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帶著使命前往江東,雖然氣定神閑,可是洞明世事如你,心中深刻明白,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這個世界上有太多難以預(yù)料的事情,縱然人千方百計去謀劃,終究也會在實踐之中,發(fā)現(xiàn)諸多漏洞!】
【這些漏洞,往往意味著失敗的降臨!】
【而你,就是那補天之石!】
諸葛亮被引至孫權(quán)面前,一番高談闊論,開闔有度。
面對江東群臣的詰問與刁難,他憑借三寸不爛之舌,一一破解,見招拆招。
甚至轉(zhuǎn)守為攻。
言語之中,還精準切中的曹軍的要害:不通水性、遠來疲敝!
只是幾句話,就勾勒出未來戰(zhàn)局,乃至天下時局的藍圖!
孫權(quán)此時正值年盛,見到頗負盛名的臥龍先生,眼中異彩連連。
“先生追隨劉備?”
“沒錯?!?/p>
“劉備并不算豪強,以先生之才,當有更廣闊的天地。”
孫權(quán)大笑道,言語中滿是暗示。
諸葛亮拱手一禮,也跟著微笑。
“素來聽聞吳侯眼光毒辣,覓得麾下賢才無數(shù)。今日一見果不其然!只是……”
孫權(quán)聞言,倍感受用,連忙追問:“只是如何?”
諸葛亮輕嘆一聲。
“只是君侯識得治國之才,卻是不知濟世之才!”
“治國之才如滄海鱗魚,才學(xué)愈高,則所應(yīng)待的天地愈廣!”
孫權(quán)被勾起了興趣:“濟世之才呢?”
“濟世之才不著眼于一時一地,縱然眼前有汪洋大海,也只當做是大點的水洼而已!”
“因為濟世之才心中自有一番新的天地,這番新天地,才是濟世之才用武之處!”
“他的天地,他要自己開辟!”
一席話下來,原本還對諸葛亮指指點點的東吳群臣,無一人再敢出聲。
孫權(quán)此刻目光深邃,沉吟良久。
“先生說的,是劉備的話還是先生的話?”
“自然是我的話,只不過我已決意托付主公劉備了?!?/p>
諸葛亮云淡風輕地回答。
以孫權(quán)的眼界,見諸葛亮這般人才居然能誠心追隨劉備,自然也不再敢在戰(zhàn)略上小瞧劉備。
“‘強弩之末’、‘鼎足之勢’……”
孫權(quán)回味著諸葛亮方才的話。
這些戰(zhàn)略構(gòu)想,隨便拿出去一個,就能讓當今之文士驚掉下巴。
而諸葛亮居然氣定神閑地淡然說出。
就如同自比管仲樂毅一般平淡!
“好,承先生金玉之言,今日我便同劉豫州一同,共抗曹賊!”
【孫權(quán)派魯肅領(lǐng)兵三萬,同你歸去?!?/p>
【如此,孫劉聯(lián)軍大勢已成!】
【不久便是曹操兵臨城下,馬嘶江畔!】
【此刻你們跟曹操二十萬大軍之間,只有一道長江天險!】
【正所謂謀事在人!在場所有人都未曾料到,這會是一場多么震古爍今的戰(zhàn)斗!】
【會是怎樣暢快淋漓的博弈!】
曹營。
“丞相,天氣寒冷,糧草告急!”
“丞相,士卒多有疾?。 ?/p>
“丞相,關(guān)西尚有馬超、韓遂,不可曠日久戰(zhàn)啊!”
曹操聽聞謀士一言接一語,心中已經(jīng)對于戰(zhàn)局有了自己的判斷。
這名千古梟雄一揮手,四下謀士齊齊噤聲。
他已經(jīng)露出運籌帷幄的笑容。
宜速戰(zhàn)速決!
此戰(zhàn)一定不能拖延,一旦陷入持久拉鋸的局勢,自己這二十萬大軍,與二十萬土雞瓦狗又有何異!
況且士卒不習慣水戰(zhàn),要想個法子!
只要按照自己的計劃來,此戰(zhàn)必勝!
前線戰(zhàn)場,二十萬對三萬,優(yōu)勢在我!
“……基本上,曹操就會這么考慮?!?/p>
軍帳之中,諸葛亮云淡風輕地笑著分析道。
“按照我的計謀來,曹軍二十萬,必定鎩羽而歸!”
他知道,此戰(zhàn)困難重重。
縱使自己胸有定計,威信可能也不足以取信于人。
只因曹操聲稱擁兵八十萬,以順討逆。
何等令人絕望的大劣勢!
舉目四座,張飛等一眾武將皆是神色凝重。
不是不信,是一時不敢信!
兵力成倍的差距,所造成的戰(zhàn)局傾斜,往往是人力之所不及的!
所謂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戰(zhàn)之。
如今前線軍隊,己方三萬,敵軍二十萬,能提著膽子上戰(zhàn)場的都足以稱得上血勇了!
更遑論篤定能讓敵人夾著尾巴滾蛋!
張飛思索了一下,瞪著一雙環(huán)眼,大聲道:
“這一路撤退,邊打邊走。軍師多番決策,未有錯誤!”
“此次若非軍師能聯(lián)合東吳,我等還不知道要經(jīng)歷幾次長坂坡那般的凄涼!”
“軍師且直言,我等信軍師!”
群臣諸將附和聲四起。
這般頂著兵力的大劣勢,正面迎敵,還能篤定必勝。
縱然放眼華夏歷史,也找不出幾次!
一個“信”字,便把性命相托!
曾幾何時,諸葛亮還是隨著叔父逃難的孩子,是一個隱居隆中,沒有經(jīng)驗的書生。
這些文臣武將,一路上從質(zhì)疑到驚愕,從驚愕到觀望,又從觀望到信任。
看著這些一路顛沛流離的志同道合之士,諸葛亮眼眶不禁也有些濕潤。
“先生!”劉備也適時出言敦促。
此刻營帳中,正是未來蜀國的核心,而這些人都把目光與希望毫不猶豫地放到了中心,那年僅二十七歲的青年身上。
諸葛亮重整心情,對眾人拱手一禮,隨即道:
“我有一計,可破敵寇百萬!”
“火燒赤壁!”
【恰巧的是,周瑜周公瑾近日也到了戰(zhàn)場。】
【他和你提出了相同的戰(zhàn)術(shù)!】
【正是這種天才之間的默契,才真正奠定了曹軍的敗亡!】
鏖戰(zhàn)當夜。
明月皎潔,光芒幽幽。
長江天塹之上,一眼望去,籠罩著淡淡的薄霧。
水面蕩漾著零星月亮的反光。
靜謐。
而把這份靜謐碾碎成血腥之氣的是,江水之上那一尊尊龐然大物。
是曹軍。
是大大小小成千艘橫在江面的戰(zhàn)船!
中間用鐵索木板連接,軍馬走在上面,也是如履平地!
這正是曹操志得意滿、勝券在握的資本!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曹操站在船頭,對著對岸大笑吟詩。
釃酒臨江,橫槊賦詩!
馬上江南就是自己的囊中之物!
曹操回頭看著諸位臣下和大將,慷慨出言:
“收復(fù)江南,天下就太平了,此后和諸位同享富貴!”
群臣激動地應(yīng)和,生怕叫的聲音小,以后的富貴少自己一分。
曹操鷹視戰(zhàn)船前方,瞇著眼。
此番大戰(zhàn),手到擒來!
只是那周瑜,別給我整出什么意外……
孫劉聯(lián)軍。
“怎么還是西南風!”
周瑜眼中充斥血絲,站在江邊,看著遠方逐漸逼近的黑影,不禁感到有些窒息。
火攻、火攻,沒有風向,怎么火攻?
放一把火,然后燒掉自己嗎?!
此刻西南風拂面,周瑜并不感覺清風涼爽,只覺得這風帶著沁入骨子的冷意。
“對了,諸葛亮,他說他能借東風……東風在何處!”
面對不斷逼近的曹軍,黃蓋此刻已經(jīng)部署在前線,數(shù)十艘滿載燃油的火船也是蓄勢待發(fā)。
后方還有無數(shù)張弓欲射的火箭手。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只欠東風!
只要最后這個條件達成,這場三萬對二十萬的戰(zhàn)役,就能直接完美地終結(jié)!
周瑜急的額頭冒汗,蹬蹬走下瞭望臺就要派人詰問。
他此刻心情復(fù)雜,身為江東首屈一指的軍事家和政治家,他并不想向諸葛亮低頭。
可是此番火攻已然是神來之筆,如果這一筆落不下,那可就真的要眼見曹賊在江南建上一座“銅雀臺”了。
“孔明?。。 ?/p>
江畔不遠處,七星壇。
諸葛亮坐在椅子上,羽扇輕搖,望著冥冥夜色。
“這公瑾,還真把我當巫師了?!?/p>
望了一眼東方,心中似有計劃。
他面容嚴肅,扇子朝西方一揮。
并沒有什么動靜,依然是輕輕的西南風。
諸葛亮搖搖頭,起身正準備再裝腔作勢做一段法,忽然臺上一圈燭火有了輕微的搖曳。
紅燭橘紅的火苗,原本在西南風的壓力下,齊齊斜向東。
此刻閃爍了一瞬,火苗驀然變直。
之后齊齊傾向西方!
“還好,在誤差時間之內(nèi)?!?/p>
諸葛亮終于露出釋懷的笑。
哪里有什么做法借風?
氣象預(yù)測,不過是亮平生的雜學(xué)之一罷了!
周瑜此刻已經(jīng)滿面震撼。
之前無論諸葛亮出什么絕妙的計策,周瑜多少都能夠理解,并有信心應(yīng)對。
可是諸葛亮宣告自己能在七星臺之上巧借東風,促成火燒赤壁大計?
這實在是難以置信!
在周瑜自己的預(yù)料之中,決戰(zhàn)之日,刮東風的可能性很小。
所謂火攻之策,周瑜自己也并沒有十足的把握。
不過是在以少對多之時,可以賭得上一把的奇策罷了。
可是諸葛亮……
感受著忽然轉(zhuǎn)變的風向,這昭示著勝利的東風,周瑜有些懷疑人生。
“這種事情真的可能嗎?難道諸葛亮真的會法術(shù)?”
周瑜喃喃自語之間,只見江中已然起火!
東風就仿佛進攻的訊號,接觸到這條信號的黃蓋,以及各將領(lǐng)心領(lǐng)神會。
用宣告勝利的火焰點燃了赤壁這個戰(zhàn)場!
原本只是幽幽微光的夜,現(xiàn)在火光滔天。
透過灼烈的火光,周瑜似乎能遙遙看見,立于船頭的曹操那不甘、怨憤的眼神。
乃至于周瑜心中對諸葛亮是升起一股未知的恐怖。
“既生瑜,何生亮!”
三國之地,如同滄海橫流!
百川歸海,匯集成江河,彼此碰撞,互有消長!
周瑜有一言未曾說出口,他怕動搖軍心。
如果百川激流,終有結(jié)果。
那諸葛亮就是大海中心,唯一深不見底的空洞!
【赤壁之戰(zhàn),三國時期著名的以少勝多戰(zhàn)役!】
【此戰(zhàn)前線以3萬對20萬而勝,曹操敗軍倉皇而退,中途又因疾病與饑餓死傷慘重,孫劉聯(lián)軍可謂大勝!】
【你身為謀士,執(zhí)棋落子,與周瑜共參火攻之奇策!】
【占據(jù)天時地利人和,終成千古名役!】
【當孫權(quán)、曹操這樣的梟雄,和周瑜這樣的名士,回首這一戰(zhàn)?!?/p>
【朦朧之間,他們眺望長江滔滔,會發(fā)現(xiàn)這江水對二十萬軍隊來說,顯得太過狹窄,并非鐵壁?!?/p>
【而你,諸葛亮輕搖羽扇立在江邊,氣定神閑,風輕云淡?!?/p>
【他們終將覺察?!?/p>
【原來你,才是不可逾越的天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