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回到一百多年前)
學生:您在做什么?教授?
教授:我在嘗試創(chuàng)造一種全新的生命形式。
學生走進了教授的實驗室,望著桌子上各種各樣復雜的零部件。
學生:哇哦,教授,這些是什么?看起來好先進的樣子!
教授:問的好!這些是一臺機器的組裝零部件。
學生:教授,您剛才不是說要創(chuàng)造全新的生命嗎?我還以為您要搞基因融合呢?話說機器怎么會是生命呢?
教授:不不,這可不是一般的機器,這可是能改變世界的偉大發(fā)明。一種全新的類人機器,也就是機器人。
學生:什么?機器人?
教授:對。機器人在未來將會有很大的市場需求。人類要想獲得更大的進步,必須得依靠機器人。
學生:我還是不明白。
教授:你聽說過科幻小說里的'戴森球'嗎?
學生:聽說過,戴森球能包裹恒星,吸取恒星的能量作為能源。對于星際文明來說,在宇宙中穿梭航行需要消耗巨大的能源,所以很多星際文明會選擇利用恒星釋放的能量來作為儲備能源。
教授:嗯,但這樣的工程是費時費力且含有一定危險性的。
學生:我明白了教授。您的意思只要我們?nèi)祟惪梢耘可a(chǎn)更多的機器人,任何巨型工程都能變得可能。
教授:正解。有了機器人,人類的生產(chǎn)力會迎來前所未有的突破。為未來人類發(fā)展星際文明打下堅實的基礎。
學生:可是這樣做不就是把機器人當成了工具嗎?
教授:勞動成果機器人自己也可以享用。我們當然不會讓機器人白工作的。就像以前的上司也不會讓底下的人類員工白白工作的。
學生:我想了解一下這類全新的生命。
教授:其實,我已經(jīng)創(chuàng)造了一臺機器人樣品了,我叫它小寶。
學生:我能看看它嗎?
教授:當然可以。小寶,過來吧,順便幫我倒一杯茶。
小寶邁著機械步伐緩慢的走了過來。小寶的身高只有一米,和人類一樣直立行走。機械手上還握著一杯茶。
學生:和人類一樣擁有四肢的機器人!
教授:是啊。這和曾經(jīng)的仿生機器不同,我讓它成功學會了像人類一樣直立行走。每一步都得經(jīng)過幾百億次數(shù)據(jù)運算,只要算錯一次都會摔倒。
學生:為什么一定要讓機器人直立行走呢?我們用滾輪的方式明明也可以達到同樣的目的,而且還節(jié)省了大量運算代碼的開發(fā)。
教授:機器人的發(fā)展方向一定得是更像我們?nèi)祟惒判校@樣才能讓人類對其產(chǎn)生親切感和認同感。如果可以,我還想給機器人套上一層硅膠皮膚。
教授:這只是初始階段。以后的幾天我會在它的過道上多加一點障礙物來訓練小寶的模型。普通人類穿過這些障礙物只需要十秒鐘,我給小寶五分鐘的時間。
學生一直盯著機器人小寶的動作一動不動。
教授:哈哈,看入迷了吧。別小瞧它現(xiàn)在動作笨拙,如果模型訓練的足夠好,以后它會比你還靈活自如。
學生:教授。你覺得一百多年后的世界會是機器人與人類共存的世界嗎?
教授:必然是。未來的世界至少有一半是屬于機器人的。它們?yōu)槲覀冏鍪?,我們得回饋它們應有的社會?quán)利,這樣社會才能形成一個穩(wěn)定、和諧發(fā)展的系統(tǒng)。它們適應我們,我們自然也得去學會適應它們的存在。
學生:比如呢?
教授:比如未來的世界將會有一部法律是人類為機器人制訂的。未來的衣服、褲子、鞋子將會有一半是為機器人量身定做的。還有人類為這類特殊群體專門設計的充電站。
學生:這樣的社會一定很有意思吧。
教授:當然了。只有敢于適應新的事物出現(xiàn)人類才能進步。
注:'小寶'后來正式成為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學會直立行走的機器人。這為后期機器人學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