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康熙二十七年的選秀一樣,都是按照先滿蒙后漢的規(guī)矩選秀。
但是這次康熙 ,太后,太皇太后,佟佳貴妃,惠妃,榮妃一同參與主理選秀。
不僅僅是太子選太子妃,惠妃為了看看挑選大阿哥選一些格格,和上一次內定好的側福晉。榮妃的三阿哥胤祉,快十五了,也是成婚的好年紀。四阿哥胤禛早就與烏拉那拉氏格格被康熙指婚。佟佳貴妃走個過場。
清朝從順治時就規(guī)定,八旗人家年滿十三歲至十六歲的女子,必須參加每三年一次的皇帝選秀女,選中者,留在宮里隨侍皇帝成為妃嬪,或被賜給皇室子孫做福晉未經參加選秀女者,不得嫁人。閱選時,按八旗的順序,一般七八個人站成一排,由皇帝、皇太后,妃子們挑選。被挑選女子的名字,每排寫一張單子,留宮中存檔,內務府備案。
挑選八旗秀女的工作由戶部負責。每旗按照滿族、蒙古、漢族為先后次序,滿、蒙、漢之中,又以女子的年紀長幼為先后次序,分別造冊登記。
年齡從十三歲到十六歲為適齡秀女,有應該參加選秀而因病未能參加的,下屆仍舊參加補挑。喬妧上一次因病,沒有參選,這一屆選秀,喬嫵十六歲卡的年齡剛剛好,年齡在十七歲以上的,被稱作“逾歲”,排在本屆適齡女子的后邊。
每天進行兩旗的選秀工作,按照人數的多少進行排列,不按照旗的順序。挑選的前一天,該旗的參領和催領等要給秀女的馬車排序。
比如輪到正黃旗和鑲黃旗這天,先將正黃旗的滿、蒙、漢分成三處,每一處都按年齡大小先后排定。鑲黃旗也將滿、蒙、漢分成三處,每一處也按年齡大小先后排列。排列好之后,車隊開始行進。首先是正黃旗的滿洲隊列,然后是蒙古,然后是漢軍。鑲黃旗也按同樣的順序排列,依次行進到神武門。
秀女們下車后進入神武門,來到順貞門外等候,有戶部的官員在此負責管理。到了皇帝閱看的時間,由太監(jiān)將秀女們按班領入。每班五個人,見皇帝時不需要跪拜。
皇帝在閱看時,挑出滿意的,留下其名牌,被稱作“留牌子”,未被選中的,被稱為“撂牌子”。名牌上一般寫著某官某人之女,某旗滿洲人(或蒙古、漢軍),年若干歲
每五人為一組,喬妧好巧不巧站在了跟著走了進去。
康熙剛坐下,看完一排沒有一個滿意的的,都撂了牌子。配不上保成。
太后坐在一旁,面上依舊是和藹可親的笑容。
等到第二組入內的時候,太皇太后,太后,惠妃臉上笑容滿面。
這一組,還真是能人輩出啊。
喬妧前面的女子撂了牌子后,那個太監(jiān)低下頭朗聲念到:“內閣大學士兼工部尚書喬萊之女,喬妧,年十六。”
康熙視線掃過饒是點了點頭,總算看到滿意的一個了。喬萊那腦瓜子聰慧的女兒。
喬妧規(guī)規(guī)矩矩的跪了下來,垂眸請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