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老四想:“楊家屯農(nóng)田那么少,村里一口人只能承包半畝地,即使有力氣去在農(nóng)田里勞動,也承包不到那么多地呀!”
父母反對他收破爛,馬老四是體諒父母的心情的,因為畢竟在人們的眼中,收破爛兒并不是一個好的營生,也是人們眼中最不體面的工作,在農(nóng)村,如果哪個人靠種植業(yè)養(yǎng)殖業(yè)賺了錢,或者有了一輛三輪車,每天走街串巷用玉米、高粱、大豆、谷子換豆油,每天三輪車上帶著一大桶豆油出去,晚上,三輪車上帶著換來的滿載而歸的玉米、高粱、大豆、谷子,農(nóng)村的人就會認為那個人有本事,認為那是有能耐的人,收破爛的人絕對不能讓人們認為有本事?。
可是,馬老四心里確實認為收破爛是一個低成本高回報的營銷,他不愿意放棄自己的想法,父母不去借錢給他買三輪車,他也不能一步步走著走著走街串巷去收破爛啊,收來的破爛還得背回家,如果那樣的話,不但每天收不到多少破爛,掙不上幾塊錢,還會成為村上人茶余飯后的笑料。
馬老四這個夜晚輾轉(zhuǎn)反側(cè)睡不著覺,他想著想著忽然覺得自己家里那么窮,即使能夠借到錢買了一輛破舊的三輪車,那么收破爛還需要本錢,收破爛的本錢還得從別人家借,自己家經(jīng)濟上的困難,馬老四是明白的,父母之所以反對他收破爛,不光是自己干了收破爛的行業(yè),被村上人瞧不起,而且自己家里的經(jīng)濟條件也實在讓他難以實現(xiàn)收破爛的想法。因為畢竟去西部蓋房子,向別人借錢是理由正當?shù)模掌茽€更舊三輪車以及收破爛需要本錢向別人家借,村里也沒有這個先例呀!
忽然,馬老四靈機一動,以前自己到村里那戶有錢的人家去看電視節(jié)目,電視劇里演一個在城里撿破爛的拾荒老人,靠著撿破爛賣的錢,日積月累,孫子考上大學,家里拿不出學費,老人靠十幾年撿破爛賣到的錢給孫子交了上大學的學費,這個故事挺讓人感動的。
故事情節(jié)動人的那一幕先不論,馬老四現(xiàn)在回憶起電視節(jié)目上那個拾荒老人靠撿破爛能賺到錢,自己如果到城市里撿破爛兒,不也能賺到錢嗎?可是自己如果到城市里去拾荒,也沒有坐車的路費錢呀,如果自己要打算到城城里去撿破爛賺錢,從父母手中要去城里坐車的路費錢,自己的父母本來是反對收購破爛的,倘若自己向父母說出,自己要到城市里去撿破爛,自己的父母不但不能給自己拿出坐火車的路費錢,恐怕自己還會被父母痛罵一頓。
要想到城市里撿破爛賺錢,自己總不能帶上許多干糧,花上一個月的時間,一步一步的走到城市里去吧!
馬老四躺在床上左思右想,忽然想起了村子里的王六爺,王六爺前些年總是騎著一輛破舊的自行車去趕集,到集市上把自己在山上撿到的蘑菇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