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山海經(jīng)·中山經(jīng)》。
外貌與習(xí)性:形狀像蛇,有四個翅膀,發(fā)出的聲音如同磬石敲擊。它是一種會帶來旱災(zāi)的妖怪。
在大黎國西南邊陲,有一個名叫清平鎮(zhèn)的小村落。這里的村民世代以農(nóng)耕為生,過著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平淡日子。然而,近些年來,老天爺像是發(fā)了怒,連年大旱,滴雨不降。
村里的老井已經(jīng)干涸見底,龜裂的土地仿佛一張張干涸的嘴,渴望著甘霖的滋潤。莊稼顆粒無收,孩子們餓得面黃肌瘦,老人們唉聲嘆氣,青壯年們望著荒蕪的田野,眼中滿是絕望與無助。
就在眾人陷入絕境之時,村里的老秀才翻出一本古舊的典籍,顫抖著手指,念出一段令眾人毛骨悚然的文字:“鳴蛇現(xiàn),赤地千里,大旱至。其形似蛇,白首赤身,聲如鐘磬,現(xiàn)于深山,擾天地靈氣,致水脈干涸。”
一時間,“鳴蛇現(xiàn)世致旱”的傳聞如野火燎原,迅速在村子里蔓延開來。為了拯救家園,幾個年輕力壯、膽識過人的小伙子站了出來,他們拿起簡陋的武器,背上干糧和水囊,組成一支尋蛇隊伍,向著村子后方那連綿起伏、神秘莫測的大山進(jìn)發(fā)。
隊伍中有個叫阿虎的青年,他年方二十,虎背熊腰,天生神力,是村里數(shù)一數(shù)二的打獵好手。還有性格沉穩(wěn)、足智多謀的阿福,他雖身形瘦弱,但腦袋機靈,總能在關(guān)鍵時刻想出點子。同行的,還有箭術(shù)精湛的阿羽,憨厚老實的石頭,以及精通草藥、能在山中辨別方向的百草。
他們一路翻山越嶺,餓了就啃幾口干糧,渴了就尋山間的小溪喝上幾口。山林愈發(fā)幽深,靜謐得讓人害怕,偶爾傳來的幾聲獸吼,都能讓他們繃緊心弦。
這日,正當(dāng)他們在一處山谷中稍作歇息時,突然聽到一陣低沉、悠揚,宛如鐘磬鳴響的聲音。這聲音在山谷間回蕩,帶著一種神秘而古老的韻律。
“是鳴蛇!”阿虎一下子跳了起來,握緊手中的獵刀,眼神中透著興奮與決絕。眾人立刻起身,循著聲音的方向小心翼翼地摸去。
在山谷的盡頭,他們看到了令他們畢生難忘的一幕。一條巨大的白蛇盤臥在山壁之下,它的身軀足有水桶粗細(xì),白色的鱗片在透過樹葉縫隙灑下的微光中閃爍著清冷的光,頭部高高昂起,赤色的雙眼宛如燃燒的炭火,蛇信吞吐間,發(fā)出那震撼人心的聲響。而在鳴蛇的周圍,一群奇異的小動物正忙碌地穿梭著。
有通體透明、形似小蝦的靈蛭,它們吸附在鳴蛇的鱗片縫隙間,似乎在吸食著什么;還有長著翅膀、如螢火蟲般大小的風(fēng)螢,它們圍繞著鳴蛇飛舞,光芒閃爍間,似在傳遞著某種信息;更有一群毛茸茸、尖牙利爪的地棘鼠,它們在一旁的土地上不停地刨挖著,將挖出的土石堆成一個個小丘。
眾人見狀,都愣住了,這場景與他們想象中的完全不同。原本以為鳴蛇是帶來旱災(zāi)的惡獸,可眼前這一幕,卻像是一個被驚擾的神秘生態(tài)循環(huán)。
阿福最先回過神來,他制止了正要沖上前去的阿虎,低聲說道:“先別急,這其中恐怕另有隱情。咱們觀察觀察再說?!?/p>
眾人躲在一旁的巨石后,靜靜地看著。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發(fā)現(xiàn)了更多的端倪。鳴蛇身上的鱗片不時有幾處微微顫動,像是在忍受著痛苦。那些靈蛭吸食的,似乎是鳴蛇體內(nèi)的某種病氣,它們吸食過后,身體的顏色會變得愈發(fā)暗沉;風(fēng)螢飛舞的軌跡,像是在引導(dǎo)著周圍的氣流,將山谷中稀薄的水汽聚集過來,潤澤著這片土地;而地棘鼠挖出的小丘下,竟有一些細(xì)小的根須蔓延而出,向著鳴蛇的方向生長,仿佛在與鳴蛇進(jìn)行著某種交流。
“看來,鳴蛇并非是致旱的元兇,它似乎是這個生態(tài)的中心,如今它病了,整個生態(tài)才亂了套,導(dǎo)致水汽無法正常循環(huán),咱們這才遭了旱災(zāi)。”阿福緩緩說道,眼中滿是思索之色。
眾人心中一陣恍然,可隨即又陷入了兩難的境地。如果殺了鳴蛇,按照老典籍所言,或許能破除旱災(zāi),但眼前這微妙的生態(tài)平衡也將徹底崩塌,誰也不知道會引發(fā)怎樣更可怕的后果;若是不殺,村子里的旱災(zāi)還在持續(xù),鄉(xiāng)親們都快撐不下去了,他們又如何忍心空手而歸。
阿虎緊握著拳頭,滿臉糾結(jié):“可要是不殺它,咱村子咋辦?咱出來不就是為了找解決旱災(zāi)的法子嗎?”
百草皺著眉頭,看著鳴蛇,輕聲道:“我看這鳴蛇病得不輕,或許咱們可以試著幫它治病,恢復(fù)這個生態(tài),說不定旱災(zāi)也就解了?!?/p>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地討論著,始終拿不定主意。就在這時,山谷外突然傳來一陣嘈雜的腳步聲和呼喊聲,原來是村里的其他一些人等不及了,也跟著進(jìn)了山,他們看到鳴蛇,頓時紅了眼,叫嚷著要殺蛇。
“不能殺!”阿福等人趕忙沖出去阻攔,將他們發(fā)現(xiàn)的情況一五一十地說了出來??赡切┤四睦锟闲牛p方僵持不下。
眼看局面就要失控,鳴蛇似乎被這陣喧鬧驚擾,痛苦地扭動著身軀,那低沉的鳴叫聲愈發(fā)急促,山谷中的氣流也變得紊亂起來,飛沙走石。
阿虎見狀,心急如焚,他跳到一塊高處,大聲喊道:“大伙都先靜一靜!聽我說,咱們都是為了村子好??扇缃襁@鳴蛇殺不得,要是殺了,這山里的生態(tài)一毀,往后咱們的日子更沒法過。咱先試試幫它治病,要是不行,再另想辦法,總好過現(xiàn)在就斷了后路?!?/p>
或許是阿虎平日里在村里的威望,又或許是他言辭懇切,眾人漸漸安靜了下來,雖仍有疑慮,但也不再執(zhí)意殺蛇。
阿福等人趕忙來到鳴蛇身邊,百草從背囊中取出各種草藥,憑借著多年的經(jīng)驗,挑選出幾味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功效的草藥,試著喂給鳴蛇。阿羽則用箭射出繩索,套住山壁上的藤蔓,和眾人一起,小心翼翼地清理著鳴蛇鱗片上一些化膿的傷口,將靈蛭吸食過的污血擦拭干凈。
在眾人忙碌的時候,村里的老人們也開始指揮著其他人,在山谷周圍清理起被狂風(fēng)刮倒的樹木,疏通一些堵塞的溪流河道,助力山谷中的生態(tài)慢慢恢復(fù)。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鳴蛇的躁動漸漸平息,它的眼神中似乎多了一絲感激,那鐘磬般的鳴叫聲也變得柔和起來。山谷中的水汽愈發(fā)濃郁,天空中隱隱有烏云聚集。
又過了兩日,一聲驚雷炸響,豆大的雨點傾盆而下,干裂的土地貪婪地吮吸著雨水,干涸的溪流重新奔騰起來,山間的草木煥發(fā)出勃勃生機,清平鎮(zhèn)的旱災(zāi)終于解除了。
村民們歡呼雀躍,他們對阿福、阿虎等人充滿了感激,也對這大山中的生靈有了更深的敬畏之心。從那以后,清平鎮(zhèn)的村民們定下規(guī)矩,世代守護(hù)這片山林,不再隨意驚擾山中的生靈,與自然和諧共生,而鳴蛇的傳說,也在這片土地上流傳了一代又一代,成為人們口口相傳的一段傳奇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