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點感慨所以說的比較多,介意可以跳過。)
我寫文的目的是抨擊這部電影。
... 更多精彩內容,盡在話本小說。" />
?。ㄓ悬c感慨所以說的比較多,介意可以跳過。)
我寫文的目的是抨擊這部電影。
可能有很多人不認同我的看法,尤其是話本上。
在看到滿江紅這部電影之前,我真的對它抱有很大期望,甚至聽到全片壓根沒有岳飛,是以什么小人物的視角講述整個故事的時候,我仍然這么想。
但很明顯,張藝謀把這變成了一個笑話。
如果他真的想表現(xiàn)一段真正的歷史,而不是嘩眾取寵的次品,那么他可以描述的人,甚至遠不止岳飛和岳家軍。
這些人可以是在家國危亡,天子欲降之際,高呼:“祖宗疆土,當以死守,不可以尺寸與人!”的李綱李忠定
可以是于靖康之恥后十三戰(zhàn)十三捷,卻因力主抗金遭受排擠,三呼渡河而亡的宗澤宗汝霖。
可以是一生征戰(zhàn)沙場,屢救宋庭于水火之間,但其主張終不得認可,后悲憤離世的種師道。
可以是力守太原卻無援軍,受困而戰(zhàn)死的種師中;可以是縱有救駕之功仍遭猜忌,被迫賦閑的韓世忠;可以是面對兩千金兵而無一人退怯的鐵血戰(zhàn)將楊再興和三百宋騎……
但可惜,他一個也寫不出來。
如果他想只講岳飛和岳家軍,那就更簡單了。
他可以寫岳家軍“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的嚴明軍規(guī),可以寫郾城五百背嵬破十萬鐵浮屠的軍事奇跡。
他想寫岳飛本人,就該寫他舍棄小家四次投軍的堅忍,寫他“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的豪情,寫那個真正心系百姓,頂天立地的民族英雄。
他想寫一個奸臣誤國導致的悲劇,就該寫趙構十二道班師金牌導致北伐的勝利毀于一旦,寫岳飛在監(jiān)獄飽含苦楚的“天曰昭昭”,寫那收復河山的一腔忠勇,終逝于落雪的風波亭……
但整部電影里,岳飛甚至沒有出場。
有關他的一切都只存在于對話里,這就是所謂的“滿江紅”,一個海報上足有十三個錯字的次品商業(yè)片。
張藝謀想讓小人物作為電影的主角
但他連小人物的精神都搞不明白。
本劇的主角認為一把刀可以殺死一個秦檜,一首滿江紅可以殺死千千萬萬個秦檜。
先不說這種前瞻性本就超出了小人物的局限范圍,滿江紅這首詞講的是岳飛期望北伐收復河山的豪情壯志,沒有一個字是有關秦檜的,這根本不會對秦檜造成什么威脅。
其次,在關于“滿江紅這首詞的作用是激發(fā)宋人的抗金意志”這類觀點,也是沒有依據的。
就算這首詞傳出去了,人們第一時間想的會是“要繼續(xù)抗金”還是“連岳帥那樣盡忠報國的人都被以莫須有的罪名處死了,皇帝不爭氣,抗金還有什么希望呢?”
但我們要知道,宋的底層百姓一直沒有放棄抗金,甚至在東京城破 在皇帝和權貴都忙著下跪投降的時候,還有無數人可以拋家舍業(yè),一次次自發(fā)組織抗金的民兵隊伍,去為這個殘破的河山博一份存活的可能。
這是一種不可忽視的,屬于勞動人民的信仰,就像腳下那片古老的土地。雖淳樸,雖溫良,卻始終有著如山一般厚重的力量。
他們的意志一直存在著,并非任何人或詩詞的刻意引導。
還有很多人認為后面的全軍復誦很感人。
他們認為秦檜殺不了所有的士兵,但其實他有一萬個方法讓他們把這件事爛在肚子里。
對于封鎖信息,歷史上秦檜可以說是得心應手,當時有關岳家軍的一切文獻都被銷毀,他們的一切功勛都被抹去,一首滿江紅當然也包括在內。
但后人依舊記得岳飛。
不是這首滿江紅讓人們記住了岳飛,讓秦檜被后人謾罵,而是因為有了岳飛,才有了滿江紅一般的詞作。
最后,主角無意義的犧牲也讓人有恨鐵不成鋼的感覺。
我們千年以來一直歌頌犧牲,但我們真正敬仰的,是匹夫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孤勇,是歷代人民反抗侵略的團結意志,是于戰(zhàn)火焦礫之下破土而出的力量,而不是犧牲本身。
一開始的時候,我只是打算和朋友吐個槽,但隨著時間的流逝,我發(fā)現(xiàn)了一個讓我很震驚的現(xiàn)象:很多人對岳飛和秦檜的認知淺薄到了一個恐怖的地步,他們僅僅知道岳飛是位名將,而秦檜是奸臣。
電影沒有表現(xiàn)出秦檜的奸到底奸在了什么地方,所以很多看過電影的人會有一個想法:啊,他其實沒有我想的那么壞。
電影沒有講這個“沒那么壞”的人,一句南歸南,北歸北,就讓無數被擄北上的百姓永遠失去了回家的希望,買賣官爵,大肆貪污,殘害忠良……甚至害死岳飛,也只是他干過的爛事中的一樁而已。
當然了,這一切離不開他的同伙趙構。
好笑的是,滿江紅電影把他的錯摘了個干凈。
電影也沒有告知抗金的原因,對金人也只有一個甩鞭子的動作來體現(xiàn)他們的暴行,導致居然有人覺得岳飛主動進攻金人,“直搗黃龍府”的行徑是非正義的。
但這屬實是美化金人太多了,靖康之恥后,宗室三千女眷均被沖進浣衣局。
不是洗衣服的奴仆,而是被當做隨時泄欲的工具。
勝利者迎娶戰(zhàn)敗者的妻女做妾并不是極為罕見的事,但遭受此等非人的折磨,卻完全是亙古未有。
皇室尚且如此,更別說是平民了,在金軍之中,對宋人的婦女兒童有一個稱號——兩腳羊。
對于野性未消的女真族來說,女人和兒童的肉質鮮嫩,必要的時候,他們會被當做儲、備、糧。
所以,百姓之所以支持抗金,斷不是對這個腐朽的朝廷有所依戀,而是迫不得已的選擇。
秦檜,趙構,誤國奸臣和千古昏君,他們?yōu)槭裁茨茏€(wěn)屁股下的位子?
因為在臨安歌舞升平的每一天,在大堂上“揮斥方遒”的每一刻,他們都在碾著北方遺民的血與淚 。
在這種歷史條件下,所有像秦檜一般只顧投降自己享樂,不管百姓死活的家伙,為什么不能一刀捅死他?
難道只有讓他健康地活到八十多,兒孫滿堂,壽終正寢,在他死后才把他永遠釘在恥辱柱上,就是懲罰他的方式?
說出來大概會笑死人呢。
有的人啊,讀不懂滿江紅。
所以他永遠也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值得歌頌的東西。
————————————
關于角色塑造:
我一開始的打算是以同樣是小人物的傳令兵視角講述整個故事,但分析滿江紅劇情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王彪這個人物有很多值得剖析的地方。
從他罵孫均是走狗的行為中,可以看出他并不認可何立做的各種事。
他大概率當過正規(guī)禁軍,認為自己是宋的軍人,而不是保鏢。
同時,他身上有很多宋代普通武人的典型特征。
因為始終受到文人排擠所以心中有怨,身為普通人所以免不了私心......
他報國的思想并不純粹。所以永遠成不了英雄。
但也做不下什么人神共憤的大惡事,在家國危亡之際,同樣有幾分難涼的熱血。
就像善與惡之間的灰面,難以用準確的詞匯判斷。
分析到這的時候,我立刻敲定了他作為主角,因為原劇對他的描述不多,所以我加了很多私設。
在這個過程中,王彪的人際關系和人生軌跡經歷了幾次大改,包括他身邊的家人,朋友,我都力求在貼合歷史的前提下,讓他們的形象豐滿起來。
我希望能向大家講述真正的滿江紅。
在歷史的車輪面前,人們渺小而又卑微。
但一切甘愿舍棄私心,為家國大義而獻身的小人物,都是滿江紅所歌頌的英雄!
?。ㄏM蠹蚁矚g我的小破文呀,順便來來點互動嘛,作者超喜歡和人互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