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下午六點左右,紅星四合院來了一位最近混的“風(fēng)生水起”的人物——何大清。
昨天孫學(xué)軍一離開四合院就給寶城的軍管會同志聯(lián)系了,關(guān)于何大清的信息,很容易就調(diào)出來了。
原來,何大清的離開確實有些問題。寶城軍管會的同志根本沒有“嚴刑逼供”就把何大清嚇得什么都說了。
事情的起因很奇怪,據(jù)何大清說,半個月前,他一下班剛回到四合院,推開家門,就發(fā)現(xiàn)門縫中有一封信,信封上寫著何大清收幾個字,只是何大清一打開信,里面的東西嚇了他一跳,因為他看到了一張照片,照片上的女人何大清很熟悉,因為他每次去八大胡同就是光顧這個女人的生意的。如果只是如此也沒什么,可惜,何大清卻清楚地知道幾個月前這個女人的身份。她竟然是當(dāng)初鬼子投降后暗中潛伏在我國境內(nèi)的小鬼子。
何大清身為譚家菜的傳人,雖然不能算是廚師界中的頂級大師,卻也是技藝超群,名滿四九城的人物。無論是抗戰(zhàn)的烽火歲月,還是解放戰(zhàn)爭的動蕩年代,他總是被那些位高權(quán)重者請入府邸操辦宴席。一桌桌珍饈佳肴的背后,卻是他無心插柳地聽聞了許多不足為外人道的秘密。然而,何大清生性謹慎,嘴嚴如鐵鎖,從未將那些秘密泄露半分。正因如此,他的名聲不僅未減,反倒愈發(fā)受人敬重與追捧,仿佛一位站在風(fēng)暴中心卻始終巋然不動的傳奇人物。
建國初期,國家劃分成分那會兒,何大清便展現(xiàn)出了他膽大心細的一面。沒過多久,他就琢磨透了新政府對他們這類人的態(tài)度。說白了,他不過是個廚藝不錯的廚子,既沒迫害過兔黨人員,也沒涉足任何背景復(fù)雜的組織。他只是給鬼子和國黨做過飯,可在四九城里,這樣的廚子多如牛毛,根本不差他一個。因此,后來他被劃為雇農(nóng),倒也沒有什么可被人指摘的地方。然而,他萬萬沒料到,自己有朝一日竟會因為逛八大胡同而惹上一個大麻煩。
這個女人名叫韓冬青,照片中的她看起來猶如二十歲出頭的青春少女,然而何大清卻心知肚明,這個看似年輕的女子實際上已年過三十。歲月似乎對她格外寬容,未曾留下明顯的痕跡,可那成熟的氣質(zhì)與眼神中偶爾閃過的深邃,又分明透露出她的年紀確實不小了,而且還是心思深沉之人。
最開始接觸她的時候,是妻子剛?cè)ナ罌]多久,他當(dāng)時正是煩悶,生活過得一團亂。然后他就跟院里還算狐盆狗友的許福貴一起去逛八大胡同。
初遇是美好的,何大清一下子就喜歡上了這個在八大胡同的頭牌,不過好像已經(jīng)過氣了。何大清沒什么處女情結(jié),反而更喜歡成熟有韻味的婦女,幾次“深入交流”,他真動了心思娶這個女人,只是有一天這個女人失蹤了。沒想到再次相見,竟然是她的死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