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不會消失,歷史書只會越來越厚。
“當代年輕人是不孝順,不爭氣的一代?!?/p>
可真的如此嗎,網(wǎng)上有許多網(wǎng)友發(fā)布的文章,帖子,就是反駁的理由。
“父母都不喜歡我,可能我確實挺讓他們討厭的。爸媽心情一不好就往我身上撒氣,上了晚班回來就對我罵罵咧咧的一直罵我打壓我。還說我怎么長得那么丑,言語里都是惡心的話?!?/p>
“如果我不想活在這個世界上。”
“我多么希望他們不在一起,或者不生下我?!?/p>
據(jù)統(tǒng)計24歲到18歲以下抑郁率高達65.6%,18歲以下占比30.28%。
1.借羅翔的靈感。當代年輕人到底討厭什么?當代年輕人討厭的不是討厭“父”與“母”兩詞,也不是討厭“我”為什么不是一個富豪。為什么“我的父母”那么窮。而他們討厭的是貪婪、是滿口臟話、是重男輕女、自以為是、自私、封建思想,是遇事解決不了,就對孩子撒氣。是不顧孩子感受。
2.我們是股票
何來這一說,失敗沒有取得好成績,父母的股票就跌了,成功了,父母的股票就大漲。
如果一直跌,我們就是廢物。
其實自始以來我就知道我是股票
假若你考上了大學(xué),你離開了家,有了工作。你的媽媽打電話第一件事情不是詢問這段時間的情況,而是“閨女,你得爭氣,要不然你對不起我的心啊,我們把你養(yǎng)大不容易!”
我要爭氣,我要出人頭地,可這一切都是為了什么,我也不知道我只知道母親會以死相逼。
3.打壓式教育
假若我摔倒了,我的母親第一件事不是詢問我的傷口,而是對著我的傷口破口大罵,假若我取得了好成績,母親會說:“一看就是我某某閨女,繼承了我?!奔偃羧〉昧藟某煽儯赣H會說:“你以后就只能端盤子了,啊?知道嗎?”
4.壓迫的愛
假若和媽媽散頭發(fā)出去,媽媽會說我是“混子”“社會姐”
假若我打扮,父母看見會說“你出去是為了勾引誰啊?”“別跟別人亂搞,聽見沒,給我們丟臉?!?/p>
5.蒙蔽雙眼和壓迫愛
父母把孝順看的很重。
父母只聽他們父母說的話,他們說什么都是對的。不聽一切解釋,解釋了就是不孝順狡辯。
奶奶一直以愛為名洗腦著家人,經(jīng)過她多次說我的“罪行”,我已經(jīng)成為了罪人,我“不孝順”,“只喜歡姥姥”,“天天說奶奶壞話”。這些都是我,可這些都不是我。這些事主人公是我,可標題不應(yīng)該是這樣的。
因為奶奶,我一次又一次的被“愛”困于牢籠中,或許我唯一出去的方式就是和原生家庭斷除聯(lián)系。
如果我一個人討厭家庭,想離開家庭可能是我的問題。但身邊都是我,世界上還有千千萬萬個我。這就是家庭本身的問題。
這種中式家庭,以愛為名害著這群年輕人,愛已經(jīng)和控制黏在一起了,這種愛窒息又壓抑,我們一次次活在上一輩的生活方式里,我們一次次被打上“不孝順”的標簽,久而久之我們越來越壓抑。
好好學(xué)習(xí),注意自己的心情。
帶上自己想帶的,能帶的逃離原生家庭。
并不是世界就如此黑暗,外面是被春和景明圍繞的春天。是燦爛,用熠熠生輝的夏天。是秋水與大雁一色長眠的秋天。是雪與幸福邂逅的冬天。
我們未來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