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天朗氣清,惠風(fēng)和暢。咸陽學(xué)宮群賢畢至,少長咸集。
來自于秦國本土與六國的學(xué)子們儀容整潔,早早抵達(dá)學(xué)宮,被小吏牽引往廣場后,三三兩兩地聚在一起聊天。
怪新奇的哈。
從前還沒聽過學(xué)宮搞什么典禮的,也不曉得秦國在搞什么花樣。
今日不朝。
故而卯時末,身在咸陽的文武官員與貴族公卿們紛紛前來觀禮。
這還是他們秦國第一次在文化事業(yè)有這樣的活動。文化荒漠難得當(dāng)一回“文化人”,這感覺還怪新鮮的。
“怎么現(xiàn)在就奏樂了?”
忙里抽閑來湊個熱鬧的王綰見秦王未至卻已奏樂,不免好奇。
“人員齊聚,難免喧鬧,用樂聲掩蓋,甚合學(xué)宮之雅韻?!?/p>
正好在一側(cè)的李斯含笑解釋,“再者,此曲乃是以楚國屈原的《天問》譜曲而成,雖不宜定為校歌,但放在此刻,卻也能顯我秦國海納百川、兼容并蓄之氣概。”
遂古之初,誰傳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冥昭瞢暗,誰能極之?
馮翼惟像,何以識之?
對天地、自然和人世等一切事物現(xiàn)象大膽懷疑、勇敢發(fā)問,這種追求真理的探索精神,正是學(xué)宮所需要的。
唯一的問題就是屈原是楚國人,自沉于汨羅江、以身殉楚國。
且他的死,秦國是反派。
——攻破楚郢都的秦王就是大名鼎鼎、作惡多端的昭襄王。
不過,問題不大。
畢竟,秦國是勝者,勝者用敗者的東西,說明秦國胸懷坦蕩。
“原是如此?!?/p>
王綰微微頷首,而后好奇問道,“那最后定下的校歌是哪一首?”
“殿下與太樂親作的。”
李斯熟練地塞到王綰一封紙箋,又順手給周圍的同僚們分發(fā)一圈,末了伸手指了指匯聚在廣場邊緣處的一群稚童,道,“殿下命名為《少年說》,亦稱《少年大秦說》《少年華夏說》,看見沒,他們來唱。”
“……你要給多少人?”
王綰實在沒忍住吐糟,“怎么著,隨身攜帶著準(zhǔn)備給咱們發(fā)呢?”
他壓低了聲音,念念叨叨個不休,“殿下從前可是贊過你的諫書字字珠璣的,怎么如今你竟不主動請纓、一展文采,反倒要殿下親自作詞?”
他們殿下才幾歲?
真是一幫沒分寸的大人。
李斯:“……”
他摸了摸鼻子,在同僚們或是譴責(zé)、或是揶揄的目光中,笑呵呵地替自己辯解,“斯年長,無少年氣矣?!?/p>
再說了,他也不能寫啊。
前面“紅日初升”那段也就罷了,至多意氣昂揚了些,但后面動輒“敢將日月再丈量”、“敢問天地試鋒芒”……
日月為何物?天地為誰人?
是能隨便寫的嗎?
如此驕狂桀驁之詞,也就只有殿下親作,秦王才不會有異議。
——他們殿下縱然再張揚,在秦王眼中,也是有乃父之風(fēng)。
“此言倒也有理?!?/p>
眾人紛紛點頭附和,正要再調(diào)侃一句,卻聽得學(xué)宮的鐘聲響起,一連九聲,沉穩(wěn)而攸長。
秦王親至。
李斯等人立時肅色,整理衣著儀容,恭謹(jǐn)立于道路兩旁靜候。
眾學(xué)子亦是如此。
玄甲銳士開道,秦王的車駕徐徐而來。
“恭迎王上/秦王?!?/p>
“免。”
嬴政沉靜的眸光漫不經(jīng)心地一掃,而后將長女抱下車駕。
看在大庭廣眾且她確實腿短的份上,櫟陽殿下給了秦王這個面子,但一落地,她就身子一扭,挪了兩步。
哼。
她現(xiàn)在可還在生氣呢!
嬴政:“……”
“王上,殿下,請?!?/p>
呂不韋眼珠子滴溜溜一轉(zhuǎn),立馬請秦王前往學(xué)宮廣場舉行儀式。
雖然不曉得一慣黏黏糊糊的秦王父女倆怎么鬧別扭了,但不管怎么說,他得維護(hù)好二位主君在外的顏面。
學(xué)宮廣場是一處寬闊的圍合式建筑,高臺坐西朝東,一側(cè)立有一根六丈高的旗桿子,四個方向都建有亭臺樓閣,為觀禮之所。中間則是廣闊的草場,不過如今正逢秋日,枯黃一片。
此時此刻,秦王與眾臣立于亭臺之上,亭臺下是玄甲執(zhí)戈的銳士,眾學(xué)子則神態(tài)肅穆的立于草場之上。
未幾,在學(xué)宮祭酒荀子的主持下,一隊十五六歲的玄衣少年護(hù)送玄鳥旗至,行升旗禮。
學(xué)子們:“……”
目送著象征著大秦的玄鳥旗升到空中,秦國本土的學(xué)子神色愈發(fā)恭謹(jǐn)嚴(yán)肅,六國的學(xué)子則漸漸有些微妙。
這個儀式……
貌似有點太不見外了。
但仔細(xì)一想,好像也沒毛病,這是在秦國都城,不升秦國的玄鳥旗,難道還能把六國的旗幟升起來嘛?
——其實也可以。
知韞的第一版方案,其實是參照聯(lián)合國,六國也升,但要把它們的旗幟做小一號、升的高度也比秦國低一檔。
只是想想還是算了。
這種比不升還要拉仇恨,不利于她在學(xué)宮搞凝聚力和向心力。
而且,秦王作為強迫癥,見不得咸陽有不屬于他的臟東西。
學(xué)子們胡思亂想間,玄鳥旗已升至最高點,隨風(fēng)舒展。而后,樂聲再起,年不過十歲的稚童于高臺前排列。
“紅日初升,其道大光。
河出伏流,一瀉汪洋。
……
縱有千古,橫有八荒。
前途似海,來日方長?!?/p>
稚嫩的童聲或許不能最好的展現(xiàn)詞曲的磅礴,但卻最能打動人心。
起碼學(xué)子們就被觸動了。
他們之中,大多都渴望有一番作為,只是要么家中鋪好了路卻因年少而求學(xué),要么是胸有錦繡卻無處施展。
可不管他們是何人、來自于何國何地,今日匯聚于此,聽秦國說他們前途似海、告訴他們來日方長。
原來在秦國和秦王的眼中,他們“身似山河挺脊梁,敢將日月再丈量”,他們“心似驕陽萬丈光,敢問天地試鋒芒”,他們“千難萬擋我去闖、披荊斬棘誰能擋”。
太感動了。
真的是太感動了。
皇天在上,祖宗在上,虎狼之秦竟然夸他們是意氣風(fēng)發(fā)少年郎。
這可是虎狼之秦!
從來只倚仗兵鋒打得六國落花流水,哪有如夫子般溫和寄語?
真真是開天辟地頭一回!
“殿下此曲,確實激昂,尤其是稚童高歌,更是神來一筆?!?/p>
蔡澤感慨道,“縱然是老夫,聽了亦不免心潮澎湃,遑論學(xué)子?”
他算是最有感觸的人了。
蔡澤善辯多智、才華出眾,卻因貌丑,走遍燕、趙、韓、魏卻始終沒能得到重用,甚至還被趙國趕出去。
思及他年少求學(xué)時的大志、謀求出仕的艱難,蔡澤不禁老淚縱橫,“幸得昭襄王眷顧重用,才能有我今日?!?/p>
唯才是舉、不以貌取人的主君,真的是太難得了!
垃圾六國,怎么不去死?。?/p>
暫且不說幾代秦王,就是櫟陽殿下,雖年幼稚嫩,卻也從不以貌取人,對他以弟子禮相待,敬重有加。
爾等蟲豸,怎么搞得好政治?既然德不配位,不如早點讓賢吧!
一時間,觀禮的重臣們也紛紛想起重用、信任他們的秦王,主君已經(jīng)不在的抹眼淚,主君還在的看主君。
嬴政:“……”
他看了看廣場上激動得眼眶發(fā)紅的學(xué)子,又看了看身側(cè)老淚縱橫的臣子,最后默默低頭,看向自家女兒。
——哄吧。
知韞扭頭當(dāng)沒看見。
這么多人,哄不過來啊。還有,咱們倆現(xiàn)在在冷戰(zhàn)呢!
歌聲止,易曲。
秦王自觀禮臺登上高臺,沉靜深邃卻透著凜然銳氣的鳳眸掃過眾人。
“秦立學(xué)宮,廣迎才彥?!?/p>
本來覺得女兒寫的稿子有點啰嗦,但他到現(xiàn)在都還沒把人給哄好,還是聽她的吧。
“……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xué),為萬世開太平。
望諸君不渝此志,砥礪前行。”
振聾發(fā)聵!
荀子激動得揪下幾根須髯,底下猶自沉浸在情緒中的學(xué)子們紛紛仰頭,眸光呆滯。
這是秦王的志向?
還是秦王對他們的期許?
雖然但是,其他幾句也就算了,“為往圣繼絕學(xué)”,秦國認(rèn)真的?
算了。
不提過去的事兒了。
捫心自問,他們可曾懷揣此等大志宏愿?可能做到此等地步?
眾人仰頭,卻見高臺之上,高大俊朗的秦王玄衣佩劍,金燦燦的陽光籠罩在他身上,更增添幾分凜然之氣。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極致的沉默后,是如煙花般驟然綻開的喧囂。
“大秦萬年!王上萬年!”
某個情緒激動的秦國學(xué)子率先高呼,“愿為王上效死,開萬世太平!”
零星的聲音匯聚成河海。
“大秦萬年!王上萬年!”
“愿為王上效死,開萬世太平!”
……嗯?
什么玩意兒?
一時間熱血上頭的六國學(xué)子等到口號喊出口才反應(yīng)過來,立時不可置信地瞪大眼睛。
不是,這對嗎?
秦國人自己喊也就算了,怎么他們也一起跟著喊上了?
是他們的王么,就效死?
回神的六國學(xué)子神色呆滯,環(huán)視左右,一行清淚緩緩落下。
都怪秦國。
搞得這么有感染力,弄得他們都反應(yīng)不過來了,氣氛都已經(jīng)烘托到這兒,他們不知不覺就喊出來了?。?/p>
嗚嗚嗚~
王上,是他們對不住你啊!
“看!”
觀禮臺上的知韞一拍手掌,笑意盈盈,“這就是詩書禮樂的力量?!?/p>
她眉梢揚起,笑道,“壓是壓不住的,與其等壓到極限后反噬,不如化被動為主動,將這股力量握于掌中。”
重臣們面上紛紛點頭表示贊同,卻在心中吶喊——
殿下,這是你蠱惑人心的力量?。?/p>
又進(jìn)步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