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城。
街邊站著一個白嫩嫩的少年,他穿一身粗布麻衣,背著個小包裹,身量纖薄,臉上頗有苦惱之色。
只因他本想找個活計干,可... 更多精彩內(nèi)容,盡在話本小說。" />
汴京城。
街邊站著一個白嫩嫩的少年,他穿一身粗布麻衣,背著個小包裹,身量纖薄,臉上頗有苦惱之色。
只因他本想找個活計干,可現(xiàn)在潘樓和對門的四福齋都在招工,兩家就在對門,他正愁著不知道該去哪邊。
潘樓是富麗貴氣的大酒樓,聽說現(xiàn)任東家柴郎君從前任樓主那兒把此樓盤過來就花了不知幾萬貫錢,又補了前頭的兩萬斤酒稅,實在是財大氣粗。
四福齋則是一位從洛陽而來的姓酈的娘子盤下來的,店面就要小得多了。
他躊躇了許久,拿不定主意,要是為著工錢多,肯定就要去潘樓,可他心里又實在有點兒想去四福齋。
不為別的,就為四福齋是位女子掌柜,肯定好說話些,相處起來也輕松。
他本生活在汴京遠郊一個小村子,初進城來,著實被這富麗天下無的汴京城晃了一番眼睛。
他那邊郊村落雖說也附屬汴京,可卻與這里是完全不同的兩幅景象。
踏入汴京城,恰似走進一幅流光溢彩的錦繡畫卷。分隔城里城外的城墻就不一般,宏偉壯闊,張月亮沒見過那么高那么寬的一面墻,高大的城門洞開,迎來送往著南來北往的人們,如同一個巨大的懷抱,接納著世間萬象。
進城以后,街道之上,青石板路在腳下延伸,被無數(shù)行人磨得光滑透亮,宛如一條泛著幽光的玉帶穿梭于城中。
街邊店鋪林立,鱗次櫛比,從售賣綾羅綢緞的綢緞莊到精致小巧的手工藝品店,再到飄散著誘人香氣的食肆酒樓,應(yīng)有盡有。
幌子在風中招展,像是在熱情地招呼著過往的客人,每一面幌子都像是在訴說著店中的特色與繁華。
市井之中,人群熙熙攘攘,摩肩接踵,張月亮這輩子就沒見過這么多人。
男子們身著各色長衫短褂,女子們則衣袂飄飄,頭戴精美的釵環(huán),或撐著油紙傘漫步街頭,或與同伴輕聲談笑。
孩童們在人群中嬉笑奔跑,手中拿著新買的糖人或者小玩意兒。
這是只有汴京才有的景象。
而那貫穿城中的河流,宛如一條碧綠的絲帶,河面上船只往來穿梭,船頭掛著紅燈籠,在陽光的映照下,閃爍著迷人的光芒。
岸邊垂柳依依,細長的柳枝輕拂水面,像是在溫柔地撫摸著這條孕育了無數(shù)生機的母親河。
沿河兩岸,茶館、戲臺錯落有致,不時傳來悠揚的曲調(diào)和人們的歡聲笑語,這一切交織在一起,映入了張月亮眼中。
汴京城富麗繁榮的獨特景象前一刻還在讓張月亮沉醉不知返,此時又著實讓他苦惱鬧起來。
看來鋪子太多,選擇太多也不是一件好事?。?/p>
斟酌再三,張月亮還是決定去潘樓,畢竟他這次就是進城賺錢來的,自然得奔著工錢高的地方去。
潘樓才改換門庭不久,招工的告示貼出去幾天,此時還有幾個人上門應(yīng)聘,張月亮站在他們中間,聽招工的胡管事訓(xùn)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