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就響起了熱鬧的鞭炮聲,小孩3點上學紛紛圍在鞭炮前,隨著呲的一聲鞭炮一飛沖天,在天空爆開朵朵絢爛的煙花,村上打工的年輕人也都趕回來團圓,看到李大姐紛紛上前打著招呼。
一年不見,李大爺和他們寒暄了幾句,看見李大爺手中的大魚大肉,兩個小伙有些疑惑,李大姨家只有他和老伴買這么多菜也吃不完,李大爺的一句話嚇壞了,他們只聽李大爺說他的兒子要回來過年。
村上有什么事很快就傳開了,他們當然知道李大爺兒子死了的事,李大爺也沒有理會兩人的表情,在喜慶的炮竹聲中回了家。
李大娘見老板這么久沒回來,在家等的有些焦急,看到李大爺回來就出門來迎,李大爺站在門口訓斥了老娘幾句,李大爺說路上遇到了打工回來的孩子,所以多聊了幾句,李大娘沒有心思聽他狡辯,就把他推進屋里干活。
李大娘心靈手巧,每年家里的窗花都是自己動手剪,李大爺就負責貼,兩人配合的相當默契。李大爺將漿糊涂到窗戶上,李大娘小心翼翼地將剪好的紅色剪紙貼上去,輕輕按壓,確保每一處都貼合得緊密無間。他們一邊干活,一邊聊著家常,笑聲不斷,整個屋子充滿了溫馨和歡樂。
李大娘動作嫻熟,手法靈活,很快便完成了所有的窗花張貼工作。她欣賞著自己的杰作,臉上洋溢著滿足的笑容。接著,她又開始忙碌起來,準備迎接新年的到來。
李大爺則負責貼上春聯,他站在凳子上,仔細地將大紅的對聯貼在門上,讓它們看起來整齊美觀。他的目光落在橫批上,上面寫著“吉祥如意”四個字,這是對新一年美好的祝愿。
忙忙碌碌間,太陽漸漸西斜,天空染上了一抹絢麗的晚霞。李大爺終于貼完了最后一道大門的春聯,他看著鮮艷的紅色,心中充滿了喜悅。
做完這些,李大姨心滿意足地回到屋里。此時,李大娘已經準備好了包餃子所需的材料,她正熟練地搟著餃子皮,手法嫻熟而迅速。李大爺則坐在一旁,專注地包著餃子,他的手指靈活地捏出一個個形狀漂亮的餃子。
兩人有說有笑,邊做邊聊,氣氛融洽。李大娘告訴李大爺:“今年包的是兒子最愛吃的芹菜餡!”李大爺笑著調侃道:“你兒子可真能吃,去年一口氣吃了三十多個,不知道今年還能不能吃得下那么多?”
轉眼間滿滿一蓋簾的餃子就包好了,李大娘做了一桌子豐盛的菜,該忙的都忙完了,老兩口坐在桌前沉默了下來,李大爺看著李大娘有些心疼,可此時李大娘心里也擔憂著李大爺。
老兩口老來喪子,彼此心里都很難過 他們不停地看著柜子上的老式鐘表,時間差不多了,李大爺起身出了門,他先是用一塊黃紙貼出自己大門的門神,隨后把大門開開,然后回到屋門口,沖著大門的方向就大聲的喊起兒子的名字,那聲音響著村莊就連鞭炮聲不來一掩蓋,李大爺喊了三聲就進了屋。此時李大娘已經躲進了小屋里。
到了午夜鞭炮聲音稀稀拉拉,直到沒了動靜,老兩口也沒聽到廚房有什么異樣,就在他們覺得兒子不會回來了,廚房卻傳來若隱若現的腳步聲,李大爺雙手襯托著微微掀起門簾,只見兒子的鬼魂正坐在桌上吃飯,看到兒子回來了,李大娘哭著就要沖出去,卻被李大爺給制止了,因為先生說了,他們不能驚擾到兒子,老兩口在屋里哭的稀里嘩啦,也不敢發(fā)出一點聲音。不知是不是老天爺同情他們,外面飄起了層層雪花。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李大爺知道兒子要走了,看著兒子漸漸模糊的身影,他們又萬般不舍,但也無能為力,直到身影全部消失,老兩口才出來看著桌上沒有變化的飯菜,他們也不知道兒子吃了多少,老兩口追出門看看還能不能看兒子最后一眼看到地上遺留的一排腳印,腳印從廚房向外走去的,他們順著腳印走到大門口,大門外出現了不一樣的印記,那是一個人跪地磕頭才能留下的印記,老兩囗看的是淚流滿面,因為他們知道那是他兒子留下的,每年他回來都是這樣給他們磕頭的。
漫天的大雪還在下著,他們只希望明年兒子還可以回來陪他們過個團圓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