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咱們再來看第二首詩《虞姬》,還是先來看林妹妹的。腸斷烏騅夜嘯風(fēng),虞兮幽恨對重瞳。黥彭甘受他年醢,飲劍何如楚帳中。霸王別姬的故事大家也都聽過八百遍了吧?詩的前兩句句就是說,項羽被困垓下,四面楚歌。深夜里屋外烏騅在風(fēng)中哀怨嘶鳴,屋內(nèi)虞姬滿臉幽恨與項羽六目相對,心情無比復(fù)雜。心中既有對丈夫的深情厚誼,對君王誓死追隨的不悔,又有對命運無常的幽怨與悲憤。或多或少還夾雜了點,對項羽沒能好好保護自己的埋怨吧!"重瞳"指的是項羽,傳說項羽一只眼睛里長了兩只瞳孔,所以詩里用這個特征來指代項羽。歷史上長這樣眼睛的人還有好幾個呢!"虞兮"指的是"虞姬",因為項羽那句"虞兮虞兮奈若何"而得名。
后兩句寫出了黥布彭越背叛項羽投降劉邦,雖然剛開始一個被封為淮南王,另一個被封為梁王。但到了最后又再次背叛劉邦,一個被誅殺,另一個更慘,直接被剁成了肉醬。作者的意思很明顯,就是你們這幫子叛徒,雖是靠出賣同胞換來了一時富貴,但你們以為自己真就取得最終勝利了?到頭來,還不得被新主子兔死狗烹嗎?哪里趕得上我們效忠一主,從一而終來的痛快呢?作者運用了對比的修辭手法批判了黥布彭越的反復(fù)無常,背主忘恩,嘆息了虞姬的悲慘命運同時歌頌了她的寧死不屈,忠貞不二。放在明末這個歷史背景下,黥布彭越指的不就是吳三桂那樣的人物嗎?
然后我們再來看看馬老師寫了什么:泉臺猶著楚宮羅,垓下同歌不再歌。若問野雞當(dāng)日事,可憐當(dāng)日愧顏多。先看第一句:"泉臺"二字指的就是九泉之下,點明了虞姬已逝。"楚宮羅"指的是虞姬生前所穿楚國宮廷的華美服飾,突出其身份高貴與容貌美麗。"猶"就是"還"的意思,這個字用的最妙,意味著虞姬即便已逝,卻依然穿著生前華美的楚服,仿佛她的靈魂還在向往著世間的美好。我感覺更有深層意思是:虞姬為國殉難,雖死猶生;而那些叛徒呢?即便是活者,也雖生猶死!
第二句"垓下"既是當(dāng)時項羽被包圍的地方,也是虞姬飲劍的地方。"同歌"指的是項羽和虞姬最后一次飲酒時,項羽吟詩道:"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能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然后虞姬答歌道:"漢兵已略地,四面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歌罷舞終,飲劍自殺了。同時也指二人以前一起度過的美好時光。"不再歌"說明了這樣美好的時光一去不復(fù)返了,以及虞姬的香消玉殞。
第三句中的"若問"二字指的是以設(shè)問的方式,來引發(fā)讀者對選擇忠貞還是背叛的思考。"野雞"指的并非動物野雞,而是指項羽宮中的其他妃嬪,這里是用她們的背叛來和虞姬忠貞形成對比的,歌頌了虞姬的忠貞。
最后一句"可憐"二字表明了,作者對那些為了活命,不得已背叛項羽的妃嬪的態(tài)度。這里不僅僅有批判,更多的是同情!因為"愧顏"二字寫出了她們的羞愧之心,表達了她們之所以選擇茍活,純屬迫不得已,作者對她們的選擇并沒有過多苛責(zé)。放在明末的那個環(huán)境中,普通百姓或是官員,為了活命而投降滿清者,應(yīng)該也不太少吧!你能要求每個人都殉國嗎?如果大家都殉國了,那么漢家文明,又得依靠什么人傳承下去呢?不也得有人向曹家那樣,不惜背負"叛徒"的罵名,而選擇臥薪藏膽嗎?但他們在面對為大明捐軀的忠臣時,心中還是會感到幾分羞愧吧!
在第二首詩中,兩位作者共同高度贊揚了虞姬的忠貞,不同的是,他倆對"叛徒"的看法有點不一樣。我心里就是那么想的,是否正確我也不知道。真心希望看官朋友們能給我一點指引,幫助我把解讀《紅樓夢》這項任務(wù)完成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