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雨滴順著檐角滑落,滴答作響。
且稱她為小路吧。小路并非前來旅游觀光。學(xué)校放了三天春假,她搭乘了一夜的火車,又轉(zhuǎn)乘小巴,奔赴這座聞名遐邇的古鎮(zhèn)。她是來找老路的,老路,便是她的父親。
十七歲的小路,面色略顯蠟黃,潔白的球鞋沾染了泥污。她靜坐在濕漉漉的庭院之中,身旁一株早櫻正悄然綻放。
一位身著格子襯衫、二十幾歲模樣的男生,一邊清掃著庭院,一邊默默留意著她。她維持著同一個姿勢,已將近一個小時。男生深吸一口氣,轉(zhuǎn)身走向吧臺,煮了一杯咖啡,遞到她面前,輕聲說道:“路老師大概還需幾日方能歸來。”
小路手中緊握著回程的車票,明日,她便該踏上返程之路了。
看來,是見不到他了。
怎會發(fā)展至如今這般境地呢?在那段青春漸漸褪去色彩的時光里,她忙于諸多事務(wù),做功課、與朋友嬉鬧玩耍、獨自發(fā)呆,甚至暗自暗戀著隔壁班的男生。她絲毫未曾察覺家中的一切正悄然發(fā)生著變化,起初是父親外出采風(fēng),許久未歸,接著便是母親每日清晨雙眼紅腫,卻強顏歡笑。若不是去年冬日偶然在抽屜里瞧見父母的離婚證,或許直至高考前夕,她都還被蒙在鼓里。
父母離異,家,也不再完整。
她憶起曾經(jīng)讀過的一篇散文《四月裂帛》,往昔只覺題目頗具美感。如今,卻陡然領(lǐng)悟到那四個字背后所蘊含的深切痛楚。她的世界,仿若被撕裂的錦帛,往昔的華麗與美好瞬間崩塌。
問題出在父親一方。他曾給她打過電話,從黃昏一直聊至夜幕深沉。她知曉那座古鎮(zhèn),曾設(shè)想高考之后與父母一同前往旅行。然而此刻,父親已在古鎮(zhèn)定居,開了畫廊,組建了新的家庭,有了新的愛人。
小路始終想不明白,愛怎會有新舊之分?
去年冬天格外寒冷,朋友說她變得比寒冬還要冰冷。無人知曉她家中的變故,她亦覺得難以啟齒。
她便將自己封閉在內(nèi)心的殼里,不愿接受現(xiàn)實,卻又無力改變。成績自然隨之下滑,高考僅余數(shù)月之遙,母親心急如焚。
這場四月難得的假期,她謀劃已久。未告知任何人,就連她自己也不清楚為何一定要來。能改變現(xiàn)狀嗎?能挽回家庭嗎?能原諒父親嗎?
她不知答案。小路只是想見見老路,看看他的眼中是否會有愧疚之色。四月的清冷籠罩著古鎮(zhèn),畫廊里鮮有人跡。男生輕輕掩上畫廊的門,遞予她一把油紙傘,說道:“我?guī)愠鋈プ咦甙伞!?/p>
小鎮(zhèn)的青石板路濕漉漉的,石縫間的青苔在這般天氣里愈發(fā)顯得翠綠欲滴。
男生講話的聲音悅耳動聽,他叫牧,跟隨老路研習(xí)繪畫,夏日來臨之際,他便要離開此地,奔赴藏區(qū)。
小路凝視著牧的背影,牧的頭發(fā)略長,用橡皮筋束于腦后。
她莫名地脫口問道:“你們學(xué)藝術(shù)的,與常人有何不同?”
牧微微一愣,回首望向她:“小路,其實人們所追尋的,并非僅僅是愛情與安穩(wěn),更是成長與共鳴。兩個人能夠相愛,是因彼此的魅力相互吸引。但在人生旅途中,倘若一方停止了成長與進步,而另一方仍不懈追求,他們之間便會產(chǎn)生距離與隔閡。你父親或許便是如此,他的內(nèi)心從未停止追尋與成長。”
牧竟直接道出了老路的名字。
小路心想,他大概是在為自己擔憂吧。長久以來,她都急需一個情感宣泄的出口。于是,在這個細雨飄灑的午后,她將心中所有的疑惑與痛苦,一股腦地傾訴給眼前這個陌生人。
牧說,這世間并無永恒不變之物。這并非殘忍,若你渴望永恒,便需讓自身隨著歲月的流轉(zhuǎn)、外界的變遷而不斷成長、改變。小路似懂非懂。
牧又道:“我再告訴你一個秘密吧?!?/p>
他俯身湊近小路的耳畔。
當晚,牧烹制的晚餐美味可口。夜里,小路睡在老路的畫室之中,空氣中隱隱彌漫著松節(jié)油的氣息,那味道,竟與記憶中老路的氣息有幾分相似。
夜半時分,她聽到庭院里傳來動靜。她猜是老路回來了。她并未起身,卻再也無法入眠?;秀遍g,有人走進屋內(nèi),一只手輕輕撫過她的發(fā)絲,帶著絲絲涼意。他定是為了她披星戴月、匆忙趕回。小路將臉深埋于被子之中,淚水如窗外的雨絲,浸濕了被褥。
天亮?xí)r分,她終于見到了老路。老路坐在輪椅之上,雙腿蓋著一張灰色的毛毯。老路稱自己外出寫生時不慎受傷,過些時日便會痊愈。
他們同坐一桌享用早餐,交談寥寥。
小路偶爾偷偷打量老路的新愛人,她并非青春年少,亦不如母親那般嬌艷動人,身著棉布長袍,樸素潔凈。
隨后,她的目光又悄然落在老路的毛毯之上。她想起牧昨日告知自己的那個秘密。她真想掀起老路的毛毯,瞧瞧是否如牧所言,毛毯之下,只有空蕩蕩的褲管。
牧說,老路離婚不久,便摔斷了雙腿?;蛟S,這是連母親都未曾知曉的秘密。
早餐過后,她必須前往車站了,牧陪同相送。老路也執(zhí)意要去,他的新愛人推著輪椅,在青石板路上發(fā)出“咯吱咯吱”的聲響。小路略一思索,說道:“我來推吧?!蹦莾扇吮阕杂X地走在前方,為父女倆留出獨處的空間。
老路坐在輪椅上,身形竟比她還要低矮。她輕易便能瞧見他的白發(fā)。她暗自思忖,他還未滿五十,怎會如此早生華發(fā)?她心中積蓄的所有怨憤,此刻竟都難以宣泄。她只是說道:“我暑假還會來的。”語氣中帶著幾分倔強與任性。老路笑了,應(yīng)道:“好啊,你來做暑期工,我給你發(fā)工資?!?/p>
在小鎮(zhèn)口的巴士站,他們依依惜別,老路遞予她一袋食物。他緊緊握著她的手,似乎有千言萬語想要訴說,眼眶泛紅,卻終是無言。
小路直視著他的眼睛,忽然間,找到了自己尋覓已久的答案。
她看到了他眼中閃爍的愛,那從未改變的愛。
小路又乘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車,返回北方的小城。下了火車,她瞧見焦急萬分的母親,小路故意避開母親責備的目光,笑著將她拉至路邊的花店,為母親挑選了一大束火紅的玫瑰。
她記著牧對她說的話,牧說,要如植物一般,永遠都不停下生長的腳步。只要勇于跨越心中的寒冷與風(fēng)霜,便沒有什么是不可原諒的。而命運中那些意外的篇章,亦無需惶恐。
《歲歲年年皆嘆惋》
于時光的長河中踽踽獨行,忙碌于生活瑣事,埋首于稿件創(chuàng)作,歲月交織,仿若置身于混沌之境。
轉(zhuǎn)瞬之間,春日的明媚悄然黯淡。
須臾片刻,夏日的熾熱漸趨清冷。
回首顧盼,秋風(fēng)已然蕭瑟而起。
編輯小姐下達指令:“且寫一寫你這一年的幸與不幸吧?!蔽也唤磷『粑膽鸯?,甚至萌生出違抗旨意的念頭。
只覺一切皆難以啟齒。
不知自何時起,我竟成了一名虔誠的宿命論信徒。所謂幸與不幸,不敢輕易論斷與言說。面對命運,我謹言慎行,因幸運之事,恐遭上天嗔怪為炫耀;而不幸之事,又怕被視作滿心怨憤。
這般誠惶誠恐,概因曾親身體驗命運的翻覆無常。如我這般怯懦之人,歷經(jīng)傷痛、失去,故而不再輕易評判得失與幸厄。禍與福相依相存,世間諸事,終究需以辯證之眼光看待。
于網(wǎng)絡(luò)偶見一則故事,大意是,一缺鞋之人自感不幸,回首卻見他人竟無雙腳。
無腳之人,在旁人眼中似更為不幸,然其未必活得悲戚。
一生之中,生老病死如影隨形,愛恨情仇亦不可免。你所認定的幸與不幸之事,不過是人生途中的一個個岔口?;驎尺_,或阻塞,走過之后,便會邂逅各異的悲喜結(jié)局。而此結(jié)局又將化作下一段旅程的起點。
人生不過是一程接一程的跋涉。
有人相伴而來,有人揮手而去。有人泣不成聲,有人開懷歡笑。
哎呀,如此言說,連自己都覺矯情。然編輯小姐之命不可違,且梳理這流年歲月,敘說一番往昔舊事吧。
這一年時光里散落的點點滴滴,仿若眨眼間便已陳舊。
譬如,喬遷新居,推窗而望,滿目蔥蘢翠綠,卻終無那心儀已久的花園。
又如,小叔叔與奶奶身患重病,家族眾人得以日日相聚,然相聚之因竟是為了送別。
再如,邂逅一些陌生卻心懷善意之人,漸趨熟稔,社交圈子得以拓展。然亦有往昔珍視的老友,因瑣事消磨,情誼漸淡。
還有,新小說自年初動筆,至今仍未收尾,然故事于心中已反復(fù)斟酌,人物形象于想象里從朦朧至清晰,又從濃烈歸為平淡。以致文思倦怠,難以落筆。
再者,牙齒掉落半顆,體重悄然增加,白發(fā)悄然滋生,憂愁亦悄然累積。
當然,亦積攢了些許微小的幸福與喜悅,恰似夏夜閃爍的螢火蟲,雖微弱卻也動人。
日子似無盡頭。我于此間日日高呼減肥,閨蜜卻于彼處開啟早餐計劃,立志增肥。
每人皆有自己的天平,皆有自己的評判標準,皆依循自己的人生軌跡。
每人皆為自身境遇評定各異的分數(shù)。
世間哪有純粹的幸或不幸。
日子,愈是細數(shù)愈覺寡淡。我實不喜這般慵懶拖沓、溫吞猶疑的自己。
早年閱讀安妮寶貝之作,那些灰暗幽沉、潮濕氤氳的小情緒,仿若深海暗流,于水草間回旋纏繞,帶著咸澀的絕望氣息,輕易便能將人吞噬。如今再覽其微博文字,已然平和順遂,仿若翻越崇山峻嶺,超脫于悲喜之外。
此乃成長與成熟之必然。然于這份平和之中,我卻時常懷念往昔。
正如如今目睹你們的熱忱,你們的憂傷,你們的愛恨情仇,你們的癡狂癲亂,會不由自主地心生艷羨,且滿心喜愛。那么,感知漸趨遲鈍,承受力愈發(fā)強大,縱心傷亦不會呼天搶地,縱喜事臨門亦不會忘形失態(tài),此究竟為幸抑或不幸?
偶然瀏覽一位女孩的微博,見她寫道:“于某些特定的時刻,我總會想起曾經(jīng)那般親密無間的你。往昔的我們,仿若雙胞胎般心靈相通,可如今,卻比陌生人還要冷淡疏離。即便我們之間的隔閡如堅冰難化,我依舊祈愿,親愛的你,無論身處何方,皆能安然無恙。”
我并非這段話中的主角,然而,卻被這凄美而感傷的語句深深觸動內(nèi)心。
女生之間的情誼,向來敏感且微妙玄奇。
我不知是否每個女孩心中都存有這樣一位姑娘,曾與自己親密無間、默契十足,卻在某一天毫無緣由地漸行漸遠。那種疏離感,比世間任何破碎的愛情都更令人痛心疾首。但無論歲月如何延展,將彼此的距離拉得多么遙遠,在心底深處,仍會不由自主地輕聲呼喚她——親愛的你。
年少懵懂之時,待人天真無邪,毫無防備之心,只覺世界純粹而澄澈。
我與她是前后桌,從高一直至文理科分班,神奇地始終保持著這一位置關(guān)系,自然而然地成為了形影不離的伙伴,課間、午休、去洗手間,皆相伴而行。
我們就像同一棵樹上并蒂而生的兩朵花。
但高三的某個時段,那棵樹仿若無端遭了蟲害。還是不相干的旁人提醒道:“喂,你和某某怎么不整日黏在一起了?”我這才后知后覺地察覺到,她似乎在刻意疏遠我,總是尋出諸多借口與我拉開距離。我滿心茫然,只覺委屈萬分。那惱人的風(fēng),總是傳播著形形色色的八卦,關(guān)乎某個男生,關(guān)乎某個保送名額,而我與她的名字,亦被牽扯其中。
我細細回想,隱隱約約捕捉到一些頭緒,原是一場誤會,這便愈發(fā)讓我深感無辜。
后來,一切真相大白,證實了我的清白。但我們二人卻再也無法回到從前那般親密。
我宛如初次在旅途中遭遇挫敗的行者,被從未遇見過的風(fēng)沙迷了雙眼,那風(fēng)沙吹打在身上,疼入骨髓。這是我初次對友誼有了如此敏感的體驗,心中仿若扎進了一根刺。
當時,只覺這是天大的事情。
后來,與她漸漸失去了聯(lián)系。僅聽聞大學(xué)畢業(yè)后我們同在一座城市,卻再也未曾相逢。
再年長些,在一次聚會上結(jié)識了一位姐姐,莫名地與她極為投緣。那兩三年間,承蒙她諸多疼愛與眷顧,我們之間的熱絡(luò)程度甚至令她的男友都心生嫉妒。我們還曾笑言,待她年老時,我定會陪伴她游歷山水。
只是一個轉(zhuǎn)身的瞬間,那些關(guān)于未來的承諾,便如輕煙般飄散而去。是我辜負了她,因感情中的種種糾葛,累及了我與她之間的情誼。于是,關(guān)系漸漸冷淡、疏遠,直至歸于寂靜無聲。
生命里總有這樣一些人,相聚之時如熊熊烈火般熾熱,最終卻散若滿天繁星般稀疏。隔著漫長的歲月回首遙望,曾經(jīng)那些令人介懷的情節(jié)已漸漸模糊不清,然而,始終無法忘懷的,是那曾經(jīng)最為親切的稱呼——親愛的你。
歷經(jīng)了青澀的青春歲月,目睹了太多人情的離散,我逐漸變成了一個對交際疏懶之人,害怕與陌生人過于親近,亦學(xué)會了不再依賴朋友。
匠人作畫偏好留白。眾人皆說,人與人之間的情誼亦適宜留白。所謂留白,即在親密與疏離之間精準地把握適度的尺度與距離,實則太難。
懷著這樣一顆疏離之心,我深知此舉不妥,它磨滅了我的熱情與天真。
也正因如此,我再也遇不見年少時那般純粹真摯、可以肆意哭笑、能夠不假思索地為對方奔赴一座城的舊友情誼。
那些年少江湖中的熱血赴湯蹈火之舉,恰似一闋氣勢恢宏、蕩氣回腸的古典詩詞。
創(chuàng)作《世上每一座孤單的島》時,描繪了紀瓷與樸娓藍之間的一段情誼,那敏感的十七歲時光。細細思量,其中不無我年少時的心結(jié)。倘若歲月能夠倒流,我定會放下青春期的敏感與驕傲;若歲月可回首,我定會撒嬌耍賴,只為換你釋懷一笑。
只因,歲月的風(fēng)沙雖磨痛了我的心,卻依舊無法抹去那四個字——親愛的你。
這略顯矯情的文字,宛如穿越滾滾紅塵的情書,跨越了所有恩怨情仇,送予那早已消失在時光深處的你。
這是我給你的情書,亦是紀瓷對樸娓藍的深情告白——
親愛的你,我最為遺憾的,便是未能與你相伴至白頭。
許久未曾聯(lián)系的朋友發(fā)來一封電子郵件,附帶了一個網(wǎng)址。她在郵件中寫道:“你瞧瞧這個帖子,那張照片里的女孩與你簡直如出一轍,我差點就以為那是十年前的你。她聰慧、獨立、灑脫且勇敢,仿佛是另一種人生軌跡中的你,是那個不甘于困于相夫教子生活而浪跡天涯的你。”
那是一篇旅行筆記,一位年輕女孩獨自踏上從中國前往挪威的旅程,在布道巖的懸崖之上拍攝了一張照片。那張青春洋溢、美麗動人的臉龐,隱隱有著我二十幾歲時的神韻,眉眼間的相似度確實令人倍感親切。
待我將家中年幼的小男孩哄睡,為花卉悉心澆完水,把地板擦拭得一塵不染,并敷上面膜之后,才悠然坐下,仔細瀏覽白日里收藏起來的那個網(wǎng)址。她的文字鮮活靈動,能讓讀者真切地感受到另一種截然不同的人生,那般自由不羈、灑脫隨性,好似一只永不停歇、不知疲倦的飛鳥,只要有風(fēng)的引領(lǐng),便追隨而去,任意翱翔。
在她眼中,世界廣袤無垠,處處皆是可供她展翅高飛的天地。
這樣的人生,曾是我十八九歲時心心念念的憧憬。其實,朋友的電子郵件里還附有另一張照片,是兩個月前她站在布道巖懸崖上的留影,與那女孩所站之處毫無二致。她說道:“我拖著這把老骨頭奮力爬上了布道巖,我自己也不清楚為何要與那女孩較勁,好似只是想用這種奇特的方式奪回屬于你的人生?!?/p>
或許,她心底是對我有所埋怨的。
在青春正好、風(fēng)華正茂的歲月里,我們曾一同盡情瘋癲、肆意嬉鬧、放聲哭泣、開懷歡笑。在同睡上下鋪的時光中,彼此的靈魂緊密相依。曾經(jīng)信誓旦旦地承諾要一同留在一座城市,攜手共賞各處的云卷云舒,并肩暢飲各地的美酒佳釀。
年少時的我們,意氣風(fēng)發(fā),內(nèi)心的世界如同廣袤的天地般宏大,仿佛世間萬物皆可容納其中。
然而,現(xiàn)實就像一條沒有明確指示牌的道路,充滿了未知與變數(shù)。
曾經(jīng)如影隨形、難舍難分的我們,在歲月的長河中走著走著便各自離散。她邂逅了生命中的良人,選擇留在一座城市里安居樂業(yè);而我則背起行囊,踏上了四處漂泊的旅程。若干年后,情況又發(fā)生了轉(zhuǎn)變,她與先生開始環(huán)游世界,我卻徹底停下了奔波的腳步,棲居于一座極小極小的城鎮(zhèn),守著一個小小的家,而這個家,已然成為我人生全部的依托與堅守。
并非未曾有過遺憾,那些曾經(jīng)共同編織的夢想,輕易許下卻未能攜手踐行的諾言,都如同風(fēng)中殘燭,漸漸熄滅在時光的長河里。
歲月悠悠流逝,我早已過了多愁善感、矯情造作的年紀。在夜深人靜之時,長久凝視著屏幕上那女孩年輕且與我相似的面容,心中仍會泛起陣陣漣漪,不禁嘆息。會暗自懊惱,會埋怨自己,會對生活給予我的束縛感到厭倦,會懷念往昔那些在路上的美好時光。
但更多的,是對遠方的向往。
可就在我俯身看向身旁的瞬間,那些被暫時擱置、蠢蠢欲動的夢想又悄然平息。只因在我身畔,是小小孩童那柔軟稚嫩的臉龐,他正安然熟睡,長長的翹翹的黑睫毛微微顫動。他偶爾會在睡夢中咯咯輕笑,或是微微皺起眉頭,小聲抽泣兩聲。
我無從知曉屬于這個孩子的純凈溫暖的世界究竟是何模樣,但可以確定的是,小小的他,已然填滿了我心中那個原本廣闊無垠的世界。
人生途中,岔路繁多,轉(zhuǎn)折無數(shù)。不同的方向意味著不同的抉擇,而這些抉擇又將引領(lǐng)我們走向各異的生活。大多數(shù)人在面臨選擇之際,都無法清晰預(yù)見未來的全貌。
只需銘記,無論前方是荊棘密布還是繁花似錦,既然選定了方向,便無需躊躇猶豫、哀怨悔恨。得與失向來相輔相成、相伴相生,世間本就不存在絕對完美之事。
回復(fù)朋友的電子郵件時,我思來想去,最終只寫下一句——心安之處,便是所得。
人生之路,或漫長或短暫,只要心中有愛,無論身處何方,皆能邂逅最美的風(fēng)景。
有時,我寧愿相信平行空間的存在,想象著有無數(shù)個我在不同的軌跡里演繹著別樣的人生。明知這種想法帶有自欺欺人的成分,卻也更愿意安心做好當下這一刻的自己。
而那位與我有著相似面容的姑娘,感謝陌生又熟悉的你,終有一日站在了我未曾涉足的遠方。
世界如此遼闊,我只需一方小小的天地,為他吟唱,伴他成長,目送他奔赴天涯海角。
在新浪微博的私信世界里,年輕的心事與故事如潮水般涌來。若時間允許,我會試著回復(fù)些許??蓾u漸地,我也陷入沉思——自己的只言片語,真能驅(qū)散他們心中的迷惘嗎?
我從不會對他人說“少年不識愁滋味”,畢竟誰都曾有過滿是愁緒的少年時光。那些細微的心事與情緒脈絡(luò),宛如暗夜中無人留意的星輝,散發(fā)著涼意,在長夜里閃爍,孤獨且幽微。
它們在成人繁雜瑣碎的現(xiàn)實里顯得微不足道,甚至可能招致并無惡意的哂笑。成人會說,這些太過輕飄,仿若孩子一時天真的輕嘆??伤麄兓蛟S已忘卻,自己也曾在過往留下無數(shù)嘆息。
如今回首往昔,我總覺得,無論世間如何紛擾,無論自己怎樣沮喪失望,年少時的哀愁都有著別樣的美麗。雖已記不清那些哀愁的細枝末節(jié),但它們仿若圣誕樹頂端的星,遙遠而絢爛,矯情又傲然,遠離塵世煙火。我凝視著它,如同凝視著曾經(jīng)最美的自己。
正因如此,我格外珍惜年輕女孩們在私信中傾訴的秘密。
然而,也有人對我說:“藍姨,我好像得了抑郁癥。”不知從何時起,“抑郁癥”一詞突然流行起來,病例也日益增多。鮮活的生命被“抑郁癥”籠罩,而后消逝。
我有個妹妹,并非聰慧過人,憑借踏實努力考入本地頂尖高中。但高考前半年,她突患疾病,許多醫(yī)生都束手無策,只要一學(xué)習(xí)便頭痛難忍。家人帶她四處求醫(yī),最終從北京帶回“抑郁癥”的診斷。當時的我尚年幼,只覺這三個字與我眼中的她格格不入。此后,我從未與她談及當年的心境,只慶幸這位“抑郁癥小姐”勇敢戰(zhàn)勝了高考恐懼。
還有一位相識之人,三十多歲的特種部隊硬漢,某一天竟住進了醫(yī)院的心理健康科,被診斷為抑郁癥初期。周圍的人皆驚愕不已,朋友們紛紛備好心靈雞湯,前來探望的人都勸他:“敞開心扉?!笨伤谂笥讶χ姓f,自己找不到那把鑰匙?;蛟S直至此刻,他仍在苦苦尋覓。
上個冬天,朋友的姐姐選擇結(jié)束生命。她已年過四十,歷經(jīng)無數(shù)山川湖海,卻以如此決絕的方式告別世界。醫(yī)生給出的診斷同樣是“抑郁癥”。
這是我身邊最近的三個病例。
你瞧,人生漫長,從少年到暮年,五味雜陳,永無盡頭。
或許你永遠找不到答案,永遠被困其中。
而我依舊無法體會那種病痛的折磨。
我想,這只是理想中的自己與現(xiàn)實中的自己相互較量。若前者勝出,后者便會患病,結(jié)局無非兩種,扭轉(zhuǎn)局面或是放棄抵抗。說到底,這只是與自己的戰(zhàn)斗,何必如此決絕。
大學(xué)時,我們專業(yè)開設(shè)過心理學(xué)課程,但我仍無法用理論為迷茫的少年指引方向。
我只堅信,那抑郁的標簽不會輕易貼附于身。我更愿意相信,它們只是小情緒,是眼神純凈的小獸,是少年心中的美好與生活碰撞出的火花,是逐夢途中的小小迷茫,是無處安放的孤獨。
我如此渺小,無力扛起沉重的路標。唯愿成為你旅途中的小小樹洞,靜靜傾聽你的傾訴。
待未來,你輕裝上陣,路過我,然后,將我遺忘。
2013 年,癸巳蛇年的時光畫卷徐徐展開。
立冬之際,小叔叔被肺癌晚期的陰霾奪去了生命。自確診之后,他頑強地熬過了四季輪回。那四季于一個瀕危之人而言,是無盡的掙扎與煎熬,每一個晨昏都交織著慶幸與惶恐。旁人目睹的,只是他身形的日益消瘦,身體機能的衰退,愈發(fā)乖戾的脾性,還有那日夜不停的痛苦呻吟。那看不到希望的前景與漫長的病情惡化期,讓周圍的人漸漸習(xí)慣了這場生命的謝幕儀式,更多的是對其家人投去憐憫目光,感嘆著生者的艱難。
彼時,他臥于病榻,雙腿僵滯,肌肉萎縮,神情昏沉,不知是否能聽聞身旁的低語。剎那間,一陣悲涼涌上心頭,獨自等待死亡降臨的未知時刻,該是何等的孤寂。下葬那日,天空湛藍如寶石,萬里無云,亦無微風(fēng)拂過。墓地是小叔叔生前親選,于向陽山坡之上,從此處眺望,不遠處的樹林盡收眼底,家族墓場便隱匿其間。因奶奶尚在人世,他只能安息于林外。
送葬完畢,眾人結(jié)伴下山,歡聲笑語回蕩在山間,氛圍并未被哀傷籠罩。路邊酸棗樹上掛著被風(fēng)風(fēng)干的暗紅色果實,田野里還有農(nóng)人遺落的花生。我回首,望向那座孤墳,淚水在心底翻涌,嘴角卻牽強地掛著微笑。仿若看見小叔叔獨自佇立墳前,依舊是往昔那副溫和慈祥的面容。
人生如曲,各有旋律,節(jié)奏起伏與章節(jié)長短皆不相同。死亡與新生恰似生命的兩極,尋常而又必然,日子也如奔騰不息的江河,依舊向前流淌??此坡槟纠淠谋硐笙?,實則隱藏著別樣的堅強。生命的長度雖非人力可擇,但其厚重與豐盈卻能由自己鑄就。小叔叔生命最后的四季,色彩漸次褪成灰白。
2013 年,感恩節(jié)時分,新小說終得定稿。這部小說的創(chuàng)作之路漫長而曲折,從冬雪皚皚至寒風(fēng)凜冽,歷經(jīng)四季更迭?,F(xiàn)實瑣事如荊棘般纏繞,寫作靈感屢屢被截斷,整個人仿若分裂于現(xiàn)實與虛構(gòu)之間。時而化身堅毅的白羊女戰(zhàn)士,直面生活的突發(fā)困境;時而又化作文字世界里的主角,演繹愛恨情仇的悲歡離合。四季的變換在忙碌中被悄然忽略。
此年,原本安穩(wěn)的生活軌跡因自身的計劃而徹底顛覆。父母的衰老愈發(fā)顯著,健康狀況亦每況愈下。忙碌、慌亂與迷茫如影隨形。在最為艱難的時刻,身心俱疲的我拋下手中事務(wù),放聲痛哭,仿若置身于荒蕪孤島,求救無門。可淚水過后,唯有重拾勇氣,再次投身于生活的戰(zhàn)場。
有時不禁感慨編輯所改小說題目太過奇異,創(chuàng)作《世上每一朵哀傷的云》之時,遭遇哀傷之事;撰寫《世上每一座孤單的島》之際,孤單無助之感又如潮水般涌來。只盼下一部小說能冠以溫暖之名。我是如此眷戀南風(fēng)輕拂與細雨飄落的愜意,懷念那身心全然松弛、仿若遁入空靈之境的時光。
這一年我的四季之旅,平淡無奇,未留鮮明印記。站在歲末,惶恐之感油然而生,惶恐時光飛逝之速,惶恐生命中時間比例的悄然變遷。
無論如何,一年的光陰已悄然流逝。青春的色彩會由濃烈漸趨淡雅,生命的活力會由強盛轉(zhuǎn)為衰弱。然而,時光的流淌并非徒然,它在帶走的同時,亦饋贈我們以生活的閱歷。時光冷峻,歲月卻蘊含溫情。時光雖會帶走一切,但愛會永恒留存。愿未來的朝朝暮暮,你我皆能深諳善待與珍惜之道。
這一年,忙碌如影隨形,快樂卻寥寥無幾。
冬寒尚未散盡,樓下伯伯已在花園辛勤耕耘。待春回大地,窗前便花團錦簇,一場場花開花落的盛景輪番上演,直至最后,內(nèi)心對這繁花交替再難泛起波瀾。臥室窗臺那盆天竺葵,初到時悄無聲息,搬入新居后卻似被喚醒,每日花開不敗,簇擁成團,引得路人紛紛駐足贊嘆,仿佛人們心中花開不敗的夢想在此刻化為現(xiàn)實。只是,再美的景致,若整日相伴,終會變得麻木。不知何時起,我已懶得為天竺葵拍照留念,路過樓下花園,也不再用心去欣賞每一朵花的嬌艷。日子變得忙碌而又乏味,如同夏日驕陽下萎靡不振的植物,雖依舊翠綠,卻失了生機與活力。在這大半年的時光里,我仿佛就是那株植物。
我依舊鐘情于這塵世生活,清晨會去精心挑選果蔬肉蛋,在廚房用心烹制各類佳肴;對甜食的迷戀雖已褪去,卻仍會為家人親手烘焙蛋糕甜點;和眾多女生一樣,在減肥的道路上執(zhí)著前行;每逢周末,便攜一家老小外出游玩;給寶貝講述一個個睡前故事,伴其甜蜜入睡;與先生在靜謐的夜里對飲小酌,讓愛情的溫度在歲月中延續(xù);會利用閑暇時光斷斷續(xù)續(xù)讀完一本書;也會適當減少工作量,專注于小說或劇本創(chuàng)作,雖進展緩慢,但筆下的每一個文字都飽含著認真與深情……這些,便是成年人的日常,或許與年輕人的世界有些許距離,卻是我習(xí)以為常的生活模樣。
自我反思后,我發(fā)覺如今的自己,相較往昔的少女藍,更加清醒與努力。我已開始對時光的流逝心生敬畏,不愿虛度每一日,全力扮演好生活中的各個角色。然而,內(nèi)心深處仍有一絲倦怠,即便陽光燦爛,雨水充沛,即便生活看似枝繁葉茂。究竟是什么,悄然偷走了本應(yīng)屬于我的精氣神?
直至某天,我負氣離家出走?;蛟S是經(jīng)期前的情緒波動,又或許是內(nèi)心世界的氣壓過低。我給先生發(fā)去短信,告知他去幼兒園接孩子,隨后便關(guān)掉手機,毅然離開家門。其實并無明確的去處與目的地,彼時夕陽西下,地面余熱未散,歸家的人群行色匆匆。我逆著人流,隨意走進一家電影院,選了一部小眾影片。冷氣彌漫的放映廳里,空無一人。影片卻意外地合我心意,遠比那些宣傳火爆的大片更具魅力。
從影院出來,已是夏夜七點,天空的湛藍尚未深沉,涼風(fēng)拂面,帶著些許海的氣息。我獨自向著夜色深處走去,追逐著天邊那一抹最后的藍。近年來,我常抱怨記憶力衰退,遺忘能力愈發(fā)強大。可奇怪的是,那個夜晚所遇見的一切細節(jié),卻深深烙印在我的腦?!孀邅淼那閭H,摔倒在地的小男孩,身著校服女孩的側(cè)臉,還有一只飛鳥掠過的痕跡。在某個瞬間,心中似有什么被觸動,仿若一座封閉已久的城池,突然出現(xiàn)了缺口。我站在路邊,嘴角不自覺地上揚,輕聲對自己說道——好久不見,少女藍。
原來,并非是煙火世俗的生活讓我不快樂,而是我忘卻了偶爾要與自己獨處約會。獨處,永遠是孤獨靈魂在精神上的最佳慰藉。隨著年齡增長,熱鬧喧囂的生活避無可避,但千萬別忽視,要在世俗的縫隙中,為自己留出些許時光,逆流而上,去追尋那個被遺落在身后的自己?;厥走^往,慶幸她依然在那里,未曾離去。
倘若櫻花飄落的速率為每秒五厘米,那兩顆心的靠近究竟需要耗費多少時光?
此句源自新野城的經(jīng)典動漫——《秒速五厘米》。往昔,相較于宮崎駿與細田守,我對新野城的作品并無太多好感。但近來微博上頻繁出現(xiàn)有關(guān)《秒速五厘米》的只言片語,促使我重溫這部影片。驚覺五年前后,觀影之感已悄然發(fā)生了微妙的變化。
十三歲的貴樹與明理,本是好友,明理轉(zhuǎn)學(xué)后,二人只能借書信往來維系情誼。在貴樹舉家遷往鹿兒島之前,他不辭辛勞,乘坐新干線奔赴千里與明理相聚。風(fēng)雪交加之日,貴樹所寫的長信被狂風(fēng)卷走。兩人相見,言語寥寥,貴樹未提及長信之事,于冬日櫻花樹下,他們默契地獻出初吻,并約定下次共賞櫻花盛景。這般溫吞且舒緩的青春故事,總算迎來了美好的開端。
然而,實則一切在起始的瞬間,便已戛然而止。遷至鹿兒島的貴樹開啟了新生活,卻與明理斷了音信。歲月悠悠流逝,二人再未相逢。他們各自有了不同的生活軌跡,可貴樹始終在茫茫人海中尋覓相似的身影,明理亦會偶爾在夢中回味那份青澀而珍貴的情愫。
總是在許久之后才領(lǐng)悟,那縈繞一生的情感,便是最初的愛戀。
五年前,我對他們的故事難以認同。明明有諸多途徑可尋得彼此,卻選擇不作為,以致在歲月流轉(zhuǎn)后,被那份情感深深羈絆。我不解貴樹為何在長信遺失后,不將信中的內(nèi)容當面傾訴;亦不明他遷至鹿兒島后,為何不主動聯(lián)系明理。
那時只覺,這是個情感太過含蓄的男孩,與愛情擦肩而過實屬必然。
五年后,一位女孩向我訴說了她的經(jīng)歷。
她與他曾是高中同窗,彼此默契十足。大學(xué)時,他們分赴不同城市,首個學(xué)期,她時常收到他的信件與禮物,有時信封中飄落的會是一片葉或一張白紙。室友們皆以為那浪漫的男生是她男友,她卻僅微笑著回應(yīng),當下并非如此。她心底暗自篤定,他終將成為自己的伴侶。
那年寒假,她歸鄉(xiāng)靜候,他卻始終未現(xiàn)。
自那以后,二人再無聯(lián)絡(luò)。她曾以為,他們所處的世界極小,小到唯有彼此。可當失去他的消息,才發(fā)覺世界廣袤無垠,大到他們再也無法邂逅。多年過去,她有了摯愛男友,亦聽聞他在遠方的城市安穩(wěn)度日。
但她仍心懷糾結(jié)地問我:“為何當年他會悄然離去?”
是有誤會?還是遭遇變故?
無人能解其惑,除了他。然時至今日,她已不可能再去追問。
我亦反問她:“當年為何你不主動聯(lián)系他?”
是矜持作祟?是驕傲使然?是一時負氣?還是對未宣之于口的感情缺乏自信?
她凝視著我,忽苦笑著搖頭:“我亦不知?!?/p>
于是,他們的這場錯過,注定永無答案。
那一刻,我仿若瞬間理解了貴樹。他并非怯懦,亦非過分內(nèi)斂,只是太過后知后覺。他不知未來的路途究竟有多遙遠。
有一種情感,在青春期悄然萌生,卻生長得極為隱秘遲緩,它在血脈中流淌,最終沉淀于心臟深處??善渖L的速度遠遠滯后于時光的長河。宛如密封瓶中的植物,雖永遠蔥郁,卻因錯失花期,再無開花結(jié)果的可能。待多年之后,攤開掌心,瓶中綠植依然翠綠,縱有遺憾與失落,卻是緬懷青春的最佳見證——在最美的時光里,你曾翩然前來。
可惜,貴樹與明理,她與他,皆被那隱秘之愛束縛,終被時空緩緩消磨。
櫻花飄落的速度是每秒五厘米,而我卻永遠無法抵達你身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