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遮為官清正、廉潔奉公,唯一一次徇私枉法,是為了姜雪寧。
他犯了錯,為此入獄受罰,一世罵名。
死期將至,午夜夢回,沒有人知曉,他是否有過后悔。
唯獨張語嫣入夢時,他愧疚不敢睜眼:
張遮阿姊,我愧對你的教導(dǎo)。
張遮愧對娘親,愧對列祖列宗…
張母馮溪君,本就身子不好,卻依舊強撐著為他鳴冤。謝危在攻下紫禁城的那日,讓他們母子在獄中短暫團聚。
直至那日,她才知曉自己的兒子,竟真的做錯了事:
馮溪君不肖子!
馮溪君只痛罵了一句,便攸地暈倒在地,張遮還未來得及叫人,便有侍女從一旁角落中走出。
離去的身影,獨留張遮一人,他在獄中掩面痛哭,月影垂憐。
再聽說娘親的消息,便是她傷到了身子,記憶全無,癱瘓在床。
張遮看著光束背后的謝危,破天荒地跪下,垂身于塵埃中:
張遮大恩大德,張遮永世難忘。
謝危慢慢走到光下,神情是說不出的癲狂與復(fù)雜,他似乎醉了,有些胡言亂語:
謝危無妨,世清會記得的。
謝??谥心剜笆狼濉?,很快消失在拐角處。張遮將頭埋進(jìn)塵土中,淚水激昂,他的聲音卻帶著死寂:
張遮張微之,你護不住阿姊,也護不住娘親。
張遮你什么也護不住…
可柳暗花明又一村,謝危謀逆,律法大亂,張遮逃過一劫,只被不痛不癢地降了職,遣送回家。
他將馮溪君接過家中,一遍又一遍地介紹自己,可最終,她的口中,依舊只喚著:
馮溪君語嫣…世清…
張家世代清明,張遮拼命為父洗刷冤屈,可最終,自己卻沾染上了罪孽。
毀了道心,他再無法入世,辭官歸隱,是他唯一的出路。
在離開京城前,張遮最后去了一次棲玄寺,這里,是張語嫣的喪命之地,也是姜雪寧的關(guān)押之地。
明面上,太后姜雪寧,是在棲玄寺中吃齋念佛,為國祈福。
而實際上,是幽禁,是階下囚。
看管姜雪寧的侍女,是照顧馮溪君的熟人,她默認(rèn)張遮走進(jìn)幽暗的佛堂中,并未出言阻止。
跳躍的燭光中,他們誰都沒有開口。
滴滴答答,張遮對著姜雪寧的背影行了一禮,轉(zhuǎn)身離開,就在他的身影即將消失時,姜雪寧才緩緩開口說道:
姜雪寧張大人,是雪寧對不住你。
張遮腳步微頓,僵在了原地,半晌,他的聲音才隨著風(fēng)傳入姜雪寧的耳中:
張遮都過去了。
腳步聲接續(xù),片刻間再無聲響,姜雪寧掩面痛哭,在寂靜中劃破一道裂痕。
悔意壓彎了她的身軀,她跪在蒲團上,模糊地望著靈牌:
姜雪寧阿姊的性命,張大人的仕途,伯母的康健…就為了這樣一個自私自利、權(quán)欲熏心的雪寧,值得嗎?
沒有人回答她,只有輕輕晃動的燭光,晦暗不明地照耀著她的前路。
她將在這里祈福,直到最后一刻。
為逝去的語嫣,亦為活著的張氏母子。
可是很快,張遮和馮溪君的死訊便傳入了姜雪寧的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