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舍內,劉馨寧睡到中午才醒“唔”,坐在床上揉了揉眼睛
林嘉欣看著劉馨寧終于醒了,松了口氣“寧寧,你終于醒了,你再不醒的話我就要去找導員送你去醫(yī)院了”
她理了理頭發(fā),不好意思的說“嘿嘿嘿,這不是昨晚熬大夜了嘛”
林嘉欣嘆了口氣,招呼她吃飯“來,下來吃飯吧,你連早餐都沒吃,肯定餓了,我在食堂給你打了你最愛的萵筍炒肉……”
話沒說完,只見她像猴子一樣快速跑下床,兩眼放光“哇~欣欣,不,義母!你真好~”
“那是!也不看看我是誰?”林嘉欣鼻孔朝天,雙手叉腰
……
林嘉欣因為臨時有事出去了,所以寢室里只有劉馨寧一個人,“唉,有點無聊,刷個視頻放松一下吧”
她點開視頻軟件,“行了,就這個吧”
【他們說,歷史的遺憾里,一定有他的名字】
【秦朝】嬴政看著這個標題,轉頭問扶蘇“扶蘇,你覺得此人應是何人?”
扶蘇恭敬地行了一禮,語氣平和而堅定:“回稟父皇,據(jù)兒臣所知,在夏至春秋戰(zhàn)國時期,并無此人記載。因此,兒臣斗膽推測,此人或許來自后世?!?/p>
【漢朝】劉邦凝視著銀幕上那行字,心中泛起一絲復雜的思緒。“若非他未識破那份偽造的遺詔,毅然決然地選擇了自盡,恐怕今日我這帝王之位,也不會這般輕而易舉地落入囊中?!?/p>
不僅是劉邦這般認為,劉盈、劉恒、劉啟、劉徹、劉秀等一眾漢朝皇帝都如此
【三國·蜀漢】劉備看著銀幕上的字,心中感慨“那位太子倘若猜疑一番遺詔之真假,隨蒙恬一同回咸陽看看,或許秦能綿延國祚”
【他,是皇帝之嫡長子,也是世人口中溫潤如玉的謙謙君子,他說“兒臣認為,不應用嚴厲的刑罰處置他們,請陛下明查”】
嬴政看到這兒,猛然回頭看著扶蘇,銀幕上所說之人除了自己的這個兒子外還能是誰?
【有人說,若他不死,秦朝或許不至于二世而亡】
事到如今,嬴政心中雖已了然,卻仍有一絲困惑縈繞不去。他不解,即便自己身死,也早已留下遺詔,明確立下扶蘇為太子,繼承大統(tǒng),為何最終還是難逃一死?這個問題如同一道揮之不去的陰影,緊緊纏繞在他心頭,讓他難以釋懷。
除非……嬴政的眼眸微瞇,渾身散發(fā)著刺骨的寒意,除非有人在自己死后篡改遺詔,賜死扶蘇,更讓他震怒的是,他奮六世之余烈才建立起的大秦竟如曇花一現(xiàn),他必須要查清楚是誰別有用心篡改遺詔
而扶蘇則愣愣出神,心中無數(shù)情緒席卷而來包裹著他“呵!我終究還是沒能繼承父皇傳下來的皇位嗎?果然,果然如我昨日所想的一樣”
下一刻,銀幕上就揭曉了答案【他就是——扶蘇,為人寬仁,德才兼?zhèn)洌蓟蜀{崩后,因奸臣矯詔,自刎而死】
【秦朝】嬴政死死盯著天空,似要把銀幕盯出個窟窿,果然,果然?。∷氖志o握成拳“究竟是何人矯詔致使吾兒扶蘇自刎?!”
隨著他的這聲怒吼眾大臣與宮人們全部跪下瑟瑟發(fā)抖“陛下息怒”
嬴政冰冷的視線掃向跪著的一眾大臣,而跪在其中的趙高和丞相李斯則下意識心虛和止不住的恐慌,連他們本人都驚了,自己這是怎么了,明明自己根本什么都沒做但為何感覺恐慌?
而宿舍內的劉馨寧則點開某度搜索了有關扶蘇的詞條
不久后,扶蘇的生平被投射在銀幕之上
【敢于直諫:扶蘇,秦始皇長子。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侯生、盧生相互譏諷、評議秦始皇的暴戾,并因此逃亡而去。秦始皇聞訊勃然大怒,于是命令御史拘捕審訊咸陽城的術士。術士們彼此告發(fā),秦始皇就親自判處違法犯禁的四百六十多人,把他們全部在咸陽活埋。
扶蘇針對始皇帝坑術士一事,曾上書勸諫秦始皇說:“天下剛剛安定,邊遠地區(qū)百姓尚未歸附,儒生們全誦讀并效法孔子的言論,而今陛下卻用嚴厲的刑法處置他們,臣擔心天下會因此不安定。希望陛下明察?!鼻厥蓟蚀笈谑菍⒎鎏K發(fā)配,讓他前往上郡監(jiān)督大將軍蒙恬的軍隊,協(xié)助蒙恬修筑萬里長城,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匈奴?!?/p>
【逼令自殺: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再次巡行天下。當年七月,行至沙丘時病重,秦始皇命中車府令趙高寫遺詔給扶蘇,遺詔內容是讓扶蘇將兵權交給蒙恬,趕快回咸陽主持喪事并繼承帝位。當時遺詔已經封好,還沒來得及交給使者送去,秦始皇便不幸去世。秦始皇死后,趙高和丞相李斯等人與秦始皇的小兒子胡亥陰謀篡改秦始皇的遺詔,立胡亥為太子。同時偽造一封遺詔賜給扶蘇,列舉扶蘇和蒙恬的罪過,命令他們自殺。
胡亥派使者將遺詔送到上郡給扶蘇,扶蘇看到遺詔內容,就哭泣著走入內宅,準備自殺。蒙恬阻止扶蘇說:“陛下如今在外,還未立太子,派我率領三十萬大軍把守邊疆,讓公子你來監(jiān)督,這是關系天下安危的重大任務!如今只因一個使臣到來,你就想自殺,你哪里知道這不是奸詐的詭計呢?我請求你重新去請示一下,等請示之后再死也不遲!”使者在旁邊一再逼迫催促,扶蘇為人仁慈,對蒙恬說:“父親賜兒子死,哪里還要再請示什么!”說完便自殺而死。扶蘇死后,胡亥登基,是為秦二世?!?/p>
【秦朝】嬴政再次猛然回頭看著扶蘇,眼中竟是震驚與悲憤“扶蘇!你為何如此相信假遺詔上所說的?!”
扶蘇低著頭,不明思緒“父皇……兒臣”
嬴政看著沉默的兒子,雙手緊握成拳,“罷了,罷了,你的事先暫且放一放”他把目光又重新投向銀幕,而后死死盯著李斯與趙高,眼神狠厲似要將他二人一刀刀凌遲一般
趙高與李斯此時大氣不敢出,跪在地上不斷磕頭求饒“陛下!臣等實屬冤枉啊!”
嬴政讓人將他二人架起,右手拔出秦王劍,語氣冷漠“哦~?冤枉?!那你二人倒是說說,你們何處冤枉?!”
趙高壯著膽子回應道:“陛下,臣與丞相從未有過背叛您與公子扶蘇之心!請您明察,切勿因銀幕上那妖女的一面之詞便草率定罪!”
嬴政眼神微瞇,周身的寒意更加刺骨“哦?那你此話的意思是朕是個聽信讒言的暴君?”
見兩人因恐懼而噤若寒蟬,他內心深處涌起一陣冷笑,隨即命令侍衛(wèi)將他們押下,等候進一步的處置。
劉馨寧自然無從得知那些位高權重者們正熱烈討論的情景,她只是輕輕滑動著手機屏幕,指尖輕觸之處已滑向了下一個視頻。
【他們說,他是歷史上最遺憾的太子之一……】
畫面中,帝王滿面欣慰地輕拍著令他無比驕傲的長子,眼中閃爍著難以掩飾的自豪之光。然而,鏡頭一轉,場景驟變,那曾被帝王視為掌上明珠的太子,此刻卻跪倒在地,淚如雨下。帝王手中的長劍冷冽無情,直指其脖頸要害,昔日的溫情仿佛在這一刻化為烏有。
“你可知你犯的可是謀反死罪!”
【他就是——唐太宗李世民嫡長子李承乾】
【唐朝】李世民難以置信地盯著銀幕上自己的身影,只見那未來的自己手持長劍,直指自己與長孫皇后最為疼愛的長子。而從那冷峻的面容中傳來的“謀反死罪”四個字,如同重錘般敲擊在他的心上。他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轉向了李承乾,那一刻,往事如潮水般涌上心頭。他仿佛又回到了那個風雨交加的夜晚,玄武門下的血雨腥風歷歷在目。那一刻,他親手射殺了兄長與弟弟,將父親軟禁于深宮之中,換來了今日的江山社稷。
可如今命運卻再次降臨至他身上,令他不由悲痛苦笑一聲“呵,真真是氣數(shù)使然啊”
而在一旁的李承乾則是低著頭,雙手緊緊握著,一時間有無數(shù)復雜的情緒接踵而至
【李承乾作為李世民的長子,出生起便被寄予了厚望,被封太子后,李世民更是為他親自安排老師,還準他十二歲起參與討論政事,因李承乾自幼體弱多病,太宗皇帝心疼長子,特許他不用多讀書,然,李承乾卻更加用功讀書,年紀輕輕便展現(xiàn)出卓越的治國才能】
【秦朝】嬴政看著銀幕上李承乾刻苦努力的模樣,由衷向他投去欣賞的目光“不錯,此子小小年紀便性子沉穩(wěn),不驕不躁,確是一個不錯的太子”
【唐朝】永徽之治時期李治看著銀幕之上熟悉而又陌生的皇兄,不由怔住,幼時的皇兄對他寵愛有加,父皇賞賜的物什他總要留些給他們,“皇兄……”
【唐朝】李世民看到這兒依舊不解是何緣由使他們父子之情不復存在
【后來,李承乾在青年時期不幸罹患腿疾,加之師長們的苛責與重壓,令他的內心日漸脆弱敏感。面對接踵而至的挑戰(zhàn)與壓力,他逐漸失去了往日的堅韌與從容,開始放縱自我,行為愈發(fā)乖張。在這條背離正道的路上,李承乾越行越遠,仿佛試圖用這種方式來宣泄心中的苦楚與不甘。先是寵愛樂人稱心,后來還想對苦言相勸的老師們痛下殺手】
魏征等人看著銀幕上的李承乾,原本要進宮勸誡的動作瞬間停住,幾人互相對視商量著減輕點太子的負擔與壓力
而李世民得知他將會患上腿疾之后,便下令讓人去尋藥王孫思邈為他調理身子,他滿臉心疼“乾兒,不必恐慌,朕會讓孫思邈醫(yī)好你的腿疾”
李承乾聞言,緩緩從嘴里吐出幾個字“父皇,對不起,兒臣讓您失望了”
李世民并沒有回答,只是將他輕輕抱住拍了拍他的后背
【一天他無意聽見親弟李泰對李世民說他也想當皇帝,這使李承乾臉色暗了暗,對他起了殺心,然,并未成功,后聯(lián)合李元昌、杜荷、侯君集等人試圖逼宮,兵敗被俘,李世民失望至極,下令誅殺所有謀反黨羽,但唯獨將他廢為庶人】
視頻到此便結束了,但眾帝王與朝臣卻在此刻鴉雀無聲,誰也不知該如何說起,只是靜靜的注視著銀幕
劉馨寧似是意難平,于是又打開了某度搜索李承乾的生平
【立為太子
公元626年(武德九年),李世民即位,是為太宗皇帝,十月癸亥,年僅8歲的李承乾被冊立為太子。史書記載承乾“性聰敏”,“特敏惠”,“豐姿峻嶷、仁孝純深”,太宗非常喜歡他,而李承乾作為大唐的皇太子,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萬眾矚目的生活也就此開始了。
公元629年(貞觀三年),太子太師李綱因為腳疾只能乘著轎子進宮,于是李承乾親自將自己的老師引上殿并恭恭敬敬地行禮,又向其虛心請教,態(tài)度極為禮敬。李綱病逝后,承乾親自為老師立碑。
太宗愛子
公元630年(貞觀四年)五月,唐太宗下詔令承乾“宜令聽訟”,還說“自今以后,訴人惟尚書省有不伏者,於東宮上啟,令承乾斷決。”雖然只是“聽訟”,不過可見唐太宗已經在有意識地鍛煉承乾身為儲君的政治能力了,而這時候的李承乾不過12歲。同年,尚書右仆射杜如晦病重,唐太宗令承乾親自前去慰問。
公元631年(貞觀五年),李承乾原本定于二月行冠禮,不過唐太宗為了不奪農時,將冠禮改在了十月。同年,李承乾生病,而從來不信佛也不信道的唐太宗卻請了道士秦英來為兒子祈福;
等承乾病愈后,唐太宗又召度三千人出家,并特地修建了西華觀和普光寺。
還將獄中的囚犯減免了罪行,以此為兒子祈福。
公元632年(貞觀六年),唐太宗駕幸岐州,李承乾身為太子留京監(jiān)國,八月李承乾來朝,唐太宗高興之余大宴東宮官屬,又賜帛各有差。
公元633年(貞觀七年),李承乾再次生病,唐太宗下旨請?zhí)祗酶呱H為兒子祈福。承乾病愈后,太宗大喜之下賜了綾帛等六十段與及時服十具給波頗。同時也因為承乾多病,唐太宗為了不讓他太辛苦,特別準許他不用多讀書,只要和孔穎達評說古事即可。不過李承乾并沒有借機放縱自己,反而更加展示出了經國安邦的卓越才能,有一次唐太宗讓他試著寫一寫治國的策略,結果他很快便寫滿了三頁紙,內容很有價值,唐太宗看了后非常得意地向侍臣們炫耀說:“先論刑獄為重,深得經邦之要。”
不過,唐太宗也擔心承乾“生長深宮,百姓艱難,都不聞見”,于是對太子左庶子于志寧,杜正倫等人說:“你們輔導太子,平常應該為他講述百姓生活在民間的種種艱苦?!慨斂吹剿凶龅貌粚Φ牡胤剑瑧撚赂抑敝G,使他能有所獲益。而李承乾亦十分好學,不僅令孔穎達撰《孝經章句》,還讓顏師古注班固《漢書》解釋詳明,完稿后又鄭重上表,唐太宗對此大加贊賞,將之珍藏進皇家的圖書館秘閣內,并賞賜顏師古古物二百段、良馬一匹。
公元634年(貞觀八年)二月乙巳,太子李承乾加元服,唐太宗因此大赦死罪以下,賜五品以上子為父后者爵一級,天下大酺三日,又大宴群臣,賜帛各有差。三月,唐太宗駕幸九成宮,九月丁丑,李承乾來朝。同年,李承乾召諸碩德集弘文館講義,又念及“皇帝為寡人造寺,廣召名德”一事,特意請了普光寺高僧釋道岳前來,甚為禮遇。
公元635年(貞觀九年)正月甲申,李承乾娶秘書丞蘇亶長女蘇氏為太子妃,唐太宗為此大宴群臣,賜帛各有差。五月庚子,唐高祖李淵病逝,居喪期間,唐太宗下詔令太子監(jiān)國權知軍國大事,而李承乾“頗識大體”“頗能聽斷”,干得相當出色。六月己丑,朝臣懇請?zhí)谏铣犝?,唐太宗應允,不過“細務仍委太子”,之后唐太宗每每外出巡幸時,都是由太子留京監(jiān)國。
母去子來
公元636年(貞觀十年),長孫皇后漸漸病重,承乾憂心之下便請求大赦囚徒并度人入道,以期冀蒙福佑,卻被長孫皇后斷然拒絕。承乾于是不敢將請求大赦一事上奏,只告訴了自己的太子詹事房玄齡,朝臣聞之紛紛懇請大赦。雖然長孫皇后最終還是拒絕了大赦一事。但唐太宗卻另辟蹊徑,下令重修了三百九十多座廢棄寺廟以此為愛妻祈福。然而如此感人肺腑的夫妻之情、母子之情,卻終究還是沒能從死神手中奪回皇后的生命。六月己卯,長孫皇后崩于立政殿,享年三十六歲。
公元637年(貞觀十一年)四月,李承乾于延興寺造一切經。
公元638年(貞觀十二年)三月丙子,李承乾的嫡長子李厥出生,因為皇孫誕育之喜,唐太宗詔令天下監(jiān)禁囚徒都降罪一等,內外官職事五品以上子為父後者,各加勛官一轉,天下大酺五日,又大宴五品以上于東宮。
同年,李承乾集諸官臣及三教學士于弘文殿,進行了一次極為成功的佛道儒三教學術交流,不僅太子本人“怡然大笑”,與會諸人也是“合坐歡躍”。
公元639年(貞觀十三年),唐太宗下詔令東宮置崇文館。崇文館,為貞觀年間唐太宗專為太子李承乾所設置的學館。崇文館中的學士掌東宮經籍圖書,以教授諸生,但凡課試舉送,皆入弘文館。
不過這時候的李承乾隨著年歲既增再加上患了足疾,開始叛逆起來。于是唐太宗“搜訪賢德,以輔儲宮”,先后挑選了十余位老臣、名臣出任東宮輔臣,如于志寧、
李百藥、杜正倫、孔穎達、張玄素、房玄齡、魏征等,又令劉洎、岑文本與馬周遞日往東宮,與太子承乾談論。然而這些諫臣們卻忽略了很重要的一點,那就是這樣的教育方式是否適合李承乾,一味的進諫是否能夠將承乾已經出現(xiàn)偏差的行為糾正過來?因為通觀于志寧、孔穎達、張玄素等人的勸諫就能發(fā)現(xiàn)共同點——這三人幾乎是比著上疏,而且措辭是一個比一個兇狠,言語一句比一句鋒利,最后卻根本得不到期望中的效果。
太子作為
公元640年(貞觀十四年),李承乾不過蓋個房子,于志寧便上疏批評他過于奢華;李承乾和宦官玩樂,于志寧又上疏批評他,甚至將他比作秦二世。
相比之下,孔穎達更是激烈,他只要覺得李承乾一有不對的地方就立馬犯顏直諫,太子的乳母遂安夫人曾勸說過孔穎達,認為太子年齡既長,不宜總是當著面痛加批評指責,而孔穎達卻表示我這樣做“死無所恨”,結果是“諫諍逾切,承乾不能納”。至于張玄素,那更是無時無刻不諫,言語之急切恨不得李承乾立刻聽他的,至于結果如何更是可想而知了。
李承乾寵幸一名“美姿容,善歌舞”的太常樂人,并稱他為稱心。唐太宗聞之大怒,將稱心殺死。李承乾非常傷心,在宮中為自己死去的男寵立室,讓宮人日夜祭奠。李承乾在宮中為稱心樹冢立碑,并贈予官職,并經常為稱心而哭泣流淚。自此,李承乾與父皇之間的隔閡更深了。
公元641年(貞觀十五年),李承乾私引突厥群豎入宮,再次惹來于志寧的上書。雖然李承乾因為害怕父親知曉而只敢偷偷地暗著來,然而世上并沒有不透風的墻,自己的兒子究竟在做些什么,唐太宗心里自然一清二楚。于是唐太宗下令讓李百藥等人侍講于弘教殿,并囑咐杜正倫要時時規(guī)勸太子注意言行。結果杜正倫在幾次規(guī)勸無效后,便把太宗的話告訴了承乾,承乾一怒之下抗表聞奏,唐太宗對此十分不滿,質問杜正倫“何故漏泄我語?”于是將杜正倫貶為谷州刺史,又左授交州都督,后來又因承乾謀逆一事,將之流放驩州。
同年十二月,唐太宗駕幸洛陽,李承乾監(jiān)國,尚書右仆射高士廉攝太子少師。庚子,唐太宗又命三品以上的嫡子皆出仕東宮。
兄弟奪嫡
公元642年(貞觀十六年)二月,由魏王李泰主編的《括地志》完稿,唐太宗非常高興,如獲至寶,不僅將這部著作收藏進了皇家的藏書閣中,還接二連三地大肆賞賜李泰——先是賜“物萬段”,緊接著又每月賞賜大量的財物,數(shù)量之多甚至超過了太子的規(guī)格,于是唐太宗干脆下詔取消了太子出用庫物的限制。李承乾上表推辭,唐太宗答道:“汝家之冢嫡,國之儲兩,故有斯命,以彰有殊?!闼际氐溃瑹o煩致謝?!?/p>
九月丁巳,唐太宗任命魏征為太子太師。
而此時的李承乾對宮中的一名太常樂人大加寵幸,唐太宗知道后自然將之收殺,結果承乾悲痛之下一連幾個月稱病不上朝,甚至對屢屢勸諫他的張玄素等人意欲痛下殺手。然而就算是承乾胡鬧成了這樣,唐太宗也不曾動過廢太子的念頭,甚至煞費苦心地將魏征任命為太子太師。此舉的目的就是意在告訴眾人,他是絕不會廢掉承乾這個太子。
公元643年(貞觀十七年),魏征病重,唐太宗親自帶著太子與衡山公主(永徽三年改封新城公主)到魏征的府邸探望。三月,左屯衛(wèi)中郎將李安儼上表稱:“皇太子及諸王,陛下處置,未為得所。太子國之本也,伏愿深思遠慮,以安天下之情?!碧铺趧t答道:我知道愛卿你的意思,我的兒子雖患腳疾,可依然是嫡長子,我怎能舍棄嫡子而立庶子呢?
通觀歷史上那些走上謀反之路并失敗的皇子,下場往往只有身首異處這一種結局。但是輪到李承乾時,唐太宗卻沉默了。
唐太宗并無易儲的想法,然而李承乾卻因為忌憚同樣深得父親寵愛且懷有謀嫡之心的胞弟李泰,在試圖暗殺失敗后,遂與漢王李元昌、城陽公主的駙馬都尉杜荷、侯君集等人勾結,打算先下手為強起兵逼宮,結果事情敗露。唐太宗心痛無奈之下,只得將其幽禁別室,又命司徒長孫無忌、司空房玄齡、特進蕭瑀、兵部尚書李勣、大理卿孫伏伽、中書侍郎岑文本、御史大夫馬周、諫議大夫褚遂良等參鞫之,事皆明驗。
李承乾的所作所為固然讓他感到失望,為了將愛子栽培成為合格的儲君,自己付出了多少的心血與精力!然而責之切的背面也是愛之深,李承乾逼宮謀反固然大錯特錯,但唐太宗終究還是愛著這個兒子,實在忍不下心來殺了他,可是自己又不能公然帶頭違反法律規(guī)定,這該如何是好呢?最后唐太宗將這個棘手的問題拿到了朝上,扔給了諸位大臣——你們說說,該怎么處置承乾?結果沒有一個大臣敢回答。
因為關于皇子謀反一事該如何處理根本就無需商討,按律當誅。最后還是通事舍人來濟站了出來,說:“陛下上不失作慈父,下得盡天年,即為善矣?!庇谑翘铺谙铝?,將李承乾廢為庶人,流放黔州,總算是保住了愛子的一條性命。而來濟也因為此事得到唐太宗的看重,官職不斷得到升遷,不久就考功員外郎,次年便升遷中書舍人,與令狐德棻等人共同撰寫《晉書》。
爾后在重新立儲之際,唐太宗深知“泰立,承乾、晉王皆不存;晉王立,泰共承乾可無恙也”,于是果斷立了年幼卻性格溫和的李治為太子,目的就要能夠同時保住承乾、李泰、李治這三個心愛的兒子。
同年四月庚辰,李元昌賜令自盡,杜荷、侯君集等人盡皆伏誅,惟獨主犯李承乾只被廢為庶人。唐太宗在《廢皇太子承乾為庶人詔》中感慨道:“況乎冢嗣,寧不鐘心!”然而承乾這個曾經被寄予了深切厚望的兒子,終究還是叫他失望了。庚寅,唐太宗親謁太廟,以謝承乾之過。九月癸未,承乾徙居黔州。
公元644年(貞觀十八年)十二月辛丑,李承乾卒于黔州(一說貞觀十七年去世15
),唐太宗為之廢朝,并葬之以國公禮。
縱觀李承乾之一生,可以看到唐太宗雖然作為大唐帝國高高在上的天子天可汗,但是在面對自己最心愛的兒子時,卻只如同天底下千千萬萬個最普通的父親一般,細心栽培耐心教導,特別是自己的這個愛子將要繼承自己的帝業(yè),唐太宗更是花費了大量的心血與精力。
承乾不足6歲時,唐太宗便讓赫赫有名的儒學大家陸德明教導他;承乾12歲時,唐太宗便開始有意識地培養(yǎng)其處理政務的能力;李承乾年歲漸長,不循法度后,唐太宗煞費苦心地想要將他引回正道,甚至一聽說有人猜測李承乾的儲位不穩(wěn),立馬將魏征任命為太子太師以絕眾望;哪怕后來承乾犯下了謀逆不遂的滔天大罪,唐太宗失望之余仍要絞盡腦汁保住他的性命,甚至在改立太子時滿心都在為自己的這三個愛子做打算?!?/p>
【唐朝】李世民仔仔細細看完了李承乾的生平,威嚴的帝王在此刻紅了眼,心疼的看著自己的大兒子“乾兒,無論你相信與否,阿耶只會選你成為儲君”
李承乾看著自己的父皇,正欲開口說些什么,但卻被李世民打斷“朕乏了,讓朕一人靜靜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