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至少要一個月的戰(zhàn)爭,十天便結(jié)束了。
由于白琢與公衍竹墜城時白琢在下面墊著,公衍竹只是受了傷,昏了過去,并沒有死。
而白琢則是頭著地,躺在血泊中,燭時抱起他時,手不禁想輕輕撫摸著他的臉,卻又不知該如何安放,眼淚于無聲中墜落,一如他的心石沉大海。
一切都發(fā)生得太過突然,林瑞安得知這件事后去看過燭時,燭時正抱著白琢為他梳洗,而白琢身上沒了一絲血跡。
白琢生前很愛干凈,還有潔癖,就算白琢死了,燭時也決不允許血跡污染他一分一毫。
林瑞安沉默了一會,道:“燭將軍節(jié)哀。”
燭時手上的動作停了下來,眼神茫然了一瞬,隨后黯淡無光。
或許,如果沒有林瑞安這一提醒,燭時會以為白琢只是睡著了,靜靜地等著他梳頭發(fā)。
燭時張了張嘴,道:“我一直不信他會叛國。”
“當(dāng)前幾日我看見那封信時,我以為,我終于可以和他如從前那般了?!?/p>
“卻沒想到,這竟是最后一封。”
“你可否幫我瞧瞧,最后一句詩是何意?”
林瑞展開了那封信。
【見字如晤,展信舒顏:
不覺已至春三月,汝近來安好否?
叛國之事,非吾有意瞞君。
于甫國蹉跎數(shù)載,該國軍事部署,吾已略知端詳。
(省略詳細(xì)闡述軍事部署。)
戰(zhàn)事瞬息萬變,望君謹(jǐn)記,萬事皆以國祚民生為念 。
萬事皆以國祚民生為念。
愿君諸事順?biāo)欤c逑矘?,歲歲無憂。
應(yīng)是三月玉蘭白,怎奈月落烏啼,梧桐細(xì)雨涼?!?/p>
林瑞安不禁心想:“白琢知道燭時什么水平,就是欺負(fù)他不懂,藏在了這只言片語中?!?/p>
林瑞安用非常直白的話道:“他愛你,但他知道他即將赴死。”
“這是他的遺書?!?/p>
燭時愣了很久,等回過神來時,眼淚早已滑落至下顎。
這淚水中,有得知被愛的歡喜,有對他赴死的怨恨,更有對死亡的悼念。
或許等到十年后,真是應(yīng)了那句,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
得知破城的消息,皇帝大喜,召燭時回京,舉辦慶功宴。
公衍竹成了俘虜,燭時將他帶回了京城。
燭時路經(jīng)百姓家門時,百姓們皆出來迎接,歡呼聲夾雜著笑聲,慶祝他們的將軍得勝歸來。
卻無人歌頌白琢。
畢竟,白琢叛國之事的真相,還未昭告天下。
等到燭時稟告皇帝白琢死時,皇帝有一瞬的惋惜。
燭時自請撤銷慶功宴,為白琢舉行葬禮。
祁風(fēng)宸:“讓白家領(lǐng)回去吧,一切從簡?!?/p>
白痕看見燭時抱來的尸體時,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他那么引以為傲的哥哥,如今在燭時懷里一動不動。
五年前他就不相信他哥哥會叛國,現(xiàn)在也不愿相信他的哥哥已經(jīng)死了。
祁風(fēng)宸將白琢的事昭告天下,百姓們都非常痛心,也非常愧疚當(dāng)時的懷疑與唾棄,紛紛來參加他的葬禮。
他的葬禮很簡陋,但確實(shí)他自己的意愿。
太過奢華太費(fèi)錢,苦的還是百姓。
他為了國家可以把所有事情拋在腦后。
他很愛他的國家,更愛民生安樂的國家。
他想要的不過是河清海晏,天下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