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冬春直言不諱:“縱使你有幸面圣,亦難逃棄置命運,何須惶恐?”她眼神中滿載諷刺,“能踏入紫禁城門檻,已是你的祖輩庇佑,竟還懷揣非分之想?”
“若姐姐為此動怒,妹妹愿贈您一襲新衣以示歉意?!毖粤T,安陵容頓感四面楚歌,逼至絕路。
夏冬春傲然抬首,冷哼一聲:“贈衣?”她目光挑剔地掃過安陵容,“看你這身衣裳,新制未久,卻針腳粗疏,顯然是倉促趕制,且所用織花面料早已被京中潮流淘汰。”她繞行安陵容周身,言辭如刀,隨后展示其精致蘇繡華服,以彰顯對比。
“莫非你想以頭上兩支樸素銀簪,抑或那只無人問津的鎦金手鐲作賠償?”夏冬春的冷笑聲如同魔咒,瞬間感染周圍秀女。安陵容仍試圖隱忍,柔弱地垂首,嗓音幾不可聞。
“今日之事,陵容有錯在先,懇請姐姐寬恕。”
賠償衣裳實非安陵容力所能及,夏冬春意欲令其屈膝叩首,以示悔過。
安陵容眼眸中滿載哀懇,有秀女欲挺身而出為其辯護,卻被旁人悄然拉回。旁人告誡秀女勿觸怒夏氏,如若皇上看重出身,斷不會選中來自偏遠之地的女子為妃,繼而奉承夏冬春數(shù)句。
夏冬春嘴角勾勒出一抹高傲弧度,盡顯優(yōu)越姿態(tài)。相較之下,安陵容眼中淚花閃爍,唇瓣輕咬,一副無助模樣,卻未能觸動夏冬春半分惻隱之心,反而催促她速速下跪。
直至嬤嬤及時介入,方止住這場鬧劇。甄嬛有法子助安陵容擺脫困境,此事雖暫且平息,但料想皇后與華妃早晚得悉。
輪至安陵容面圣,甄嬛心中暗思:無秋海棠之助,她是否仍能博得留牌?
待選秀落幕,沈眉莊如愿留牌,一切如前塵再現(xiàn)。甄嬛不欲多費思量另尋說辭,遂同樣留牌。
甄嬛與沈眉莊手挽手步出宮門,互道珍重。流朱上前為甄嬛披上披風,浣碧則在旁整理。甄嬛回首望向漸行漸遠的嬤嬤背影,心中思忖若當初未曾端正品行,如今又將是何種境況?
然而,世間并無如果。她既放不下眉莊,亦希冀應(yīng)存活者得以幸存。
甄府門前,甄遠道朗聲道:“臣甄遠道率闔府上下參見小主。”言畢,眾人齊齊跪拜,同聲恭?!靶≈骷椤?。
甄嬛憶及前世,曾勸家人起身,父親卻言此舉不合禮制,因其已為小主。無奈之下,甄嬛只好命浣碧與流朱攙扶父母起身。
曾鮮活亮麗的一家人,甄嬛不愿再見他們因歲月與困厄而滄桑滿面。
寧古塔酷寒無比,此生,嬛兒定不讓你們重蹈覆轍。
是夜,甄父步入甄嬛閨房,諄諄告誡:若無十足把握得皇上青睞,務(wù)必韜光養(yǎng)晦,藏鋒斂銳。他不求甄嬛日后位極人臣,獨享圣寵,唯愿她能安然度日,壽終正寢。
甄嬛聽罷,只言愿在宮中低調(diào)處世,保全甄氏一門與自身安危。談及入宮隨侍人選,甄嬛主動提出帶浣碧與流朱同行,深知無論帶走其一,皆可避免另一個重演前生悲劇,但還是決定二者皆攜。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封大理寺少卿甄遠道長女甄嬛為正六品常在,賜封號‘菀’,于九月十五日入宮,欽此?!?/p>
圣旨宣讀完畢,甄家上下叩謝皇恩。入宮前,甄嬛得芳若姑姑悉心教導禮儀,其嫻雅舉止深得公公贊譽。甄母贈予公公些許銀票,送別之際,又誠邀公公飲茶小憩。
甄遠道與眾親眷送公公出門之際,甄嬛從芳若姑姑處獲悉,沈眉莊已被冊封為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