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母安定郡王?
若說盛弘被官家留下,老太太還能穩(wěn)的住,可安定郡王府上的人無緣無故來訪,這才叫人心驚肉跳呢。
大娘子捂著心口,急急問道:“說,說什么了?”
下人不明白為什么主家會是這樣的反應,老老實實地說了:“回大娘子,來人只說了四個字:好事,莫慌?!?/p>
老太太將茶盞遞了來,墨蘭壓著心里的慌亂,面上一點痕跡未露,穩(wěn)穩(wěn)接過拿好,又遞給了后面的房媽媽。
看祖母支著額頭,和大娘子兩人對著發(fā)愁,又給明蘭使了眼色,兩人一邊一個,給輕輕揉按著。
祖母怎么會跟安定郡王扯上關(guān)系?
王若弗我,我也不知道啊母親,只能等官人回來再問了。
明蘭同樣是愁眉深鎖的,若父親沾上了安定郡王,那盛家許是消停不了了,卷進皇家的事,可就由不得你了。
墨蘭控制著呼吸,若真是沖著她來的,大不了她和盛家撕開來,以后少來往就是了,至于母親,至少榮華富貴是少不了的,再怎么樣也是郡王。
怕就怕,只是拿她當個跳板,利用完了就扔了。
祖母既然說是好事,那咱們就等著吧,派人出去,把三哥兒找回來。
大娘子給劉媽媽使了眼色,劉媽媽轉(zhuǎn)身就出去安排了。
祖母給兩個丫頭搬把椅子來,都坐吧。
空氣靜謐,一時之幾人都不知如何反應,祖母已經(jīng)緩和了神色:“到底是太宗一脈,無論如何,一世榮華總是少不了的,聽說這郡王極為喜愛詩詞文章,許是因著這個才和主君有些交情的。”
祖母你也別慌,陛下仁厚,甚得民心,輕易不會有人敢嘗試些什么的。
話說的很是隱晦,但墨蘭是聽明白了,看明蘭的表情,應該也聽明白了,只大娘子還有些糊涂著,不過她只要知道沒出什么亂子也就是了。
這里面牽扯著太宗和太祖,還有先皇的一些個恩怨。
太祖一家五兄弟,長子早亡,幼弟夭折,只剩三人。
自來皇位都是父子相傳,可太祖薨逝之后卻是弟弟得位,太祖的薨逝也十分離奇,據(jù)說與太宗痛飲之后暴斃而亡,身強體健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的太祖終年只五十歲。
其后,說是因著后周朝,皇位上坐的幼帝,這才轉(zhuǎn)讓了江山給趙家兄弟,于是當時的杜太后覺得國賴長君,不能將萬里江山傳于幼帝。
在太祖百年后,讓他的三弟,也是就本朝太宗即了位。
當時還訂立了金匱之盟,說太宗之后,應傳位于其四弟,原名匡美,后兩次避諱,最終改名廷美,等其百年后再傳位于太祖長子,諱德昭。
至于德昭之后再傳于誰,則不在此盟約之內(nèi),如此一來,皇位兜兜轉(zhuǎn)轉(zhuǎn),還在太祖一脈。
但太宗此人……
看結(jié)果就知道了,德昭自盡而亡,不到而立之年,四弟廷美離奇病死,時年三十七歲,而后太宗百年后,親子,也就是先皇即位。
且當時太祖薨逝時,德昭也已經(jīng)成婚有子了,民間流言紛紛。
加之太宗又用牽機藥毒死李后主,淫辱小周后,且還在大庭廣眾之下,命人畫下這等丑事……
這樣的人,誰會相信什么呢。
先帝就更不用說了,不過是念在當今陛下實在仁和寬厚,這才沒人說什么難聽的話。
墨蘭知道,官家再是寬厚,對安定郡王也是多有打壓,不然那天他怎么那么狼狽,且堂堂皇親貴胄遭人追殺,之后京中卻無半分消息傳出。
想是求告無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