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歷看著富察容音微微發(fā)白的臉色,心疼地將她擁入懷中,輕聲說道:“朕知道你舍不得和敬遠嫁,朕又何嘗忍心。此次這般安排,也是想讓和敬能常伴我們左右?!?/p>
富察容音微微點頭,靠在弘歷肩頭,感慨道:“和敬是咱們的心頭寶,若她遠嫁蒙古,臣妾實在放心不下。如今能留她在京城,實在是太好了?!?/p>
弘歷微微皺眉,輕撫著富察容音的發(fā)絲,又道:“只是這蒙古求娶之事,雖暫時這般解決,但難保他們?nèi)蘸蟛粫偕露?。朝堂之上,也有大臣對此事議論紛紛,認為此舉可能會影響與蒙古的關(guān)系?!?/p>
富察容音抬起頭,目光堅定地看著弘歷,說道:“皇上,臣妾雖為女子,不懂朝堂之事,但也明白此事棘手。不過,和敬留在京城,對大清而言,也多了一層保障。至于蒙古那邊,或許可以通過其他方式安撫,比如賞賜財物、加強貿(mào)易往來等?!?/p>
弘歷眼中閃過一絲贊許,微笑著說道:“皇后所言極是,朕也是這般想的。只是此事還需從長計議,既要安撫蒙古,又不能委屈了和敬?!?/p>
富察容音輕輕依偎在弘歷懷中,說道:“皇上圣明,定能妥善處理此事。只是皇上為了朝政和后宮,日夜操勞,也要多注意自己的身體才是?!?/p>
弘歷輕輕擁緊富察容音,感慨道:“有皇后這般體貼入微,朕便是再辛苦,也覺得值得。只是后宮之事,也讓皇后費心了。今日嫻妃之事,皇后覺得該如何處置才好?”
富察容音微微思索后說道:“嫻妃此次雖稱是無心之失,但身著繡有姚黃牡丹的衣裳來請安,終究是犯了忌諱。若不加以懲處,恐其他妃嬪會效仿,后宮規(guī)矩便難以維持。只是她既已被皇上禁足,臣妾覺得可先觀察幾日,看看她是否真心悔過。”
弘歷點頭表示贊同,說道:“皇后考慮周全,就依皇后所言。只是這后宮之中,總有一些人不安分,朕希望皇后莫要太過操勞,若有難處,盡管告訴朕。”
富察容音微笑著說道:“臣妾明白,有皇上的支持,臣妾定能將后宮打理好,不讓皇上分心?!?/p>
兩人相擁而坐,在這靜謐的長春宮中,輕聲交談著,燭光搖曳,映照著他們相互依偎的身影,為這略顯凝重的氛圍增添了幾分溫馨。然而,他們心中都明白,無論是后宮的紛爭,還是朝堂上與蒙古的關(guān)系,都猶如潛藏在暗處的波濤,隨時可能掀起更大的風(fēng)浪,而他們必須攜手并肩,共同應(yīng)對這未知的挑戰(zhàn)。就在弘歷與富察容音商議后宮諸事時,養(yǎng)心殿中,一位太監(jiān)匆匆來報:“皇上,鄂爾泰大人求見,說是邊疆戰(zhàn)事又起,有緊急軍情奏報?!?/p>
弘歷臉色瞬間一凜,松開富察容音,神色嚴肅地說道:“皇后,看來朕得立刻去處理此事?!备徊烊菀粜闹袚?dān)憂,但還是溫婉地點點頭,說道:“皇上請便,國事為重,臣妾等皇上回來。”
弘歷匆匆趕到養(yǎng)心殿,鄂爾泰早已等候多時,見皇上來了,趕忙跪地奏道:“皇上,蒙古部落中的部分勢力因和敬公主未嫁入,心懷不滿,竟聯(lián)合其他一些小部落,在邊疆挑起戰(zhàn)事,我方軍隊已與他們交火,目前局勢緊張?!?/p>
弘歷眉頭緊皺,在殿中來回踱步,思索片刻后說道:“傳朕旨意,命傅恒即刻率領(lǐng)精銳部隊前往邊疆增援,務(wù)必穩(wěn)住局勢,切不可讓這些部落的野心膨脹?!?/p>
鄂爾泰領(lǐng)命后匆匆離去,弘歷深知,此次邊疆戰(zhàn)事因和敬公主拒嫁而起,處理稍有不慎,便可能引發(fā)更大的危機。他坐在龍椅上,陷入沉思,如何在應(yīng)對戰(zhàn)事的同時,又能安撫蒙古各部落,避免局勢進一步惡化,成了擺在他面前的難題。
而此時的長春宮內(nèi),富察容音也在為邊疆戰(zhàn)事憂心忡忡。她深知這場戰(zhàn)事與和敬公主留京一事緊密相關(guān),心中不禁暗暗自責(zé),若不是自己舍不得和敬遠嫁,或許不會引發(fā)這場沖突。但她也明白,遠嫁和敬并非良策,若公主在蒙古受了委屈,她這個做母親的更是心如刀絞。
思索再三,富察容音決定修書一封給遠在蒙古的一位故交。這位故交在蒙古部落中頗具威望,她希望通過故交從中斡旋,了解那些挑起戰(zhàn)事部落的真實意圖,看看能否通過和平方式解決爭端。
與此同時,嫻妃在延禧宮中閉門思過。她心中對嘉妃的陷害恨之入骨,也深知此次若不能妥善應(yīng)對,自己在宮中的地位恐將一落千丈。她坐在窗前,望著窗外的天空,心中暗自謀劃著如何洗清自己的冤屈,重新獲得皇上和皇后的信任。
幾日過去,傅恒傳來前線戰(zhàn)報,雖暫時穩(wěn)住了局勢,但雙方仍處于僵持狀態(tài),且敵方不斷增兵,戰(zhàn)事陷入膠著。弘歷看著戰(zhàn)報,心急如焚,再次召集大臣們商議對策。朝堂之上,大臣們各執(zhí)一詞,有的主張強硬出擊,徹底剿滅叛亂部落;有的則認為應(yīng)盡量避免大規(guī)模戰(zhàn)爭,以免勞民傷財,可通過談判解決問題。
就在眾人爭論不休時,富察容音收到了蒙古故交的回信。信中提到,挑起戰(zhàn)事的部落主要是想通過此舉向大清施壓,迫使和敬公主下嫁,同時也想借機獲取更多的利益。富察容音看罷,覺得或許可從這方面入手,尋求和平解決戰(zhàn)事的辦法。
于是,富察容音將信件內(nèi)容告知弘歷,并建議道:“皇上,或許可派使者前往蒙古,與那些部落談判。一方面表明我們的強硬態(tài)度,讓他們知曉大清不可欺;另一方面,可適當給予一些利益,比如開放貿(mào)易口岸、增加賞賜等,以滿足他們的部分需求,或許能化解這場危機。”
弘歷聽后,覺得此計可行,但又擔(dān)心此舉會被蒙古部落視為軟弱。他陷入兩難境地,不知該如何抉擇。此時的大清,邊疆戰(zhàn)事吃緊,朝堂上下人心惶惶,后宮中也因這場戰(zhàn)事暗流涌動。而弘歷與富察容音,又將如何在這錯綜復(fù)雜的局勢中,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平息邊疆戰(zhàn)火,維護后宮安寧呢?一切都充滿了未知與挑戰(zhàn),等待著他們?nèi)?yīng)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