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陽光如細(xì)碎的金粉,透過雕花木窗的縫隙輕輕灑落在李浩的臉龐,他緩緩睜開雙眼,眸中漸漸褪去夜色的朦朧,取而代之的是被晨光喚醒的清澈。宮女們早已靜候多時,... 更多精彩內(nèi)容,盡在話本小說。" />
清晨的陽光如細(xì)碎的金粉,透過雕花木窗的縫隙輕輕灑落在李浩的臉龐,他緩緩睜開雙眼,眸中漸漸褪去夜色的朦朧,取而代之的是被晨光喚醒的清澈。宮女們早已靜候多時,一應(yīng)洗漱用品皆已備齊;他輕舒長臂,緩緩起身,在她們嫻熟而恭敬的服侍下完成了更衣與洗漱,整個過程如同行云流水般自然流暢。
雪皎殿下,今日乃是您首次參與早朝,奴婢已為您備妥朝服。晨光初照,衣物在柔和光線中更顯莊重華貴,正待您披掛上身,展現(xiàn)威儀。
宮女恭敬地說道。
李浩微微頷首,心中已然明了——今日的早朝便是他初試鋒芒的舞臺。他深知,唯有將謙遜與智謀完美融合,方能在這群雄并立的朝堂之上,留下令人矚目的印記。
穿上朝服,李浩對著銅鏡整理了一下儀表,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絲堅定。他深吸了一口氣,走出了寢宮。
早朝的鐘聲響起,文武百官陸續(xù)進(jìn)入大殿。李浩跟在隊伍的最后,他的目光在人群中掃過,觀察著每一個人的神態(tài)和動作。他注意到,有些人的目光中帶著審視,有些人則是好奇,還有些人則是不屑。
裴公公和親王到!
太監(jiān)的聲音響起,李浩邁步走進(jìn)大殿,他的步伐穩(wěn)健,眼神堅定。他按照禮節(jié)向乾隆皇帝行禮,然后站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乾隆皇帝的目光在李浩身上停留了片刻,隨后輕輕點頭,旋即繼續(xù)埋首于政務(wù)之中。李浩立于一側(cè),默默地傾聽著眾臣的匯報與爭論。他漸漸察覺,朝堂之上的氛圍遠(yuǎn)非表面那般莊重肅穆,而是暗藏著洶涌的波濤與錯綜復(fù)雜的角力。
大臣陛下,江南之地近日水患肆虐,無數(shù)生靈涂炭,家園盡毀。微臣懇請圣上即刻派遣賢能之士前往災(zāi)區(qū),主持賑濟(jì)事宜,以解萬民倒懸之急。
一位大臣出列奏道。
乾隆皇帝眉頭微蹙,這個問題如同一道難以逾越的關(guān)卡,屢屢在他耳邊回響,然而直至今日,他仍未覓得一個妥善的解決之策。
乾隆皇帝各位愛卿有何良策?
乾隆皇帝問道。
大殿之內(nèi),一時間沉寂如淵,眾人皆因心頭的沉重而不敢輕易打破這份靜默。李浩心知,此刻正是一展身手的良機(jī),他能感受到,空氣中彌漫著的不僅是壓抑,還有對他即將展現(xiàn)才能的期待。
愛新覺羅弘晝(李浩)皇上,臣弟有一計。
李浩緩步出列,他的聲音雖不算洪亮,卻字字清晰,回蕩在整個大殿之中,令在場的每一個人為之側(cè)耳。
乾隆皇帝看了他一眼,眼中閃過一絲驚訝。
乾隆皇帝哦?弘晝有何良策?
愛新覺羅弘晝(李浩)陛下,江南水患頻發(fā),實非朝夕之變所致。臣弟以為,除派遣官員前往賑濟(jì)災(zāi)民外,更需從根源著手,方能治本。故臣弟斗膽建議,宜興修水利,革新江南水系布局,唯有如此,方可長久遏制水患,保一方安寧。
李浩緩緩說道。
大殿內(nèi)響起了一片竊竊私語,有的大臣點頭稱贊,有的則是面露懷疑。
乾隆皇帝沉思了一會兒,然后點了點頭。
乾隆皇帝弘晝所言有理,朕會考慮你的建議。
李浩微微一笑,他知道,自己已經(jīng)成功地引起了乾隆皇帝的注意。
早朝的喧囂漸行漸遠(yuǎn),李浩并未急于返回寢宮,反而信步于這莊嚴(yán)而又錯綜復(fù)雜的宮苑之中。他知道,唯有掌握更多隱秘的信息,方能在這爾虞我詐的深宮內(nèi)院中穩(wěn)操勝券,步步為營。
南蓁姑姑殿下,您在這里啊。
一個宮女匆匆走來,神色有些慌張。
愛新覺羅弘晝(李浩)怎么了?
李浩問道。
南蓁姑姑皇上請您去御書房一趟。
宮女低聲說道。
李浩心中一動,他知道,這是乾隆皇帝想要單獨見他。他點了點頭,跟著宮女來到了御書房。
乾隆皇帝正坐在書桌前,手中拿著一份奏折。他抬頭看了李浩一眼,然后放下了手中的奏折。
乾隆皇帝弘晝,你今天在朝堂上的表現(xiàn)不錯。
乾隆皇帝淡淡地說道。
愛新覺羅弘晝(李浩)謝皇上夸獎,臣弟只是盡自己的本分。
李浩恭敬地回答。
乾隆皇帝你對江南水患的看法,朕很感興趣。你有什么具體的計劃嗎?
乾隆皇帝問道。
李浩心中一喜,他知道,這是乾隆皇帝在考驗他。
愛新覺羅弘晝(李浩)陛下,臣弟以為,可從以下幾點著手應(yīng)對。首先,應(yīng)派遣精干之臣前往江南,親歷災(zāi)區(qū),詳查水患實情,以便制定更為精準(zhǔn)的對策。繼而,延請通曉水利之士,精心規(guī)劃,設(shè)計出切實可行的治水方案。最終,則需統(tǒng)籌調(diào)配充足的人力與物資,保障工程有條不紊地推進(jìn)。
李浩詳細(xì)地說道。
乾隆皇帝點了點頭,他對李浩的回答很滿意。
乾隆皇帝好,朕就派你去江南,負(fù)責(zé)這個水利工程。你可有信心?
乾隆皇帝問道。
李浩心中一震,他沒想到乾隆皇帝會給他這樣一個重任。但他很快冷靜下來,他知道,這是一個巨大的機(jī)會,也是巨大的挑戰(zhàn)。
愛新覺羅弘晝(李浩)臣弟有信心,一定不負(fù)皇上所托。
李浩堅定地回答。
乾隆皇帝笑了笑,他對這個弟弟越來越感興趣了。
乾隆皇帝好,那你回去準(zhǔn)備一下,三日后出發(fā)。
乾隆皇帝輕揮衣袖,示意李浩可以退下。李浩深諳宮廷禮儀,恭敬地行了一禮,隨后悄然退出了彌漫著墨香與權(quán)勢氣息的御書房。那一刻,他心中波瀾起伏,深知自己的命運已然被悄然改寫,前方正有一條嶄新而未知的道路等待著他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