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在諸葛亮的精心籌備下,北伐大計穩(wěn)步推進。姜維作為先鋒大將,奉命出征漠北,此次他肩負重任,所率大軍皆是蜀漢精銳,士氣高昂,一心要在這塞外之地,為蜀漢立下赫赫戰(zhàn)功。
魏國這邊,司馬懿聽聞姜維北伐,不敢輕視,急忙調遣二十萬大軍,命大將鄧艾、鐘會統(tǒng)領,前往抵御。鄧艾、鐘會二人皆是魏國名將,久經(jīng)沙場,接到命令后,迅速在漠北邊境布下防線,準備與蜀軍決一死戰(zhàn)。
姜維率領蜀軍抵達漠北后,并未急于進攻。他深知魏軍兵多將廣,且占據(jù)地利,不可貿然行事。于是,他派出多路偵察兵,仔細打探魏軍的部署情況。經(jīng)過一番偵查,姜維發(fā)現(xiàn)魏軍雖然人數(shù)眾多,但防線過長,兵力分散,且各營寨之間配合不夠緊密。
姜維心中有了計策,他決定采用聲東擊西之計。他先命一部分蜀軍在魏軍正面擺出進攻的架勢,擂鼓吶喊,虛張聲勢,吸引魏軍的注意力。而自己則親自率領精銳主力,趁著夜色,悄悄繞到魏軍后方。
當正面的蜀軍與魏軍對峙時,姜維的主力部隊已經(jīng)悄然抵達魏軍后方的糧草輜重營地。姜維一聲令下,蜀軍如猛虎下山般發(fā)起攻擊,一時間,火光沖天,喊殺聲震徹荒野。魏軍的糧草輜重營地頓時陷入一片混亂,士兵們驚慌失措,四處逃竄。
鄧艾、鐘會得知后方營地被襲,大驚失色,連忙分兵回救。然而,他們剛一調動兵力,正面的蜀軍便趁機發(fā)起猛攻。蜀軍將士們個個奮勇爭先,如潮水般沖向魏軍防線。
姜維在后方指揮若定,他見魏軍回救,便率領部隊迎頭痛擊。此時的魏軍,腹背受敵,軍心大亂,完全陷入了被動。鄧艾、鐘會雖極力指揮,但也無法挽回敗局。
在蜀軍的猛烈攻擊下,魏軍防線徹底崩潰,士兵們紛紛投降。鄧艾、鐘會見大勢已去,只得率領殘兵敗將,狼狽逃竄。
此役,姜維大獲全勝,一舉擊敗二十萬魏軍,繳獲了大量的糧草、武器和輜重。消息傳回蜀漢,舉國歡慶。劉禪大喜,對姜維大加贊賞,封他為平北大將軍,賞賜黃金千兩,綢緞萬匹。
姜維的勝利,讓蜀漢士氣大振,也讓天下人對蜀漢刮目相看。然而,諸葛亮深知,這只是北伐的第一步,魏國根基深厚,絕不會善罷甘休。他與姜維商議,決定乘勝追擊,擴大戰(zhàn)果,為收復中原奠定更堅實的基礎。
在這風云變幻的局勢下,蜀漢的北伐之路又將面臨怎樣的挑戰(zhàn)?且聽下回分解。
贊詩
姜維北伐戰(zhàn)漠北,妙計頻施破敵圍。
聲東擊西殲魏旅,揚威塞外凱旋歸。
金戈閃耀山河震,赤膽忠誠日月輝。
且看風云多變幻,再觀蜀漢鑄豐碑。