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國連年戰(zhàn)爭,土地荒蕪,無人耕作?
諸葛亮就當自己是商鞅,實行土地國有,均田改制!
豪強富商貪心不足,無休無止地兼并土地?
諸葛亮就當自己是劉備,經(jīng)濟上抑制,法律上嚴懲不貸!
百姓耕作勞動壓力大?
諸葛亮就當自己是李牧,讓軍人跟著老百姓一起種地,減輕賦稅,恢復民生!
國內(nèi)很多地方缺乏水利設施?
諸葛亮就當自己是李冰,重修都江堰,因地制宜建造水利設施!
即使是近兩千年后,蜀地還有大諸葛堰,小諸葛堰。
南中有叛亂?
諸葛亮就化身為關羽,張飛。
親自帶兵,霹靂出擊。不到一年,平定南中!
南中地區(qū)經(jīng)濟落后?
諸葛亮就又當了一次神農(nóng),把農(nóng)耕技術推廣,大力發(fā)展當?shù)亟?jīng)濟!
時至21世紀,還有許多地區(qū)以諸葛亮為信仰。
諸葛亮把自己一個人當十個人用,總算穩(wěn)住國內(nèi)近乎分崩離析的人心。
蜀國,這個真正的漢室正統(tǒng),又有了一戰(zhàn)之力!
之后蜀國連年用兵,老百姓都沒有太沉重的壓力。
三國時期魏國吳國,民變次數(shù)皆在二十次以上,而蜀國民變,只有三次!
百姓的態(tài)度,才是最真的真相!
誰把老百姓當人,老百姓就愛戴誰!
【攻城略地,你是刀兵鏗鏘,飲血千里!】
【守土護疆,你是塞上長城,名撼古今!】
【樓船夜雪,鐵馬秋風,筆頭千字,胸中萬卷!】
【夜盡天明,你就昭日凌空,光澤萬民!】
【月隱雨霖,你就滋潤塵世,給亂世一場如夢安寧!】
【你是丞相,但誰說你只是丞相!】
【你是臥龍,是諸葛武侯?!?/p>
【你是鐫刻史冊的諸葛亮!】
【當陳壽的《三國志》出現(xiàn)你的名字,就連筆尖的墨,都因崇敬濃郁了三分。】
“此話當真!”
天幕中仍是蜀國的繁榮之景。
諸葛亮聽了傳來的消息,又驚又喜。
曹丕,在位不到七年,就直接去世了!
才四十歲!
天下有變!
這就是《隆中對》所言的“天下有變”啊!
此時諸葛亮已然頭發(fā)花白,眉宇之間有了一絲疲態(tài)。
他已經(jīng)五十歲了。
可即便如此,聽聞這個消息,他還是眼神矍鑠,一如當年和劉備在草廬中暢言天下大勢。
誰都沒想到,隆中對作為二十多年前的戰(zhàn)略構想,時至今日,還能精準切中時局!
蜀國經(jīng)歷這么多年的嘔心瀝血,此刻終于又有一戰(zhàn)之力!
滄海狂瀾,我自有長帆破浪!
諸葛亮頓時心中激烈地燃起了熱火,他知道,是時候了。
出師!
北伐!
眾人都只道北伐勞民傷財,可唯獨你心中一清二白!
曹魏地多將廣,國力雄厚,自己蜀國不過一州之地!
國力差距只會越來越大!
況且三國之中,還有誰能像蜀國這樣體恤百姓?
到時候等曹魏打過來,蜀中恐怕又會化作人間地獄!
最令人難以割舍的是……
“先帝,亮今日必不負所托!”
諸葛亮眼中沒有一絲陰霾,他知道——
這就是自己的天命。
【你知道機不可失,于是上書劉禪,即刻出兵!】
【寫下了《出師表》,力挺北伐!】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讓多少自詡忠貞的偽君子汗顏!】
【又讓多少赤心一片的仁人志士落淚!】
這只是諸葛亮用情所寫,文以載道的一篇六百字的散文。
它并不是作為一篇文學著作誕生。
然而《出師表》,時至二十一世紀,它依然穩(wěn)穩(wěn)立于古典散文的巔峰之列!
《出師表》誕生之時,就是那個時代最優(yōu)美的文章之一!
若非諸葛亮每日奔波勞碌,幾乎沒有自己的個人時間,成為一名文豪,恐怕亦是水到渠成!
“先帝創(chuàng)業(yè)未半而中道崩殂……”
“……此誠危急存亡之秋。”
“……親賢臣,遠小人?!?/p>
“……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p>
“……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p>
劉禪拿著《出師表》,反復閱讀。
他并不能完全看得懂,但是他信相父。
后世的人,背誦嫌《出師表》太長。
劉禪只覺得,區(qū)區(qū)六百字,太短。
即使以他的能力,也刻骨銘心地意識到,若是蜀國沒有相父,就如同沒了天。
所以,他想要相父多寫一點,多囑托一點。
當他明白自己太蠢,看不懂時局,不知道該怎么做的時候。
也許就能翻開相父寫的囑托,一一對照過去,然后一絲不茍地踐行。
無論他是昏庸,還是愚昧,他都打心底尊崇諸葛亮。
尊崇自己的相父。
【蜀國軍民同心,銳意北伐,轟轟烈烈!】
【可此時誰都沒有意識到,接下來會是何等的困苦,舉步維艱!】
【第一次北伐,本來要以孟達為內(nèi)應,可惜計劃敗露,被司馬懿所殺!】
【隴西戰(zhàn)線本來一片向好,可惜馬謖又妄自尊大,丟了街亭!】
【蜀軍面臨被兩面夾擊的生死之危!】
【此次北伐,糧草充沛,兵甲完備,不曾苛待士卒,也沒有大肆剝削百姓!】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意外接踵而至!】
【第一次北伐,只能無奈撤軍!】
【或許是天道輪回,因緣際會!】
【此次最大的收獲,就是一名叫做姜維的年輕人!】
【時年二十七!】
【與當年草廬中你和劉備相逢時的年齡一樣!】
軍帳里,諸葛亮看著眼前精神抖擻的年輕人,因北伐失敗而痛苦的心思,有了一絲欣慰。
他也怕天年有限,后繼無人。
二十七歲。
這是怎樣的巧合?
也許這也是冥冥中某種昭示。
是先帝仍在看著這一切嗎?
諸葛亮眼眶之中,凝結了悲涼的濕潤。
他老了。
而故人們很多都走了。
試想,如果另一支部隊,不是孟達內(nèi)應,而是荊州關羽大軍,結果會不會不一樣?
如果守街亭的不是馬謖,而是劉備、張飛,那結果又會不會有所不同?
諸葛亮忽地懷念起張飛喝醉酒之后的大嗓門,還有勸誡張飛收斂的劉備關羽。
當初說好一起匡扶漢室,現(xiàn)在你們都走了。
只有我還獨自支持著。
諸葛亮顫抖著嘆了口氣。
軍帳之中,將領們報告著消息。
前期一點點攻下的幾個城池,現(xiàn)在一撤軍,就又投降了魏國。
“沒時間了?!?/p>
以諸葛亮的智慧,他深刻明白,魏國治理太久,百姓會漸漸模糊掉漢室正統(tǒng)。
信奉漢朝的那批忠誠之士,已然漸行漸遠漸無蹤。
時間越長,國家統(tǒng)一越艱難!
多少事,從來急;天地轉(zhuǎn),光陰迫。
北伐中原,不僅是與魏國作戰(zhàn)。
更是逆天而行!
我諸葛亮,就要以凡人智慧之極,行那逆天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