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給淑妃娘娘請安。"
“妾身請淑妃娘娘安?!?/p>
壽王與福晉躬身行禮請安。
那壽王見幽娘梳著簡約大方的頭發(fā)樣式,只斜斜簪了-支珍珠粉翠玉釵,穿-件石青色銀鼠裘衣,外面罩一件大紅猩猩氈,越發(fā)襯得風(fēng)姿綽約。
雖系后妃,眉間卻別出心裁點了一朵梅花,更增添幾分英氣傲骨。
幽娘也在打量壽王。
這壽王不過二十來歲,生得一雙炯炯有神的鷹眼,橫著雙眉,身披玄色鶴氅。
幽娘客氣地命小宮女:"快沏一壺新進貢的奶茶給王爺福晉嘗嘗。"又吩咐墨竹取來兩個繡墩請壽王與福晉二人在下首坐下。
幽娘滿面含笑寒暄道:“王爺怎么得空來宮里逛逛?"
"小王帶著福晉給圣上請安,順道也來見過宮里的主子娘娘們。"
福晉含羞帶怯,撫摸尚未顯懷的肚子:“實不相瞞,妾身已一個多月的身孕了,圣上和皇后娘娘高興,賞賜了不少禮物?!?/p>
幽娘聽聞此言,招招手,宮女呈上托盤,上面盡是奇珍異寶。
幽娘笑道:“本宮也為你欣喜,一會兒我親手抄錄佛經(jīng)百遍,送入佛堂焚燒,就當(dāng)為未出世的小世子積累福分功德,表表心意。”
福晉忙稱謝不已,端起茶盞輕抿一口,奉承道:"這奶茶唯娘娘宮里獨有,可見圣上待娘娘情意深厚。娘娘承寵多年,無子封妃,著實叫人艷羨。
可圣上近來忙于朝政,幾日都未去娘娘宮中。
誰不知在后宮中不能生兒育女便難以固寵?可見圣意難測啊。
因此,妾身在宮外尋了生子良方,特意獻給娘娘。
圣上子嗣微薄,中宮沒有嫡子,娘娘如果生下個小皇子,那……”
她掩住口不再多說,點到即止。
香爐中的煙裊裊升起,蜜合香的氣味熏得令人眼皮沉重,心里壓抑。
幽娘柳眉微蹙。
她只暗恨自己非男兒之身,無法出去闖蕩建功立業(yè)。
不過,她雖是閨閣女兒,依附仰仗圣上,可這絕非愛。
自入宮以來,她憑一身本事,費心博取歡心,扶持母族與沈家步步高升。她的籌謀都是為權(quán)利。
所以她語氣和緩,卻拒絕的干脆:"不必。生兒育女乃是天意,強求不得。圣上待后宮姐妹極好,本宮只愿平安一生?!?/p>
壽王察言觀色,知道不妥,于是岔開話題,說起另一件事。
"圣上連日在御書房議事,急召駐漠北將領(lǐng)上官羽笙回京。
上官羽笙是我大梁最年輕的將軍,出生習(xí)武世家,祖上為大梁南征北戰(zhàn)。
可恨這無知小兒手握重兵,竟敢勾連外敵,蓄意謀反!"
"此事還未有定論,王爺莫要心急。"
幽娘把玩著腕上的玉鐲。玉鐲成色極好,上頭鑲嵌黃豆大小的貓眼石,幽綠光芒閃爍不定。
壽王從鼻孔里發(fā)出一聲冷嗤。
"圣上震怒,下令徹查,漠北羌爾族自知理虧,希望與我大梁重歸于好,意欲求娶嫡出公主,親上加親。
羌爾族王酋甘愿向大齊俯首稱臣,年年上貢。
圣上仁厚,為安社稷,不愿擅動兵戈,已允準(zhǔn)了。"
幽娘明知故問:“公主年紀(jì)如此年幼,皇后娘娘如何舍得?”
“皇后作為一國之母,必定先要以國事為重。
圣上如今加封公主為嫻敏柔安公主,特許三年后五月完婚。
小王與禮部大臣體恤皇后愛女之心,定會好好操辦婚事,擇一良婿,令公主風(fēng)光出嫁?!?/p>
"說來,皇后嫁女憂思過度不能理事,引薦娘娘協(xié)理六宮。
貴妃不及娘娘得寵,獨孤大人又是朝中舊臣,效忠圣上,頗受器重,又與禮部侍郎陳寂楓大人世代交好。
這后宮啊,以后誰還敢不來承奉,敢不以娘娘馬首是瞻!”
福晉見縫插針,拱火道。
她扷著腰起身,盈盈下拜:“妾身在此,提前恭賀娘娘?!?/p>
好啊,打算將自己往火坑里推。
幽娘雙眸微瞇,命宮女?dāng)v住福晉重新坐下。
"皇后母儀天下,行事氣度都令宮人皆贊不絕口。本宮從不曾忘記妾妃之責(zé),不敢僭越。
壽王更進一步,幫腔道:"娘娘未出閣時曾親自教養(yǎng)沈公子,如今長大成人,天資聰穎。
正巧這段時間府里忙,娘娘不嫌棄,何不讓沈公子來小王府中做一幕僚歷練歷練,日后參加科舉,得個一官半職,豈不便宜。"
"王爺言重了。我這表弟成日里不著家,廣交朋友,云游四海。
偏他身體孱弱,否則姑丈姑媽恨不能請來祖宗家法罰上幾頓才好,怎敢輕易叨擾王府。"
壽王還要再說,就見福著的宮女附在福晉耳旁悄聲回:"主子,喝安胎藥的時辰到了,太醫(yī)還要來請平安脈呢。"
福晉點頭,沖壽王使個眼色,二人行禮告退。
他們的小動作沒能逃過幽娘的眼睛,她也不甚留:"王爺好走!墨竹,送王爺出宮?。?/p>
此時,日落西山。
幽娘命另一貼身宮女紫嵐:"鋪紙,研墨。"
她在花筏上寫下幾行字,仔細(xì)密封,交于紫嵐:"務(wù)必妥善送于沈府。"
隨后,細(xì)毛筆飛快移動,案上的經(jīng)文逐漸壘起厚厚一摞。
朝中因和親一事議論紛紛,皇后更是茶飯不思,纏綿病榻。
貴妃與皇后親厚,不滿幽娘寵冠后宮,且聞得禮部陳大人和沈家乃世交。
如此心中更增嫌隙,不知幽娘作何挽回之舉,上官將軍-事如何了結(jié),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