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元年的第一場春雷
永樂元年正月朔,金陵城外殘雪未消,宮墻之內(nèi)卻已草木萌芽。
朱允樋在奉天殿受萬邦朝賀,改元詔書墨跡未干,卻于玉階之上,聽到一聲悶雷——
不是天象,而是人心。
一、漏夜銅魚
子時,錦衣衛(wèi)北鎮(zhèn)撫司密室燈火如豆。
指揮使紀綱伏案,面前擺著一只鎏金銅魚——魚腹空心,內(nèi)藏蠟丸。
蠟丸上刻著蠅頭小字:
「藍玉舊部,聚于大同,詐稱‘奉天靖難遺孤’,約期三月舉事,擁立代王。」
銅魚乃潛龍衛(wèi)從大同千戶所暗渠撈出,一路八百里加急。
紀綱以火漆封口,連夜呈入大內(nèi)。
二、紫宸殿密議
朱允樋披衣而起,只召三人:
齊泰掌兵部,鐵鉉掌刑部,方孝孺掌內(nèi)閣。
“朕欲以雷霆手段,絕此萌芽,又恐重蹈洪武末年藍獄之禍。”
齊泰請調(diào)京營三萬,圍大同;
鐵鉉主張擒賊擒王,密捕代王;
方孝孺獨言不可:
“藍玉案血流成河,今若再興大獄,天下將謂陛下‘以暴易暴’?!?/p>
朱允樋沉默良久,忽抬手在御案寫下一個字:
「分」
三、分而制之
次日,三道詔書同日發(fā)出:
1. 升代王左右護衛(wèi)指揮僉事張昺為大同總兵,賜蟒衣玉帶——明升暗調(diào),奪其兵柄;
2. 遣駙馬都尉梅殷巡邊,攜“永樂通寶”二十萬緡,犒賞大同諸軍,實則密查藍玉余黨;
3. 以“修繕代王府”為名,命工部急征三萬徭夫,暗筑夾城,三面圍王邸。
四、潛龍北上
二月初二龍?zhí)ь^,潛龍衛(wèi)統(tǒng)領(lǐng)陸風率三百騎,喬裝商隊出居庸關(guān)。
夜渡桑干河,潛入大同城內(nèi)。
三日后,代王府地窖被掘出“龍袍、玉璽、丹書鐵券”各一。
與此同時,梅殷在軍營設(shè)“投書匭”,凡自首者免罪。
一夜之間,自首者竟達七百余人,名冊上赫然出現(xiàn)“靖難舊將”十數(shù)員。
五、春雷驚蟄
二月十五夜,大同無月。
陸風以銅魚為號,開城門,鐵騎突入,代王府火光沖天。
張昺持尚方劍立于王府正殿,宣讀詔書:
“代王朱桂,陰蓄異志,擅造龍袍,著即廢為庶人,徙云南。”
代王仰天大笑:“朱允樋,你終究學了你四叔!”
笑聲未絕,已被鐵鏈鎖頸,拖出王府。
六、銅魚之終
三日后,代王車駕過太行,夜宿井陘驛。
驛卒呈上一甕濁酒,代王飲罷,七竅流血而亡。
驛卒消失無蹤,只留銅魚一枚,置于案頭。
七、京師暗涌
大同捷報未至,京師又起波瀾。
翰林院檢討解縉密奏:
“方孝孺借修《太祖實錄》,暗諷陛下得位不正?!?/p>
朱允樋覽奏,不置可否,只批四字:
「留中不發(fā)」
當夜,他獨入文淵閣,見方孝孺伏案而睡,案上攤開一卷:
“燕庶人起兵,實由削藩過急,陛下宜引以為戒?!?/p>
朱允樋提筆在旁注:
“戒不在削,而在制也?!?/p>
八、春雷動,萬物生
三月朔日,朱允樋祭告天地,詔曰:
“今歲春雷早動,朕當順天應人,開恩科、蠲賦稅、釋輕囚?!?/p>
同日,命工部開吳淞江、白茆塘,募民夫十萬,以工代賑。
江南饑民聞詔,扶老攜幼,云集工地,號曰“永樂河”。
九、尾聲·龍旗北指
三月三,龍?zhí)ь^。
朱允樋立于紫金山巔,遙指北方:
“藍玉余燼已滅,然漠北殘元未靖。
今春雷既動,朕當親率六師,犁庭掃穴?!?/p>
山風獵獵,吹動他腰間新鑄的“永樂劍”。
劍未出鞘,已聞龍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