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jīng),我選擇了最激烈的方式反抗。
那時,謠言如潮水般涌來,將我淹沒在“同性戀”的污名中。
身邊的人紛紛退避,仿佛我是瘟疫的源頭。
那些日子里,廁所、工廠后巷、逼仄的小巷... ...每一處都留下了我被圍堵的記憶,絕望像鐵鏈般緊緊束縛著我。
陳曉瑩,那個堅強的女孩,我始終相信她不會輕易屈服于命運的擺布。
張思怡,在她的保護下本應安然無恙。
然而,校園暴力的陰影還是籠罩了我們。
直到那天,聽說張思怡因不堪忍受而動手打傷了同學,三級骨折,這個消息如同驚雷在我耳邊炸響。
誰能想到,那個總是帶著微笑的女孩,竟也會在絕境中爆發(fā)出如此強烈的反抗?
后來,她選擇了離開學校,也帶走了我們之間僅存的聯(lián)系。
四個人的小世界開始分崩離析,張詩雅依舊追隨陳曉瑩的腳步,劉曉曉則憑借好人緣很快找到了新的朋友圈。
唯獨我,最終只剩下孤身一人,只能與組織里的人為伍。
每當夜深人靜時,悔恨總會如影隨形:如果當時我能冷靜一些,如果我能選擇其他方式,或許一切都會不同。
但時光無法倒流,留下的只有無盡的遺憾和那句永遠無法說出口的對不起。
我更沒有想過,張思怡會死。
那天,屏幕亮起時,她的消息如同一道閃電劃過夜空:“不怪你,其實我們都知道?!?/p>
短短幾字,卻讓我如鯁在喉,心中泛起陣陣苦澀。
記憶不由自主地飄回到那個午后。
陽光透過斑駁的樹葉灑在地上,形成一片片光斑。那天,我正戴著那副厚重的眼鏡走在上學的路上。
近視總是讓世界變得朦朧,但也正是這份模糊,讓我誤以為前方走來的女孩是張思怡。
不知為何,這次我沒有像往常一樣選擇逃避。
或許是因為內(nèi)心深處,那份愧疚已經(jīng)積壓得太久。
我鼓起勇氣,想要沖上去道歉,想要彌補曾經(jīng)犯下的過錯。
然而命運似乎總愛開玩笑,當我滿懷誠意地奔向她時,卻一頭撞上了路邊商店那面巨大的落地鏡。
那一刻,鏡中的人影與我重疊,恍惚間竟分不清哪個才是真實的自己。
為什么...為什么我會越來越像她了呢?
這種感覺既熟悉又陌生,令人不安。
如今,在組織里我的名聲越來越大,可這并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比起眾人的矚目,我更渴望能回到過去,做一個平凡的小透明。
那些關(guān)注的目光雖然帶來了所謂的“成就”,但每一分注視都讓我更加懷念曾經(jīng)簡單純粹的日子。
我知道錯了,可這錯誤已無法彌補。
關(guān)于那個怪物...天知道它是怎么誕生的。
原本它是由組織中多人合力創(chuàng)造,用以震懾那些桀驁不馴的學生。
可誰能想到,這個本應聽命于我的存在,竟反過來攻擊了我。
我親手締造的恐懼,如今卻成了吞噬自己的利刃。
為什么?為什么會變成這樣...
陳思妍的聲音漸漸低沉下去,最后只剩下斷斷續(xù)續(xù)的抽泣。
那哽咽聲里,藏著無盡的悔恨與絕望,仿佛每一個字都帶著千鈞之重,讓她難以繼續(xù)說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