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義聞言,迅速起身,站得筆直,回答道:
張義回大人,大人出巡之前,已張貼告示于外,告知百姓大人不在府中。因此,本地百姓并無人前來告狀。不過,外地的百姓倒有兩樁案子需要稟報。
包拯微微點頭,示意張義繼續(xù)說下去。
張義見狀,便繼續(xù)說道:
張義一樁案子發(fā)生在一個月之前的一個晚上,當(dāng)時天色已晚,一名來自商丘的婦人突然前來擊鼓鳴冤。大人不在府中,小人便讓她去別處告狀,后來聽說她竟向龐太師攔轎伸冤,而且龐太師還當(dāng)場受理了此事。
趙初月在一旁靜靜地聽著,目光不時落在包拯身上。
她看著包拯輕輕捋著胡子,眉頭緊鎖,似乎在思考著什么。
她心中暗想:
趙初月(他怎么知道他出巡期間會有人告狀呢?難道他真的有未卜先知的能力嗎?)
包拯那名婦人可曾留下名姓?
張義有,叫杜玉梅
包拯在聽到“杜玉梅”這個名字時,眼神中閃過一絲驚訝的光芒。
他迅速調(diào)整情緒,繼續(xù)追問張義關(guān)于另一樁案件的詳情。
包拯那另外一樁呢?
包拯的聲音低沉而有力,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威嚴。
張義聞言,他回憶著那天的情景,緩緩說道:
張義另外一樁案件發(fā)生在不久之前的一個下午。當(dāng)時,一名衣衫襤褸、渾身是血的男子突然闖入衙門,他跌跌撞撞地跑到鼓前,用盡全身力氣擊鼓鳴冤。然而,當(dāng)他試圖開口陳述案情時,卻發(fā)現(xiàn)自己竟然無法說話,只能發(fā)出含糊不清的聲音。小人仔細查看,發(fā)現(xiàn)他滿嘴是血,好像被人割了舌頭一般。
說到這里,他停頓了一下,繼續(xù)說道:
張義小人見他傷勢嚴重,又無法言語,便按照規(guī)矩告知他大人出巡的消息,并建議他到別處去尋求幫助。然而,沒過多久,就傳來了他從城樓上跳下自殺身亡的噩耗。
包拯聽完張義的敘述,臉色變得異常嚴峻。
他猛地站了起來,寬大的衣袖隨著他的動作輕輕擺動,仿佛連空氣都為之震顫。
趙初月見狀,心中一驚,連忙也跟著站了起來,用驚恐的眼神望向包拯。
趙初月老師,怎么了?
趙初月的聲音中帶著一絲不安與關(guān)切。
包拯深吸一口氣,努力平復(fù)自己的情緒。
他轉(zhuǎn)頭看向張義,吩咐道:
包拯張義,你先下去吧。
張義聞言,連忙躬身行禮,然后退出了后堂。
包拯的目光在公孫策、趙初月以及展昭之間流轉(zhuǎn),他的語氣中透露出一種前所未有的凝重與緊迫。
他深知自己接下來要說的話,不僅關(guān)乎大宋的前途命運,更可能牽動無數(shù)人的生死安危。
包拯你們可知本府為何急著趕回來?
包拯緩緩開口,聲音低沉而有力。
公孫策聞言,眉頭微皺,他回憶起包拯出巡前的種種安排,試探性地問道:
公孫策大人不是說有重要的事情嗎?
包拯點了點頭,但隨即又搖了搖頭,仿佛“重要”二字還不足以形容他此刻的心情。
包拯此事關(guān)乎大宋的前途,你說重要嗎?
他的語氣中帶著幾分無奈與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