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的小的都拿著手里的玩具繞著村子跑,有的路過家門口的還會特意和爹娘炫耀一番。
一路下來李蓮花收到了無數(shù)孩子爹媽的感謝,那原本裝玩具的筐,被東一家西一家的家長們的感謝填滿了。
日落西山,天色也黑了,整個村子燈火通明的。原本為了省蠟燭燈油錢的父老鄉(xiāng)親都會在天黑前吃飯。今天也不在計較那點蠟燭,都等到了天黑。
家家戶戶的小院都有幾個照亮的燈籠。
“狗蛋回家吃飯啦!”
“二娃子吃飯!”
“妞!”
原本圍著李蓮花轉的孩子們,被這一聲聲呼喚叫回了家。身邊圍著的人一個一個的離開居然給李蓮花造成了一瞬間的失落。
“李花花!回家吃飯!”
別人家孩子有的,自己家孩子當然不能少。
阿曉站在院子口叫著自己新給李蓮花起的小名。
“哥哥要回家吃飯了,你們也快去吧!”
李蓮花低頭和沒得到自己召喚的小朋友告別。
背著筐,一顛兒一顛兒的向阿曉走來。
阿曉就像其他家的大人一樣,站在門口等著李蓮花。
“李花花是誰?”
李蓮花走到阿曉面前笑著問道。
“我剛起的小名,不然直接喊李蓮花的話感覺你和別人畫風不一致。”
阿曉向牽小朋友一樣,牽起李蓮花的手,拍了拍手心的土,拉著他進了院子。
“快去洗手吧!花花哥哥!”
李蓮花將背上的筐摘下來交給阿曉。
“呦呵!你這……出去進貨了啊,怎么滿滿一筐??!”
那些鄰居看到小孩兒都拿著玩具也不能白要,就都給拿了點東西。
阿曉分揀著筐里的東西,有自己家曬的梅干菜,蘿卜干,有幾個雞蛋,還有整好的白面饅頭用紙包著的。還有杏脯,桃脯應該是前幾個月去山里摘完曬好,準備在過年的時候吃的。
細細看來家家給的都是好東西,村民淳樸,這里很多都是他們平時舍不得的吃食。
自己送出去的玩具雖然在古代看來十分精巧,可實在不值幾個錢,大過年的拿了人家這么多吃食,有的家說不定就要少幾個菜了。
李蓮花洗好手出來就看到阿曉在拿小瓷瓶分裝著什么東西。
“怎么了?”
“來的正好幫我個忙!”
阿曉指著旁邊用紙包好的點心。
“幾個小孩兒的玩意兒換了這么多吃食實在是有些過意不去,這些是我在家鄉(xiāng)買的牛舌餅,當時買的時候剛出鍋,現(xiàn)在也是熱的,我每包裝了幾個,還有這一小瓶蜂蜜,你去幫我挨家挨戶的送一下吧!”
“給魚給肉,不太好,而且人家飯都做完了,現(xiàn)在送一看就是回禮,這幾個點心你就說剛出鍋的給小孩子嘗嘗吧!”
李蓮花也知道自己那一筐對于這個村子的很多家庭來說都有些貴重,就說那雞蛋,大多數(shù)都是攢著拿到鎮(zhèn)上賣錢的。除非孩子生病媳婦生娃,基本上都是吃不到的.
李蓮花當初收下這些也是因為實在推脫不過,而且大過年的他要是硬是不收,這就太外道了,好像瞧不起人不愿意和人家有太多牽扯似的。
李蓮花挨家挨戶的送完點心,再回來時,月亮都掛在天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