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8
生存難度
Class 3
逃脫指數(shù): 4/5
極難逃脫
環(huán)境指數(shù): 3/5
大量環(huán)境危害
實體指數(shù): 3/5
大量敵對實體
level8上層
Level 8是一個龐大地下綜合體,由蜿蜒的洞穴與高大的巖壁組成。鐘乳石、石筍等洞穴常見自然特征在此隨處可見。因其布局錯綜,在此探明路線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敢于冒險深入樓層的勇士也因此少之又少。
在Level 8之中的任何聲音,都會被空腔無限放大、扭曲,自霜覆的巖壁回蕩開來。Level 8底部空腔中的寒潭被認為可以飲用,前提是有合適的容器盛水。但不乏有流浪者在嘗試盛水時不慎落水離奇身亡,原因眾說紛紜。這里完全沒有光線,浸入其中將失去五感,僅能感受到刺骨的寒冷。盡管Level 8整體溫度始終徹骨,但水卻反常地仍保持著液態(tài),在洞穴中奔流不息。
木橋搖搖欲墜
Level 8中并無探索或據(jù)點建設記錄,但許多圖像表明這里過去存在人跡,譬如由松散木板建造而成的舊橋與散落著物資的巢穴。它們過于常見使得這些據(jù)點理應存在書面與口頭記錄,但顯然并沒有。這些據(jù)點的起源不明,根據(jù)它們老舊的狀態(tài)與其中存在的過時記述——它們應當是數(shù)十甚至數(shù)百年前建造的。
坑道的一張圖片
坑道由迷陣般的窄道組成,深入至洞穴地下。延伸的幽暗坑道在洞穴系統(tǒng)中隱蔽。狹小的入口使得有些坑道流浪者需要下蹲甚至匍匐通過,其余則無法通行。這里并不建議被探索——錯綜的布局使得失去方向與卡在巖石間成為易事。
許多流浪者聲稱,坑道的布局在無人觀察時會發(fā)生移動與改變,試圖原路返回只會通向更深、更窄的區(qū)域。由于這一特性很容易使得流浪者與同伴走散,它對于集結(jié)成小隊探索的流浪者同樣危險。甚至存在報告描述,同伴短暫地轉(zhuǎn)入某個轉(zhuǎn)角后,他跟上去,拐進了某個死路,同伴也失去了蹤影。
實體
?
Level 8中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可稱之為勝者為王,敗者為寇。但種種跡象表明,該樓層曾經(jīng)具有繁榮、多樣化的生態(tài)系統(tǒng)。極有可能是近年來死亡飛蛾的入侵摧毀了這里的生態(tài)系統(tǒng),成為了主要的盤踞者。
死亡飛蛾
死亡飛蛾是一種大型的趨光性捕食性昆蟲,其外觀與鱗翅目動物類似,是Level 8中的主要生物。這些實體在成群結(jié)隊時,通常會一同發(fā)起攻擊。它們的利爪尖牙能使獵物失去行動能力。盡管死亡飛蛾的主要食物是菌蛛,但據(jù)觀察,它們會使用樓層內(nèi)的其他小型昆蟲,甚至結(jié)伴捕食流浪者。
死亡飛蛾還消耗了樓層中的大量有機廢物,包括果實與實體。死亡飛蛾的翅膀顏色與花紋各不相同。當遇到威脅或急需食物時,數(shù)個死亡飛蛾可能會聚集于獵物周圍,使用鋒利的下頜骨進行攻擊。它們的毒液會造成疼痛與麻木,甚至致死。多數(shù)死亡飛蛾是群居者,據(jù)稱一些大型巢穴可以容納數(shù)百只死亡飛蛾。
菌蛛
盡管外形與蜘蛛相似,菌蛛的體形相對更大一些。菌蛛的短腹分節(jié),四腿極長(伴有兩對前腿),擁有一對短的鞭狀下頜骨。它們的腿重要用于織網(wǎng),觸角用于感知,下顎骨、口器與毒液[8]則用于捕獵。漆黑甲殼覆蓋了整個腹部及第一對腿的多半,它們的頭與胸部似乎并非用于移動,而是覆小著幾個微小的眼點,用于偽裝并尋找其余生物的基質(zhì)。
據(jù)點與前哨站
?
在Level 8中的確存在許多廢棄據(jù)點,但由于危險廣布與資源匱乏,建立新的前哨被認為不可取。除了普遍低溫,洞穴中的眾多敵對生物也會對停留其中的流浪者構成威脅。
入口與出口
?
入口
Level 6或Level 7深處的空洞通常通往Level 8
在Level 85中落入天坑或?qū)⒌罫evel 8。
出口
Level 8的所有出口都是未經(jīng)證實的,這并不意味著流浪者將被永遠困于此地。多數(shù)幸存者描述它們跌倒、受傷,隨后便出現(xiàn)于一個隨機樓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