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半島太原鮮于氏來歷與于山國
鮮于這一獨特復姓源于我國商殷朝箕子?;拥拈L子箕松,登上朝鮮莊惠王位、遂將其弟箕仲封為于山國(郁陵島)君王。箕仲之后裔遂將朝鮮的“鮮”字和于山國的“于”字合為“鮮于”復姓。本貫定為泰源?;颍ㄌ?/p>
李氏朝鮮明宗時期編撰的史料集《三韓史記》記載,鮮氏和宇氏是流亡高句麗的于山國王子的后裔。根據(jù)太原鮮于氏族譜,當時箕子的長子,第二代國王莊惠王箕松,登基時,他將他的弟弟箕仲登基為于山國,因此,箕子所在的土地是中國商周時的太原。據(jù)說,他們的姓氏是鮮于氏,取自朝鮮的“鮮”字和于山國的“于”字。
鮮宇氏家譜或者一些漢文記載中可能是這樣寫的,但箕子朝鮮根本不存在,是當前韓國學界的既定觀點,但太原鮮于家譜本身的可靠性也非常高,也有很多人承認箕氏朝鮮的存在。
最后的于海王
郁陵島有個傳說,于山國最繁榮的時期是于海王統(tǒng)治時期,雖然于山國是一個小國,但它的海上實力卻比附近的任何其他國家都強大。
有一天,于海王率軍來到對馬島,與對馬島酋長會面,談判達成了協(xié)議,并收到了對馬島酋長的投降文件,承諾不再入侵于山國。鮮于佑海,娶了對馬島酋長的三女兒,長香女為王。
于海王擁立,長香女為王后后,于海王也偷偷地從新羅掠奪戰(zhàn)利品,送給貪愛奢侈的慶陽女,并將那些抗議不公平的臣民斬首或淹死在海中。這樣做的同時,臣民們都對于海王感到害怕,不敢再說一句話,長香女就更加奢侈了。
從某一天起,于山國各地開始流傳“國家將要淪陷!”、“豐王后是魔女”、“于海王變了”等謠言,最終,新羅要進攻的謠言開始蔓延。 。于海王就是為了散布這樣的謠言而埋葬了他的臣民,看到這一幕的臣民并沒有盡可能地接近國王。根據(jù)郁陵島的傳說,最終,在長香女成為王后幾年后,于山國落入新羅之手。
據(jù)李氏朝鮮仁祖時期曹汝積所著的《清學志》記載,于山國被新羅征服后,于山國的王子帶著七個弟弟逃往高句麗,后來,王子的兄弟七人逃往中國北方,其中一名鮮于據(jù)說進入了今咸鏡南道的飛博山。因此,據(jù)說鮮于的后裔分別成為鮮氏和于氏的祖先。
根據(jù)朝鮮《三國史記》記載,在512年,新羅的將軍異斯夫攻打于山國,使于山國向朝鮮本島新羅臣服。不過,到了11世紀初王氏高麗時代,于山國受到女真族的海盜侵略而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