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來自于我之前小論文
論文如下:
最勇敢的人
——淺析哈利波特系列斯內(nèi)普“愛”的象征意義
哈利·波特是一部富含哲理的兒童文學著作講述了哈利·波特從嬰幼兒時期與黑魔法勢力的對抗,直到成功毀滅了伏地魔的魂器之后,成功戰(zhàn)勝黑魔法的故事。
而斯內(nèi)普教授,則就是從開始在背后默默守護他的無名英雄。他的學院是斯萊特林,但他卻有著格蘭芬多的勇敢,拉文克勞的智慧,赫奇帕奇的忠誠。
他做了17年的雙重間諜。說出句“always”就能讓人淚流滿面,書中并沒有用長篇來描述斯內(nèi)普教授,卻仍舊給人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
他對莉莉的愛,守護神就足以證明。
他保護了哈利7年,只為懺悔那句“泥巴種”。又一生被別人討厭,默默忍受。
斯內(nèi)普“愛”產(chǎn)生背后隱藏著怎樣的原因?這位人物的人生態(tài)度象征著什么?本文將圍繞斯內(nèi)普的人生信念來探究背后的象征意義。
(1)斯內(nèi)普“愛”產(chǎn)生的原因,梳理文章特征,評析斯內(nèi)普的愛:
斯內(nèi)普人生第一次迎來曙光的時候,也是他第一次見到莉莉,也就是哈利的母親的時候,他在通往霍格沃茨的火車上邀請莉莉和他一起進入斯萊特林,而斯萊特林的傳統(tǒng)色是綠色跟銀色,一般而言,綠色意味著斯萊特林對于血統(tǒng)的偏執(zhí),和天生的高傲。綠色代表他的野心和手段。但對于教授而言,銀色是他的圣潔,綠色則更純粹,是莉莉的眼睛,他從未否認過他對莉莉的喜歡,并且他往后的余生當中踐行這一道理,但他的行為卻無一不傷透了莉莉的心,甚至威脅到莉莉以及家人的人生安全,甚至于間接害死了莉莉……
自莉莉的兒子哈利·波特來到霍格沃茨上學以來,斯內(nèi)普從開學晚宴上便直勾勾地盯著哈利·波特的眼睛,那雙綠色眼睛,那雙和莉莉一樣顏色的,碧綠色的眼睛,他的眼神時那般熾熱,這是他對于莉莉的愛,當別人都在關注哈利額頭的疤,只有他關注于那雙碧綠的眼睛,混血王子(斯內(nèi)普的別稱,他母親的名字)用了近一輩子守護那雙眼睛,那雙像一灣碧綠幽靜的湖水。
而在初期,幾乎所有人,可謂是每一位讀者,從第一部開始,從哈利的視角下,便認為他注定是一個反派角色。
哈利·波特在感受到他的那日的目光后,在第一節(jié)魔藥課課堂上,斯內(nèi)普教授便問他:“如果把水仙球跟粉末加入苦艾精液中會怎么樣?!痹瓉硪婚_始他就是帶著懷著對于莉莉愧疚,舍棄生命保護他的孩子的方式,來影倒出最真實導出的那個問題的隱喻:
我對于莉莉的死感到悲痛欲絕。
水仙于維多利亞時期是一種意為“我的歉疚伴隨你至墳墓”的百合花,而艾草意味“不在場”,缺席和苦澀的悲傷,按照這樣解讀,那句話所表達的意義就是——對于你母親,莉莉的死,我悔恨痛絕"
到最后,他只能抱著她的尸體一遍一遍的懺悔,只能在后來漫長難熬的時光中一天比一天更愛她"我愛人的眼睛不像太陽,但她卻是我黑暗內(nèi)心中唯一的光亮""時至今日,她依舊是照耀我的月亮"
他可以為了莉莉付出一切,就像他對鄧布利多教授做出承諾的時候說的那樣,
“ anyway”
他可以為莉莉付出一切。
而在在莉莉死后,每當他再一次看見哈利那雙碧綠色的眼睛,無疑是一遍又一遍地,加深對莉莉的思念和想念。
再后來,臨死前最后看了一眼,哈利·波特用那雙和母親如出一轍的眼睛注視著斯內(nèi)普的死亡,他在綠色眼眸的注視下死去,他深愛著的綠眼睛,然后把記憶給了哈利,才解開誤解,可惜,終究不能再暢聊。他死了,沒有人知道他葬在何處,你可以認為他是不幸的,他為自己的愛付出了代價,但同時他也是幸運的,他用生命完成救贖那一瞬間,他似乎又感受到莉莉的存在因為
———-他們因為愛而永恒。
(2)斯內(nèi)普教授的人生態(tài)度,
在我眼里,他的人生態(tài)度更加的真實,更加的飽滿,更加的立體,更加的理想化。
(1)首當其沖的就是他可以為了愛付出一切,為了愛,他可以做一名雙面間諜,游走于陰暗兩端,用最厲害的大腦封閉術(shù)來應對黑魔王的檢驗,他因為愛而包容,愛而偉大,愛而神圣。
因為愛,他會和別人產(chǎn)生爭執(zhí),因為愛,他變得更加清醒,明白食死徒的真實目的和想法,因為愛,他更加懂得自己所想要守護的一切,因為愛,更懂得珍惜當下,珍惜眼前人。
正因為這些,才讓他知道自己因為追逐名利,有可能傷害自己的愛的時候,他選擇棄暗投明,他成為一個雙面間諜的時候,他無比的堅定,充滿信念和理想,把這一切都是因為他的愛,愛可以戰(zhàn)勝一切
無論如何,他身處黑暗,卻守護著光明,他因為愛而亡,而付出,所以他是一位英雄
———-always
(2) 整合他的每一個決定,他的人生態(tài)度可以說成是自私的,也同樣可以稱得上是無私奉獻的,舍己為人的,他的內(nèi)心柔軟而堅韌!
他明明可以義無反顧的沖向黑暗,可是莉莉的出現(xiàn)卻驅(qū)使他奔向了光明,他為了一句泥巴種懺悔了一生,遺憾了一生。最后卻堅守著一個“always”直到永遠閉上了雙眼,甚至直到臨死前他還依舊留戀著那雙深綠色的眸子。他燃燒了一整夜,卻倒在了黎明之前!
他因為他剛開始的目的性,而追逐名利,傷害了自己所在乎的人,后來他因為自己的目的性,保護了自己所在乎的人,他的人生從未停止過追求理想追求和期望,甚至在故事的末尾可以說得上是,為了世界和平添磚加瓦,豐富了自己的內(nèi)涵的同時,提高了人生價值和層次。
也許并不僅僅是那句:”aways .”
更是他的命運,遭遇,掙扎,怨恨,乖戾,無助,才華,隱忍,堅定,學識,克制,憂郁……更是他似突如其來的,更似早有預謀的的死亡。
他好似是無數(shù)普通人的縮影,但斯內(nèi)普卻有著比普通人更堅強的毅力,更驚人的膽識,一望無際的沖勁。
到最后的最后,就像在讀余華的《活著》的時候一樣,我甚至不再奢望他得到所謂的光明,太光明的地方會把他的孤獨襯著突兀,我只希望他尋到個幽暗平穩(wěn)地,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