變化,對上同樣想謀求好處往自己劃拉的外戚,如何能和平相處?
所以啊,外戚的存在,有好有壞。
永琰雖然沒有綿德和綿恩的身世,但這恰恰就是永琰的優(yōu)勢,不會受到血緣關(guān)系裹挾。
綿恩點出問題所在,成功讓綿德忍不住變了臉色。
是了,沒有有沒有的好,誰知道皇祖父會如何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