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不一樣的一年
我叫李芊,今年16歲,是即將要成為一名高中生的 普通初三學(xué)生
我的父親叫李大海,是林七油田二廠的一個小主任
我的母親叫牛玲玲,是一個女老板,經(jīng)營著林七油田最大的飯店“小蜀都”
我還有一個哥哥叫李肆,他大我一歲,在林七二中讀高一
母親生我的時候是早產(chǎn),我生下來時只有五斤重,又瘦又小,全家的注意力都花在了我身上,生怕我哪里生病,所以父母總是會關(guān)心我比哥哥多一些。
-
一個家里若是有兩個年紀相仿的孩子,日常中的嬉笑打鬧便成了家常便飯。兄妹間的爭執(zhí)與和好,如同變化莫測的天氣般頻繁上演
從小父母在我們兄妹間就更偏向于我,尤其是父親,無論我倆發(fā)生什么矛盾,他一定是把所有過錯都怪哥哥身上,總是會隨手拾起身邊的東西追著哥哥兇到:
“小李肆你過來來,你看你還哪有個當(dāng)哥的樣!”
我哥雖然經(jīng)常被罵,有時還會因為我被父親冤枉,但他也就是嘴上總說李大海偏心,實際上對我非常好,不管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都會第一時間想起我,有時我都會覺得對不起我哥,但他總是會說:
“你可是我李肆的親妹,我不對你好對誰好?”因為父母工作都很忙,所以大部分的時間都是我和我哥。
-
早產(chǎn)兒的我在16歲時已經(jīng)長到了一六八的身高,出落得亭亭玉立,遺傳了我父母的優(yōu)秀基因,鄉(xiāng)鄰都夸我是天生的美人胚子。他們倆還經(jīng)常擔(dān)心我營養(yǎng)跟不上會長不高,現(xiàn)在終于是放心了。
反觀我哥,17歲的大小伙子居然才一七八,隔壁苗苗姐的弟弟芽芽都已經(jīng)一米八多了。按父親的話說“李肆 你真是一點沒隨我啊”
“那不是因為你倆把好東西都給我妹了”
父親抽出腰間的皮帶就要上手“李小肆!說這話你都喪良心,從小到大啥東西少你的了?”“你妹吃啥你少吃了?”“成天就知道花錢搗蛋考倒數(shù)第一你還會干啥?”
父親生氣的時候?qū)λ@個親兒子可是從不慣著,那真是伸手就打 抬腳就踹,不分輕重。母親自然是心疼兒子的,一邊攔著父親一邊喊“李大海 你是不是虎!那是你親兒子 你這么踹他!”
我哥這時就會躲在我身后,看父親就此作罷他還嬉皮笑臉,父親看他這個樣子更加生氣“你個小兔崽子,你給我過來來”
尤其是在看到兩張截然不同的成績單后,父親先是會笑容滿面的看向我“哎我滴老閨女啊,又考這么高分!想要啥獎勵?爸都給你買”
然后又一臉怒火的轉(zhuǎn)向我哥“都是一個爹一個媽,差距咋就這么大呢?你真是一點沒隨我啊,小李肆”
“我妹她初中生,這卷子比我的簡單”
“啥玩楞?”父親既生氣又無奈的冷笑一聲看著他的傻兒子,隨后又抄起家伙
“咋的?你是沒上過初中啊?你上初三的時候及格過嗎?瘸子走路怪路不平”
-
我哥自小便總是一副玩世不恭的模樣,對待任何事情似乎都提不起長久的興趣,總是時而熱衷,時而怠惰,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
但只有一件事是他從上幼兒園時就認定了—那就是長大了娶苗苗姐當(dāng)老婆
我們都是油田子弟,自小便在一個大院里嬉戲成長。我哥與苗苗姐,還有胡子姐——胡秋敏,三人之間結(jié)成了牢不可破的“鐵三角”友誼。
而幼時的我和程芽芽,則總是作為他們身后的小尾巴,形影不離。
三家人之間的關(guān)系親密無間,宛如一家。三位父親曾在花房后的小院里,親手為我們打造了一處樂園——那里有旋轉(zhuǎn)座椅和秋千,到現(xiàn)在那里依舊是我們的秘密基地,承載著無數(shù)歡聲笑語
我哥對待朋友向來慷慨大方,常常自掏腰包請客,班里的同學(xué)過生日他都會挑選禮物相贈,卻從不期待得到同等的回饋。他常戲稱自己為“二中的扛把子”,言下之意,就沒有他解決不了的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